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要在老家有套房?看完你就懂了

為什麼要在老家有套房?看完你就懂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

 愛的自選

王錚亮 

00:00/03:40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在農村,有些又大又漂亮的樓房,

有的可能是空的,有的是沒人住。

可還是有不少人在不停蓋新房,

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老家的房子就是一個根,

不管在哪裡混,根總是要留住的。

老家的房子是歸宿

對於很多外出已久的異鄉人來說,

老家的房子,是自己永遠的歸宿。

離鄉20年後,拍攝了《小武》、《站台》、《任逍遙》故鄉三部曲的導演賈樟柯,2017年離開北京,回到了故鄉汾陽。

他就住在村裡,賈家莊。開了一家飯館,叫山河故人。

20年前,他想逃離故鄉。中年之後,卻將幾乎所有電影作品的語境都放在了汾陽。

賈樟柯與故鄉,始終有著一種精神連結。

華羅庚曾說:「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

我們在城市拼搏、遠離故鄉,為在城市有套房子,能棲身立足,使盡渾身解數。

想回故鄉休憩時,卻無從歸去,因為老宅或已長滿雜草,或已成為一堆瓦礫。

近年來,卻有越來越多的中年甚至年輕人,開始回到老家建房。

這也許是因為,在多年的背井離鄉之後,我們越來越懷念故鄉;也深刻地感到,每個人都需要一個靈魂的安處。

落葉歸根,是中國人千百年的夢想。

老家的房子是退路

無論在哪打拚,只要老房子還在,

就永遠有一條退路,有一個東山再起之地。

古時的商人,都會在老家留下一所住宅,讓在外面從商不順、無路可走的子孫有條退路。

無論遭遇何種變故,這間祖宅都絕不動用。

所以,他們心裡不慌。因為明白,無論遇到什麼,故鄉都有一個隨時待他歸來的老宅。

而如今的我們,充滿慌張,滿心焦慮。

因為我們只可成不能敗,我們退無可退,我們沒有故鄉那間老宅,若無法在這個城市立足,只有死路一條。

曾在網路見到一則人物專訪。

一位90後學藝術的年輕女孩,在城市摸爬滾打幾年後回到故鄉,將家中老宅改造成自己的工作室,一邊追求著自己的理想,一邊過著愜意美好的鄉村生活。

而我們中的許多人,若也想效仿,卻實在回不去了。

如今許多家庭,父母在這個城市打工,子女在另一城市奮鬥,多年前的老宅早已無法居住甚至倒塌。

想要暫時休息、逃離城市,卻又往哪裡逃呢?

老家的房子是寄託

如果奮鬥多年,老家房子卻沒了,

就成了無根的草,靈魂無處寄託。

許多西方電影中,主人公回到父母的老宅,還能找到自己小時候的百寶盒,藏著幼時的玩具。

某間閣樓或車庫裡,還留著爺爺奶奶年輕時的用物,甚至爺爺幼時的收藏。

他們的老宅,不僅是父親的童年所在,常常也是爺爺長大的地方。

而我們的父親長大的那間屋子,早已在這世上消失。我們自己度過童年的老宅,也大多已了無痕迹。

我們沒有了故鄉。

至少,沒有了精神上的故鄉。

老家的房子,不僅是一所房子,更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是我們的根,是我們內心的牽掛。

老家的房子,不僅是一所房子,而是一個家,一個我們遇到不順心事時總會想起的那個真正的「家」。

無論我們在城市中買下多大的房子,似乎都只是一個住所,而不是「家」。我們沒有歸屬感。

我們住在我們的城市套房中,從不會感到這個城市在擁抱我們。

而在老家的房子,我們會感到自己歸屬於這片土地,一草一木、大地藍天都在擁抱我們、屬於我們,安撫我們的慌張,拂去我們心頭的焦慮、彷徨。

網路一篇文章的作者曾說,「我漸漸明白,我步履匆匆,腳步不停,其實不是為了走多遠,而是為了回家。」

也許,我們如今的奮鬥,都是為了總有一天能擁有回到故鄉的能力。

若奮鬥多年,老家的房子卻沒了,我們就成了無根的草,成了無家的旅人。

老家的房子,是我們奮力拚搏時的溫暖寄託。

老家的房子是牽掛

不管在外面是否有房有車

老家都是我們永遠的牽掛

有我們的念想和多年回憶

還有生我們、養我們的家

電影《大河戀》中,湯姆·斯凱里特扮演的哥哥,布拉德·皮特扮演的弟弟,成年後各自離家。

相聚時,兩人還會去幼時常去的那條大河釣魚,那是他們一生中最為美好的回憶。

身邊許多朋友,也常懷念童年爬樹、釣魚的美好時光。他們成日你追我趕、快樂嬉鬧,野得不想回家。

追憶童年時,他們才感到自己生在鄉村是多麼幸運。

鄉村裡,沒有汽車的轟鳴、尾氣,沒有惱人的霧霾,沒有堵塞的交通。

鄉村裡,有的是青山綠水,有的是鳥語蟬鳴。有的是金秋碩果,有的是淳樸民情。

春來花開,夏來葉綠,秋來稻黃,冬來大地白雪茫茫。四季都有不同的天地,四季都有醉人的風景。

在老家,自然的季節與我們融為一體,不似在城市中,天冷加衣才知道秋天到來,天熱脫衣才發現夏日臨近。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鳥倦飛而知還。

在城市打拚多年的我們,久在樊籠之中,都想年長年老之後,能歸去童年的家園、復返自然;

不再忙忙碌碌、晝夜拼搏,不再應對人心猜忌,不再疲於職場廝殺。

老家的房不止是建築,更是思念,越長大越戀家,遇到不順心的事,總會想起那個「家」。

老家的房子可以養老

在外打拚的人,都想老了之後,

回家養老,種菜,釣魚,養貓,

餵雞鴨,喝點小酒,打個小牌。

生命從這開始,也從這裡終止。

這或許就是,老家房子沒人住,

也要造起來的原因吧!

對於農村出去的人來說,

外面的房子只是個住所,

老家的房子才是真的家!

有一個寫作的朋友,經過多年努力,去年出版了一部通俗文學作品,拿了一筆不多不少的版稅。

她說,她最遺憾的,是爺爺沒等到她有錢的一天。

她爺爺住在鄉下,家裡的老宅倒了,父母只給爺爺建了一間小小平房,廚房就在床邊。

她抗議過,但在家裡人微言輕。

她母親說,七八十歲的人了,能住幾年。他父親也無奈,不敢硬駁。

她一直拚命努力,希望早日掙到一筆錢,回老家建棟房子,讓爺爺能過上舒適些、體面些的晚年,她也能常常回去住上幾日,陪他幾天。

但是,她的爺爺卻應了母親的話,沒住上幾年,便離開了。

她說,我終於明白,什麼叫「子欲養而親不待」。

鄉村的老人,住在逼仄的舊屋甚至危房中的,不在少數。

春節時,兒女或會希望接上他們到城市相聚,或是回到老家但借住在旁人家裡。

所謂團聚,是個奢談。

在老家有所房子,是為我們與老人的團聚,提供了希望與基本的條件。

若老家只有一間矮小黑屋供老人居住,我們又如何能與他們時常相聚。

在老家有所房子,是給我們的老人一個幸福的晚年。

我們希望他們長命百歲,我們希望,他們有生之年,終究能享受到我們拼搏努力的成果。

在城市奮鬥的我們,無論成就何等斐然,心中或多或少也感到一些背井離鄉。

疲於奔命時,也許會感到實在顛沛流離,滿心孤寂。

老家的那所房子,是我們拚命努力時的溫暖退路,是我們撫慰自心的精神家園。

等我老了,頭髮花白,就回到村裡,

就這樣生活,在那片最樸實的土地。

這個所有夢開始的地方,

這個漫漫一世,最挂念的嚮往,

有拔不走的根,有忘不掉的情。

所以年輕的時候,要在老家有所房子。

建一座房子,納一院春光,

賞一片星空,看一路風景。

-END-

官方微信訂閱號 途遠新生活

官方新浪微博 @途遠度假

官方網站 http://tuyuan.ne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途遠 的精彩文章:

TAG:途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