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當家庭主婦還想得到尊重,不靠「嫁對人」,也不靠運氣

當家庭主婦還想得到尊重,不靠「嫁對人」,也不靠運氣





題圖:《絕望主婦》



家庭主婦如何得到家人的尊重?




知友:小轉鈴

(2300+ 贊同,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科學博士在讀)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直覺,其實還蠻深刻的。




看到現在,似乎比較常見的回答是「不要從垃圾桶里撿老公」、「嫁人嫁對了怎麼都會尊重你,嫁人嫁錯了怎麼都不會尊重你」,「靠眼光」,「要想被尊重,自己先自重」等等帶有宿命論、社達意味和賭博偏好的回答。




但實際上,人的道德水平和情感強度是正態分布的,與其說婚姻是賭博,不如說,活著就是一場持續不斷的談判事件的總和,而且隨著婚前和婚後的角色改變,人和人的談判角力也會發生改變。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婚前百般追求來的美貌妻子在當了幾十年家庭主婦後被拋棄,當年絕對的話語權,變成毫無話語權。難道是她們看人不準嗎?我不這麼認為。




家庭主婦的地位問題,應該說是一個比較經典的女權問題。




經典自由意志主義女權(libertarian feminism)的看法是,女性(就和所有人一樣)是自己的主宰,女性必須有選擇的自由。



但是在種種社會、文化、經濟的約束條件下,憑空說選擇自由顯然是比較荒謬的——就像讓一條魚選擇是紅燒還是油煎一樣。




因此,經過修正的自由主義女權(liberal feminism)追求的目標,是讓女性不但有選擇的自由,而且是她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共同作者(coauthor)(Okin, 1989),也就是說,她不但可以參與遊戲,還可以參與遊戲規則的設定。




那麼,何為尊重呢?




尊重這個詞,雖然讓人感覺是一種權利(entitlement),或是一種對方的道德自律或者愛意的衍生結果(在這個語境下,也就是一位「理想的」、「不是來自垃圾桶的」、「靠譜的」的丈夫 / 丈夫家庭,所給予妻子的認可和地位保證)。




但是,尊重,和愛,或者道德自律,都只有輕微的重合,而不能必然的互相推導。




尊重的拉丁語(respicere)有審視,回顧,細看之意,也就是說,尊重,是給予某個對象以特別的,非平庸的關注和審視。




而尊重之所以區別於愛護,實質是有義務性的一面,我們尊重一個人是因為我們必須尊重之,而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想要尊重之(Birch, 1993; Wood, 1999)。



而這種尊重的義務,又是來自於尊重的主體(該語境下是「家人」)對該對象(「家庭主婦」)身上某種值得/要求尊重的特質或美德的辨認和認可。




這一(尊重主體的)義務性和(被尊重對象)的權利性,使得尊重和上述自由主義女權者追求的「成為其身處的環境及條件的共同作者」這一目標,不謀而合。




綜上所述,「家庭主婦」這種身份,就像美國社會中受人尊敬的「老兵」(Veteran),中國傳統社會中的「老師」,「醫生」一樣,受不受尊重,來自於社會規範中對該身份「可被尊重性」的認可。



而不在於個別案例中丈夫是不是從垃圾桶撿的,婆婆是不是不要臉,他是不是真愛我,是不是對我好等等個體因素,尤其是偏好性因素,因為尊重無關偏好。




按照 Feinberg 的對尊重的分析,尊重需要有三個面向:




第一,被尊重者自身權威和權力(在某些層面)凌駕於尊重者之上的而帶來的恐懼元素



第二,被道德化的正當性




第三,被尊重對象能帶來一種讓人感到謙卑又神聖的感覺 (Feinburg,1975)




大家可以按此比對一下,在中國當個家庭主婦,是否滿足以上三元素?離開這三個元素,你或許可以獲得愛護,但尊重卻無從談起。



中國,真是一個很奇怪的地方,當我們談論家庭價值的時候,對家庭主婦(夫)的制度性/文化性認可,卻是零。




除了夫家的保障,沒有別的保障,而在文化上,「家庭婦女」絕對是個貶義詞,會讓人聯想起「沒見識」,「潑婦」,「黃臉婆」,「小氣」等等一系列讓人不愉快的詞。




在國際上,和當前中國所通行的維生工資(living wage)體系相對應的有一個概念,叫家庭工資(family wage)。




維生工資是付給勞動者一個人的,家庭工資則是付給勞動者以及其家庭的,換言之,家庭工資系統認可那個在勞動者本人背後默默付出,維持勞動者日常生活的家務勞動者,認可有薪勞動者的家人,也是使勞動者得以正常提供勞動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然,因為現在家庭形式越來越趨向多元,勞動者在資本面前話語權越來越少,全球都在慢慢捨棄家庭工資這一體系,而採用面向個人的維生工資。各有利弊,不展開了。)




所以我們在美國,經常會看到,職場對僱員配偶的支持,關注和各種福利,包括但不僅限於,醫療保險,搬家/團聚費用,有時甚至包括搬家後配偶的再就業……




獲得一份新工作後,僱主(HR 代表)往往會關心僱員配偶的工作和生活情況,不會把這些事情當作跟公司沒關係的事。




更重要的是,社會福利體系,也認可家庭主婦(夫)的重要性。




舉例子。




在美國,一位有薪勞動者,在工作時需要繳納社會保險金,供退休後支取使用。




如果這位有薪勞動者死去,那麼 ta 的配偶,只要本人活到退休年齡,就可以領取 100%配偶的社會保險金。




同樣,如果離婚時兩人結婚時間超過十年,到退休年齡後,也可以領取 50% 的配偶的社會保險金(哪怕前配偶已經再婚)。




如果該勞動者既沒有死亡也沒有離婚,那麼兩人到退休年齡後都可以按照勞動者的社會保險金領取福利,勞動者領取 100%,配偶領取 50%。




這個系統的設計,就是非常直白的對那個在勞動者背後默默奉獻的人的認可:勞動者的投保金中,也有你們的一份付出。




事實上,也保障了大量終生的家庭主婦的基本生活,當我遇到七十歲以上這一代(嬰兒潮之前)的老太太時,很多人都會很自豪地說自己當了一輩子的 homemaker,她們的家人也都覺得她們很偉大。




對於雙薪職工來說,假設女性一方收入較少,她可以比較「按自己薪酬計算的社會保險金」和「按配偶薪酬計算的社會保險金」,選擇比較高的一種計算方式進行領取。




此外,離婚時,有薪勞動的一方通常要支付給無收入或低收入一方一定的贍養費(Alimony),比例和計算方法各州不同,但大致理念和目的是恢復性的,即減輕婚姻中止給其中一方帶來的損害,直到該方能夠獨立為止。




計算方法經常和其中一方在家庭中的犧牲和付出,以及婚姻持續時長有關,因為婚姻持續年限越長,家庭主婦退出職場的時間也越長,損失越大,贍養費能幫助家庭主婦更好地恢復成職業女性。在中國,似乎只有對子女的贍養費一說。




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都有對家庭主婦有制度性的保護,從財產管理權,到家務津貼,不一一列舉了。




除此之外,家暴、出軌、其他不當,都會使得財產的判罰大幅度向無過錯、弱勢方傾斜。




所以,家務和育兒勞動本身就是有價值的,開淘寶店也好,寫公眾號也好,這些都是副業,是 gig economy 下的產物。




當然做這些沒什麼不好,但如果是家庭主婦非要做這些才能獲得「尊重」,那麼並不是家庭主婦本身的勞動得到了尊重,而是「淘寶店主」,「營銷號運營者」這些職業性的身份得到了尊重。




在中國,家庭主婦有什麼談判能力呢(bargaining power)?




從制度到文化,都沒有,全憑有薪勞動者對你的憐惜。談何尊重?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馳。




用愛維繫的類似「尊重」的表象,愛情消失之後也就不復存在。這樣的制度設計,對婚姻市場當然會有影響,結果就是大量理智的女性恐婚,反婚,而對親密關係有特別渴求的人,不得不跳進火坑,釀成種種悲劇。對整個社會而言,婚育率下降……




你問我中國的家庭主婦如何得到家人的尊重?不存在的。




References




Birch, T.H., 1993, 「Moral Considerability and Universal Consideration,」Environmental Ethics, 15: 313–332.




Feinberg, J., 1975, 「Some Conjectures on the Concept of Respect,」Journal of Social Philosophy, 4: 1–3.




Okin, S. M. 1989. Justice, gender, and the family. Basic books.




Wood, A.W.,1999, Kant"s Ethical Though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he United States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本文內容來自「知乎」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小事回憶錄


一個人憋尿的極限能到什麼程度?


被鯨吞到肚子里,人能活多久?


躲得過壯陽的韭菜,躲不過補血的紅棗;躲得過補腎的腰子,躲不過養生的雞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來,一起「尋找自己的家」——知乎鹽沙龍報名啟動
幸福的家庭,是我所擁有的最珍貴的東西

TAG:知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