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了老人言,為啥還是會吃虧?
某次做高鐵出行,聽見身邊一個母一直在埋怨他的女兒:讓你不要自己一個人出門,你一個女孩子家能單獨出去搞什麼旅遊?你看看現在怎麼辦?女兒一邊啜泣,一邊偶爾回幾句嘴:我也沒想到啊,這也不能怪我吧……
剛一聽到這些,我還嚇了一大跳,以為女孩身上發生了什麼悲劇,後來才從她們的言語中聽出,原來女孩只是一個沒留神,在某個一線城市的風景區被扒手把錢包摸了,大概損失了千把塊錢和一個新皮夾。
就為這件事,那個母親便數落了一路,還一直在那裡強調女生就是不能單獨外出,這是她作為一個女性長輩的經驗之談,就差沒說是母親大人的真知灼見了。在她們下車之前,我能感覺到這個女孩已經徹底被她媽媽說服了,不再回嘴,而是一個人默默低頭收拾行李。可以預感到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個女孩一定不會再獨自出遠門。
在討論這篇文章具體的核心內容之前,我想先問一句:女生真的就不能單獨出遠門旅行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正確的答案應該是:不論男女,都不應該在缺乏準備的情況下,貿然闖入一個陌生的地區。如果覺得該地區存在不安全的隱患,才應該避免獨自前往。
對於女生而言,只不過考慮到女性的體力較弱,需要的準備需要更多一些,對於安全的標準評判也相對於男生有所不同,但除此之外,一概而論地說女生就是不能單獨外出,顯然是毫無道理的。
就拿這個女孩而言,根據母女的對話可以知道,她去的那個一線城市治安其實是相當不錯的(犯罪率很低),她既並沒有深夜獨自去什麼不安全的深巷小街,也沒有留宿那些魚龍混雜之地的小旅館,而是像一個普普通通的背包客一樣平時住在市中心的酒店,白天去景區觀光,晚上去鬧市吃飯逛街而已,連出行攻略都提前做好了。
這樣既有準備又足夠安全的獨自旅行,有什麼值得過分擔心,有什麼必要去阻止呢?
所以說,這位母親其實並沒有把女兒當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相反,她視之為自己的一個附屬品而已。可以想見對於自己的女兒,她恨不能7X24小時地進行監控,唯恐她出現什麼意外。在交談中她不住地強調:某某新聞里就有某某女孩獨自外出遇害,還有某某女孩在某某大城市遭遇強暴等等。
姑且不說這些新聞中的主角是否做好了準備,是否有避險意識,每天都有多少人死於交通車禍,難道每個人都不能坐車只能走路嗎?這種因噎廢食的思想,不知讓多少人永遠活在自己的焦慮和恐懼中,卻不敢面對外面的世界。
並且,這位母親不僅不明白在溫室花房中長大的孩子,恰恰最缺乏歷練,更是忘記了一點,她自己的人生經驗,並不足以代替其他人,哪怕是自己的子女做為絕對參考。
或許這位母親年輕時經歷過很多動蕩的世事,曾經遭遇過兇險的歹人,又或許曾經也帶著一腔孤勇獨行,卻被殘酷的現實打敗。但這並不意味著,她的人生軌跡就會照搬到自己的女兒身上,更不意味著,自己的女兒就是她的另一個分身,凡事都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
我們都聽過那個「小馬過河」的例子,在老黃牛的眼裡,渡河就和吃飯喝水一樣容易毫無難度,在松鼠的眼中,河水卻是無法逾越的天塹,然而只有小馬自己親自去嘗試了,才會明白河水對它而言,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同樣是母親,我的另一個朋友就一直被她媽媽鼓勵著自己去見識更大的世界,當然,是在做好各種準備的情況下。所以只有二十多歲的她,就已經一個人踏足過玻利維亞、埃及、摩洛哥、大溪地、聖馬利諾這些世界的各個角落。
不僅如此,她後來提出要創業,她的家人先是問了她關於創業的思路,理念,執行方案,又大致了解了她手上擁有的創業資源之後,沒有提出任何意見和建議,全家都支持她的決定。
你說做這些事情的風險有沒有,當然還是存在的,但是就因為存在風險就阻止一個個體的自我成長,那顯然只會讓一個人過完平庸的一生。而這個女孩,卻是我見過的最有個人能力,最不懼困難敢於接受挑戰的姑娘之一。
所以這就是我這篇文章里想要說的,雖然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但一味地去聽從所謂前輩長輩們的意見,就不敢自己親自試一試,說不好聽的,這就是讓別人代替你活了。
誠然,長輩的言論自然有它的道理,畢竟他們可能早就經歷了我們所需要經歷的,並留下了寶貴的經驗財富,其中有大量值得去借鑒的信息。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長輩就可以代替你去思考、判斷、做出最終決定。
首先,長輩的經歷屬於他們的年代,他們很多時候並不了解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的大背景下,究竟會產生如何不同的效果,因為,很多長輩其實根本不了解最新的形勢和大環境。因為據我所知,很多長輩們一輩子值得稱道的就是他們曾經的某段光榮歲月,躺在這功勞簿上回味那些日子,就構成了他們下半生的全部。至於新的世界,新的思想,新的生活模式,他們不樂意了解,更不屑去嘗試。
舉個例子吧,當初因為一些主觀和客觀的原因,我決定要放棄繼續做工程師搞技術,而是決定去寫作、打算寫書的時候,有某位長輩直接放出話來:別走寫作這條路,你絕對不可能成功。
姑且不論她究竟了解我多少,然而僅僅是這麼一句武斷的話,就令我覺得目瞪口呆。
然後她沒有直接給出理由,而是直接給出一個例子——她的一位同齡人,此人當年做了幾十年正經工作,突然決定要寫書,然後忙活了好一陣子,卻寫不出什麼像樣東西,最後只好靠著不錯的家境,找著點出版社的人脈自費出了幾本書。至於銷量,自然是無人問津的。
因此我猜,在這位長輩看來,我一來沒有她這個朋友歲數大經歷的事多,二來不像此人有錢可以自掏腰包,三來也沒有出版社的人際關係圈子,因此自然是不成的。可惜她顯然沒有想過,我和她的這位朋友是完全不同的個體,我們有著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不同的知識儲備,以及……不同的寫作能力。
雖然顯見的是,除了被打擊了一些自尊之外,彼時的我非但沒有聽取這位長輩的「老人言」,更是決意要做出點名堂,來證明自己。又或許,假若當初沒有她那略帶嘲諷的定論,今天你們也不會看到這本書呢,笑……
其次,長輩們的生活經歷,和如今的年輕人有著太大的差別,甚至許多人受教育的水準也大相徑庭。這導致他們的認知、思維方式和處事觀念都完全不同。
還是用剛剛那位長輩的例子,在她看來,如果不是科班出身,只有自己去雜誌投稿,獲得編輯的認可,發表了很多篇文章之後才可以真正去寫一本書。從她的言論「你又不是中文系出身的,怎麼走寫作這條路呢?」就可以知道兩件事,一,她的知識儲備里並不知道中文專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二,她對於當下的出版業和新媒體行業一無所知。
所以,這也就決定了她的意見沒有多少參考價值。同樣的,還有一些長輩總是局限於自己已經脫離社會的經驗性思維,去給出一些有些過時的意見。比如我曾經的一位同事早些時候,大概零幾年的時候想要貸款買房做為投資,就被他的父親斷然拒絕,理由是背上一筆債賺錢,還要冒著房價不穩定的風險,不如老老實實放銀行存著吃利息。
至於後來嘛,一家子用腸子都悔青了也不為過。
再者,過分在意長輩的經驗之談,或許會避免犯下某些錯誤,但代價是徹底喪失了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機會。要知道,犯錯本身並不是完全壞的事情,它除了能讓人更加真切地獲得經驗,更是能鍛煉一個人在逆境中成長的能力。
也許火車上的那位女兒在那次旅行中損失了一些金錢,但是她卻收穫了獨自出行、訂票、住宿、搭乘交通工具,尋路等等各種技能和經驗,還參觀到了各種自然和人文景色,這些難道不是人生的財富嗎?
或許這次被偷竊了錢物,但下一次她就會獨立思考,是否要在身上放那麼多現金,是否在人流密集的場合要多注意自己的財物,是否能通過一個人的異常舉動推測出可能是個慣犯之類……但是讓她從此再也不獨立出遊,就抹殺了上面的全部可能。或許她會成長為一個聽話的乖乖女,但是同時也是一個面對問題束手無策只能依賴他人的弱雞。
所以,我們聽「老人言」,但是「聽」是樂意「傾聽」,而不是盲目「聽從」。永遠不放棄自我,學會獨立思考,敢於試錯,會成長得更快,也會活得更屬於自己,更精彩。
=THE END=
關注「眠眠冰室」
睡前十分鐘,講你沒聽過的冷故事
和黑歷史
TAG:眠眠冰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