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小一枚袁大頭十年如何能賣天價

小小一枚袁大頭十年如何能賣天價

「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力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此枚中華民國袁大頭十年造,字體端正,圖案清晰,包漿渾厚自然,乃當時佳品。銀幣正面,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上方為「中華民國十年造」,銀幣背面圖案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該幣的外環主要是直齒邊,另外,還鑄有工字邊和花齒邊,見證此枚錢幣的真實性與其背後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因此很受收藏愛好者的青睞!

北洋造34年版銀幣,因無案可查,無據可依,故只能推算。津廠從光緒二十八年至光緒三十三年八月間,年均鑄幣約(571+300)÷5≈174萬枚,就此得出天津廠鑄成北洋34年版銀幣約174萬枚。  宣統三年六月初一,用新版祖模開工鼓鑄宣三銀幣,期間津廠共鑄造宣三版銀幣約348萬枚。  綜上統計,該廠歷年鑄成龍洋總數量為:571+300+174+348=1393萬枚。另從光緒二十二年至光緒二十七年,該廠鑄成有北洋22年、23年、24年、25年、26年共5種版式,由於未見史料記載鑄成數量,故無法統計。如依據現今這五種版式銀幣存世量估測,當時鑄成共計數量應在200萬枚左右。  成都造幣廠  據《四川文史資料選輯》第41輯潘峻山《成都造幣廠史料》載:「光緒二十三年四川總督鹿傳霖以銀價過低,制錢缺乏,奏准創辦銀元局,用機器局的空餘地面建築廠房,於1898年6月落成。外國技術人員艾文瀾、強必爾送機器到成都。到1899年6月朝廷有旨,令將各省銀元改歸鄂、粵代鑄,川廠因停辦。光緒二十七年川督奎俊又以四川省地僻道險,求鄰靡易,奏准復設,當年10月開工專鑄『七二』銀元。」其歷年鑄成龍洋數量見表3。  雲南造幣廠  光緒三十三年十一月開爐試鑄,光緒三十四年正月正式開鑄。廠址位於今昆明市錢局街寶雲局舊址內。

1914年2月7日,袁世凱以大總統令形式公布了《國幣條例》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規定國幣種類有銀幣4種(壹圓、中圓、貳角、壹角)、鎳幣一種(五分)、銅幣五種(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國幣以壹圓銀幣為主幣,總重量為庫平七錢二分(26.86克),含純銀六錢四分八厘(23.9024808克),以銀九、銅一(後改為銀89,銅11)鑄造。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國幣條例》公布同年先在天津造幣廠鑄造「袁大頭」壹圓銀幣,後在南京、廣東、武昌等造幣廠陸續鑄造。因袁大頭壹圓銀幣幣型劃一,成色、重量有嚴格規定,很快受到了社會認同和接受,在國內金融市場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龍洋,成為流通領域的主幣。

國際金銀價位的漲跌,也刺激了傳統的收藏市場,近五年的時間,民國年間的「袁大頭」可謂漲跌不停。即使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衝擊下,「袁大頭」也能保持穩定的價格不跌。業內人士認為,未來「袁大頭」的收藏依然有較大的價值空間。此外,對於長期投資而言,短期內的價格動蕩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老文化藝術品收藏 的精彩文章:

周元通寶月月漲價
民國三年袁大頭

TAG:古老文化藝術品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