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養浩然正氣 育君子之風

養浩然正氣 育君子之風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寫好教育奮進之筆特別報道

他叫趙雲琦,他設計製作的機器人「小雲」能對孤獨症兒童進行輔助教育。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腦健康發展中心,「小雲」讓患孤獨症兒童露出了久違的燦爛笑容。

她叫門鷺彤,她並沒有舞蹈天賦,個子不高,韌帶也不好,但她熱愛舞蹈,一有機會就練,晚上常常抱著舞鞋入睡。她這一跳就是6年,從不合格到獲得中國舞等級考試九級證書,還一次次帶領舞蹈團隊走上世界舞台。

趙雲琦、門鷺彤,他們只是清華大學附屬小學2017屆畢業生中兩名平凡的學生。在這一屆286名學生中,有70人被評為北京市海淀區三好學生,14人被評為北京市三好學生,3人獲得北京市紅領巾獎章。他們累計獲得區、市、國家級榮譽285項;他們愛運動、敢挑戰,勇擔當、會溝通,善思考、能創造,以全面發展兌現了自己入學時的誓言。

在這「扣好人生第一粒紐扣」,打開未來之門的6年中,清華附小的學生接受了什麼樣的教育與洗禮?在最近公布的2017年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中,清華附小對「成志教育」立德樹人整體育人模式的探索榮獲特等獎。清華附小的改革探索,對於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地和小學育人模式改革有著怎樣的啟示?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所古樸卻不失活力的學校一探究竟。

從育智到育人,找到小學教育的靈魂

清華附小是一所百年老校。厚重的歷史並沒有成為學校前進的羈絆,相反,幹部教師的血液里涌動著澎湃的創新激情。世紀之交,清華附小提出「語文主題教學」育人主張,帶動全學科的課堂改造,這一成果於2014年獲得首屆全國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但是,這並不是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心中理想的小學教育樣態。放眼四望,小學教育辦學功利化、課程隨意化、重知識輕育人、重學科輕活動的情況還比較普遍。學生缺乏理想信念、學習動力和創新精神,缺乏融入時代使命感的現象困擾著很多教育工作者。面對這樣的大環境,一所小學如何尋找教育的真義,構建適應時代要求的育人模式?

教育要面向未來也要回望來處。1915年,時任清華校長周怡春創辦了清華附小的前身,取名「成志學校」。前賢已逝,無法考究他們當時的心境和背後的故事,但從這個名字卻能看出其超越時代的深意。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而成志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志』是教育目標,指向立德;『成』是過程與路徑,指向樹人。小學是兒童『成志』起步的地方,他們應該在6年中承志——學習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志——面向未來,樹立遠大理想;弘志——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向理想目標邁進。」竇桂梅說。

於是,在2011年,也就是趙雲琦、門鷺彤那一級學生入學的那一年,清華附小正式提出開展「成志教育」。由此,清華附小的教育教學改革找到了靈魂,邁入了以「成志」統領學校整體育人模式改革的新階段。

構建整體育人模式,先從組織形式和管理機制變革入手。學校撤銷了年級組、學科組的設置,取而代之的是段部管理和段長負責制,學段擁有教育、教學、科研、人事的管理權。學段內就近評價、育人導向的評價方式,促使所有學科教師打破學科界限,全員育人。在這種設置下,清華附小的教師沒有了辦公室,班級教室就是他們的辦公室,每個班設正副兩名班主任,兩名班主任在學科、年齡、性格等方面優化組合,共擔育人責任。

這就是清華附小「段部管理+整合包班」、打造育人共同體的改革。6年一個完整的人才培養周期證明,這一組織管理形式是科學而有效的。

由啟程至修遠,品格養成三進階

春日的清華附小校園裡丁香花開,綠樹掩映,青灰色的教學樓沉穩中不失靈動。不同學段的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樓,低段在啟程樓,中段在知行樓,高段在修遠樓。

從啟程到知行再到修遠,不只是學習空間的變換,更是一種整體育人的進階——啟程學段側重夯實基礎,適才揚性,呵護興趣;知行學段強調知行合一,砥礪意志與行動,培養樂趣;修遠學段側重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激勵志趣。

課程內容也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按照啟程、知行、修遠三個學段循序漸進、螺旋上升。除了學科課程,還有一系列凸顯學段特色的主題實踐活動,如低學段的「啟程入隊」、中學段的「十歲天空」、高學段的畢業課程等。三個學段各有其意志品質養成目標——啟程學段強調言行得體、協商互讓,知行學段強調誠實守信、自律自強,修遠學段強調勇於擔當、尊重感恩。勤奮好學、全面發展的要求則貫穿於6年全學段。

每一個學段的品格養成目標均被細化並編成《成志養成三字訣》。「清華人,知禮儀,講文明,修養好,進校園,衣整潔……」「八方面576個字,不僅每個學生能熟練背誦,更是他們日常行為習慣養成的準則和檢查反省的『鏡子』。」該校德育主任梁營章說。

「1+X」:搭起學生全面發展的腳手架

「以整體育人為導向的成志教育課堂,更強調綜合性和整體性,同時給兒童提供了更大的個性成長空間。」該校副校長王玲湘說。

「1+X課程」體系是成志教育課程體系的一大創新。其中的「1」就是優質落實國家基礎課程,包括學科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兩塊基石;「X」則指向兒童個性課程,如學校的馬約翰體育自主選修課程、戲劇課程、種子課程,以及其他各類學生興趣課程。目前清華附小開設了68門興趣課,每天平均開班80個左右,其中體育自主選修項目就有9項。

學科課程側重培養學生關鍵能力。在整體育人理念下,各學科以民族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進行教材統整,學科內單元、跨學科單元、學科內外單元打通,通過模塊化、活動化、主題化的呈現方式,以生活問題或真實性挑戰任務激發學生獨立思考,以小組合作和深度體驗等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從認知到情感、行為的轉化。「問題驅動、情境調動、工具撬動、平台互動」的學習系統,已經成為清華附小課堂教學的範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側重涵育學生的必備品格。學校整合校內外及家長群體資源,根據各學段教育目標和主題,開展文化考察、公益服務、創意製作、情境體驗四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尋找第一面軍旗、走訪革命聖地、體驗傳統手工藝製作……這些活動讓學生在行走與動手中接受革命傳統文化的洗禮,傳承紅色基因。比如,2015年清華附小百年校慶推出一台《丁香花開》大型校史劇,全校師生1300多人次參與演出,他們通過角色扮演,回顧、體驗了學校乃至中國教育百年發展的歷史。

以成志人物為主軸,主題課程群實現價值統整

剛過去的這個寒假,清華附小不同年級、班級的學生有一項類似的寒假作業:閱讀、背誦朱自清相關篇目文章。因為今年學校的主題課程群就是圍繞百年前成志學校的校董朱自清先生展開。

「僅對學科內容和課堂形式橫向進行結構化統籌還不夠,主題課程群是橫縱結合,橫向與各學科關聯,縱向貫穿3個學段,突破空間界限,拉長時間周期,實現了混齡學習和互動生成學習,進而實現全過程、全階段、多向度的完整育人。」竇桂梅說。

從前年的魯迅、去年的蘇軾到今年的朱自清,清華附小以中小學課本中的作者為線索確定主題,將立德樹人的宗旨、成志教育的目標與偉大人物的成志立人精神、兒童的學習生活經驗進行統整,這樣,抽象的價值觀念及傳統文化立刻變得可觸可感、生動鮮活起來了。

「老師您好,這是我設計的魯迅畫像書籤,送給您了!」魯迅逝世80周年紀念日前夕,清華附小的校園熱鬧無比,全國各地的老師們來了,有關魯迅的研究專家也來了。一幅幅學生親手設計製作的以魯迅及其作品中的人物、故事為主題的畫作、明信片、書籤生動傳神,孩子們設計的魯迅博物館、魯迅的小課題研究成果及自編自演的魯迅作品舞台劇,更是讓大家耳目一新。

「與魯迅的童年相遇」主題課程群,每個學段內容不同,如啟程學段,讓學生朗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經典語段,玩魯迅童年的遊戲,低年級學生讀高年級學生創作的魯迅作品繪本;知行學段進行《故鄉》《社戲》等片段賞析,製作魯迅作品相關繪本、插畫、書籤、泥塑,舉辦魯迅作品再創作展覽;修遠學段科學課結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學生認識植物,排演戲劇,開展魯迅小課題研究……

「我們通過童年的魯迅和魯迅筆下的童年,讓孩子們感受一個溫暖、有趣、善良的魯迅,再從立人思想出發,把他『送上去』,讓學生感受魯迅勇於擔當的民族魂。」竇桂梅告訴記者,選哪個人物、定什麼主題,不是校長拍腦袋決定,要經過全校教師的討論和專家的分析論證才能最後確定。不只是魯迅,蘇軾、朱自清的身上,也都有著與立德樹人、成志教育主旨密切相關的價值內涵。

成志教育特色評價,讓六年成長看得見

一幅幅圖片展現著各種稀奇古怪的蟲子,這些蟲子生活在哪裡,它們有什麼獨特的習性和本領?台上的李家華講得繪聲繪色,圍坐在一起的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這是該校「水木秀場」的現場。2011級學生李家華是本場主角。他對研究昆蟲有著獨特的愛好,上學期間他利用假期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觀察和研究昆蟲,用相機和日記記錄各種昆蟲習性和自己走過的足跡。他把這些研究經歷寫成《昆蟲記》出版了,清華附小的老校友楊振寧先生聽了他的故事特別激動,還專門給他簽名以示鼓勵。

「水木秀場」是清華附小學生展現個性和才能的舞台。學生可自主申請、自主設計展示內容和形式,製作海報和邀請函,不同年級學生均可在周三中午去觀賞。自2013年至今,學校已經舉辦了157期「水木秀場」。「水木秀場」還隱含著評價的意義。舉辦「水木秀場」的經歷,會被視為對個人成長有著高影響力的「關鍵事件」而記錄下來。

指向立德樹人和未來發展可能性的成志教育怎麼進行學生評價?傳統的「分數+評語」顯然不科學。清華附小通過「過程數據+關鍵事件+榜樣引領」,勾勒出每名學生小學6年的成長圖譜。

每學期每位學生可以拿到一份《品格發展綜合分析報告》,二至六年級學生還會得到量身定製的語數英三科的《學業水平分析報告》,報告的相關數據來源於學業策略和問卷調查。前者從行為習慣、學習動機、意志品質等方面,後者從知識與技能、學科思想方法等方面,全面地對學生綜合素養做出評價,並為學生的學習和學校的教學改進提供依據。

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學校跟蹤積累了大量學生成長數據,結合第三方權威測評,分別在小學低中高學段形成《成志少年啟程成長報告書》《成志少年知行成長報告書》《成志少年6年成長報告》,讓評價過程變成育人過程。

除了「水木秀場」、水木電台TV秀等,這些「關鍵事件」還包括全校性的重大主題實踐活動,如培養家國情懷的《開學第一課》、凸顯成志修遠的《畢業最後一課》以及各種有特色的主題實踐活動和發生在學生個體身上的有意義的事。

經過6年的數據與資料積累,去年下半年,由第三方機構出具的《2011級成志少年6年成長報告》,完整地勾勒出2011級學生6年的成長圖譜,也較為系統地展現了清華附小構建立德樹人整體育人模式的改革及其成果。在北京市海淀區學業發展水平及非智力因素監測中,該校學生的學業質量及非學業品質各項指標得分率全部顯著高於區級常模,且高出的百分點呈增長趨勢。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謝維和認為,清華附小成志教育聚焦人的完整發展,發揮出基礎教育的「頂燈效應」,找准了小學教育的規律和基本功能。北京師範大學石中英、檀傳寶等專家認為,成志教育抓住了教育的本質,立足學校場景,找到了立德樹人的實施方式和實踐路徑。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2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徐悲鴻發起的兩次論戰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