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道德的力量是無窮的

道德的力量是無窮的

觀點提示

只有通過卓有成效的道德建設,才能幫助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了信仰的重要意義。人是有信仰的理性存在物,失去了信仰,人就如同離開了靈魂,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和力量,更談不上對偉大事業的追求。一種信仰一旦形成,就會強烈影響主體的理性、慾望、情感、意志,成為推動主體認識和實踐活動的精神力量。道德信仰就是這樣一種信仰,它一方面來源於人們對本真道德生活的關注,另一方面又不僅僅以當下事實為根據,而是對至真、至善、至美道德境界的一種渴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透徹了解人民群眾在道德上求真、向善、尚美的迫切願望,多次提出要高度重視道德建設,不斷推動道德建設上新水平和新台階,為實現中國夢凝聚力量,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及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營造良好社會風氣。

人而無德,行之不遠

早在浙江任職期間,習近平就提出:「人而無德,行之不遠。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修養,即使有豐富的知識、高深的學問,也難成大器。」這段話深刻論述了思想道德與科學文化知識的關係,鮮明地指出了思想道德的重要性。思想道德與科學文化知識皆為人追求全面發展所必備的素質,人的素質尤其是綜合素質,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人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及身體健康素質等,這幾個方面是有機統一、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

「才為德之基,德為才之帥」。思想道德素質在人的綜合素質中起總管和統領的作用,它規定著人的全面發展的性質和方向;身體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是思想道德素質的根基,為實現道德素質的發展提供身心基礎。如果只局限於知識與技能素質的培養和教育,而忽視了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人的現代素質的提高是片面的,人的全面發展更是畸形的。如果把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當作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全部,那麼人的全面發展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所以,我國的教育方針提出要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主要是對公民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要求;有文化,則是對公民科學文化素質的要求。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兩者不可偏廢,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只有擁有一批又一批全面發展的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項事業的發展才有可靠保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就有了人才支撐。

道德是社會關係的基石,是人際和諧的基礎

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時指出:「道德是社會關係的基石,是人際和諧的基礎,要始終把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作為極為重要的戰略任務來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撐。」這是對道德社會作用的高度概括。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每一個人都會不可避免地與他人發生聯繫,由於每一個人、每一個群體乃至整個社會都有自己追求的價值目標,為了使不同個體、群體乃至整個社會在追求自身價值目標過程中不相互妨礙和傷害,在相互聯繫過程中,就要制定一些共同遵守的社會規範,以便人們的追求在有序中進行,從而確保社會的有序運行。不管個人自覺與否,其行為都要受到一定社會規範的制約和影響,道德就是其中一種社會規範。在道德領域,它是人們判斷自己或他人的想法或行為道德與否的基本尺度,也是指引人們在行為之時選擇做與不做以及怎樣做的基本準則。在日常生活中,人生猶如大海波瀾壯闊,道德規範就如同人生之舟的方向盤或調節器,為每一個人的人生進行導航。只有每一個人都能夠自覺遵守道德規範,才能造就一個和諧的社會關係,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從而為人們自身的成長和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國無德不興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說:「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不僅僅是經濟上物質上的富足,還應當是精神文化上的富有,因為文化是人們的精神家園,道德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它給人們以意義的世界和理想的期待,是支撐人們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

然而,特殊的國情決定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絕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而是長期、複雜和艱巨的歷史任務。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只有全國各族人民就此達成共識,把他們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凝聚起來、組織起來、統一起來,才能完成這樣的歷史任務。一盤散沙,什麼事情都辦不成。那麼,靠什麼來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共同目標和共同利益傳達給全國人民,變成全體人民的共識呢?靠什麼來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地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有通過卓有成效的道德建設,才能幫助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主人翁的責任感和艱苦奮鬥的精神,才能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如果放棄或忽視這樣的道德建設,我們就會失去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失去認識共同利益的有效渠道,結果必將導致人人唯利是圖、見利忘義、爾虞我詐、腐化墮落,造成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利己主義盛行,陷入人人自保、各自為戰、一盤散沙的糟糕局面,這樣的局面將會使我們一無所有。因此,唯有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不斷夯實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基礎,才能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

(作者系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2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嚴禁民辦校組織「秘考」違規招生
激發學生創新潛質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