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周曉華辭去華盛頓大學教職,擔任北京大學全職教授

周曉華辭去華盛頓大學教職,擔任北京大學全職教授

【編者按】

近日,周曉華辭去在華盛頓大學的教職,開始擔任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全職教授。與很多望之儼然、不苟言笑的學者不同,溫和可親是周曉華教授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稍加交流,你便能感到他的話語樸實、嚴謹,但卻充滿親和力,流露著一種人情練達的智慧以及包容開放的氣度。周曉華說,要做好生物統計學,思維要嚴謹、眼光要敏銳、心態要開放。或許,他自己便是踐行這一信條的最佳典範。

周曉華辭去華盛頓大學教職,擔任北京大學全職教授

不忘初心,獻身科研

周曉華

周曉華走上統計學的道路,頗有幾分機緣巧合的意味。從初中開始,周曉華便顯現出過人的數學天分。高中時,他在數學競賽中獲獎,進入大學後學習數學專業,在旁人眼中,他或許會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名數學家。

「但大學期間,我發現相比於純理論,自己更喜歡做一些應用性的研究。」周曉華說,「我常常想,能不能用數學工具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人生有的時候很奇妙。」很快,他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重要轉折。本科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周曉華獲得了院系唯一一個國家公派留學的機會。這一次,他選擇出國攻讀統計學。當時,周曉華對統計學了解不多——只是知道它既有著數學的嚴謹性,也講究實際應用。

1985年,周曉華遠渡重洋。作為改革開放之初走出國門的一代,他的求學之路充滿了「篳路藍縷」的意味。語言問題是周曉華在國外面對的第一個挑戰。「除了下功夫學專業課,還花了很多時間把英文補上去。」周曉華笑道,他至今還記得初到加拿大時的尷尬,「我從機場去學校,計程車司機是印度裔。人很友善,但他的英語我一句都聽不懂。」

碩士畢業,周曉華進入俄亥俄州立大學攻讀生物統計學博士。在普通人看來,這是一個相對「冷門」的學科,但在周曉華眼中,需要處理大量複雜數據、分析隨機過程的醫學領域,正是統計學「大展拳腳」的好地方。實際上,在美國,生物統計學並不「冷門」,相關研究者是醫療機構、製藥公司的搶手人才。博士畢業後,哈佛大學的博士後項目向周曉華伸來橄欖枝,不過,這一項目與他博士期間研究的理論並不完全契合。是挑戰自我,繼續科研,還是走出校門賺錢?周曉華也曾猶豫過。

然而,對科研的熱愛,是周曉華不變的初心。最終,他選擇進入哈佛大學,繼續為科研奮鬥。「人還是要有點理想,我們不說大話,但是要有自己的追求。」周曉華笑道,「不管成不成功,你都追求過了,就沒有遺憾。追求的過程就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哪怕沒有成功,你也是在往前走。」

融會貫通,經世致用

生物統計學是一門在醫學領域找規律、做預測的學問。小到制定具體疾病的診斷方法、評價藥物與醫療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大到設計一個國家的公共衛生制度,生物統計學的應用極其廣泛。

作為一名生物統計學家,周曉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他在包括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Biometrika、Annals of Statistics、Biometrics、Statistics in Medicine等頂尖統計學及生物統計學期刊上發表SCI論文230餘篇。

周曉華在診斷醫學統計學方面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是國際上診斷醫學領域最著名的統計學家之一。他在ROC曲線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統計思路,在診斷試驗的meta分析,ROC曲線及回歸的非參、半參數平滑估計,矯正證實偏倚方面,均提出了新的重要的統計方法。特別是在矯正證實偏倚方面,周曉華做出了重要的、原創性的貢獻。出版了診斷醫學方面的第一本綜合性統計學著作Statistical Methods in Diagnostic Medicine(中文譯名《診斷醫學統計學》)。近年來周曉華一直專註於解決被破壞的隨機試驗中三類情況的因果效應的估計問題:截斷死亡、非依從性和缺失數據。周曉華和他的同事提出許多重要的、原創性的統計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一名好的生物統計學家,既要有數學家的嚴謹,也要有對現實問題的敏感,還要會和醫生打交道。」周曉華說,「在醫學領域,統計學家要面臨更多的變數,更大的隨機性。如何把實際的醫學問題提煉成可解決的統計學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周曉華看來,用數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就是他鑽研的最大動力。在《診斷醫學統計學》中,他提出了新的矯正證實偏倚的方法,在診斷醫學中應用廣泛。例如,由於拍攝X光片存在著一定的誤診概率,肺癌的最終確診需要依賴肺部切片。問題是,只有經過X光診斷罹患癌症的患者,才會進行進一步的切片檢查。而X光片沒有問題的患者,通常不會進行切片。這就導致肺癌的診斷過程中,檢驗的靈敏度過高而特異度為零。但利用周曉華的理論和方法,則可以用數據來估計整個人群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為診斷非切片病人提供了巨大幫助。

「醫生覺得這很奇妙,認為是不可能的事。」周曉華露出微笑,「解決了實際問題,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無論是參與美國葯監局的新葯審批、進行阿茲海默症的研究,還是與國家衛計委合作研究中國人口的死亡數與壽命預估,周曉華念茲在茲的,始終是用統計學工具為人類造福。在他眼中,生物統計學是更偏向於應用的學科。如果一種新理論沒有人去應用,那就是失敗的。衡量一種統計方法優劣的標準,就是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不過,也正是研究對象的複雜性,決定了生物統計學是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醫學的交叉學科,再加之大數據、人工智慧對科研領域的影響,只有擁有跨學科的視野與融會貫通的能力,才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在科研中,周曉華特別看重「開放的心態」,以及對新事物的學習能力。「都說『名師出高徒』,但這個『師』是廣義的,不一定是導師,也可以是你的合作者、其他領域的研究者。」周曉華強調,「統計學的很多方法也是從其他領域借鑒過來的。比如診斷學的理論,很多就是借鑒了軍事雷達領域的研究成果。如果太封閉了,就很難有創新。一定要開放,一定要和其他學科多交流。」

攜手北大,矢志報國

周曉華是美國統計學會、國際統計學會、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主持多個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統計方法學及美國國家老年痴呆合作研究中心的相關研究項目。不過,比起自身的成績和榮譽,周曉華更關心的是中國生物統計學科的發展,以及生物統計學對解決當下中國的醫療問題的幫助。

談到為什麼選擇回國,這位「千人計劃」入選者的回答很簡單:「我是國家開放政策的受惠者,我一直想為祖國做點事情。」

此次歸國,周曉華定了一個「小目標」:他要在北大建立起一個與國際接軌的生物統計學專業。

周曉華坦言,在美國,生物統計學科的發展較為成熟,跨學科的培養體系比較完善。而相比之下,中國的生物統計學發展較為滯後。因為學科建制原因,「生物統計」在國內通常被稱為醫學統計或者衛生統計,並且與流行病學同屬預防醫學下的一個二級學科。周曉華認為,國內相關專業的學生大多為醫科生出身,由於缺乏系統的數學訓練,難以形成嚴謹的數學思維。從長遠來看,這不利於中國生物統計學的發展。

「我一直都有一個想法,能不能用國外統計學科先進的經驗,幫助中國的生物統計學發展起來?如果能做成,那麼無論對這個學科來說,還是對國家的科技事業來說都是意義重大的。」周曉華說,「現在,國家大力發展統計學,統計學已經成為一級學科。相信在國內,我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而對他來說,北京大學就是施展抱負的最佳平台。「北大的數學、醫學都是國內頂尖的,而且北大對生物統計學的發展很重視,一直想把本部的資源和醫學部的資源結合起來。數學中心對我們回國人員的工作非常支持,在我全職回國之前,就已經是北大的老朋友了。」周曉華又笑著補充道,「而且北大的學生都很厲害,我相信在這裡能培養出頂尖的生物統計學人才!」

周曉華希望,北大培養的生物統計學人才都能夠有紮實的基本功、持之以恆的品格和開放的心態。「做事一定要踏實,不能浮躁,不要做不出成果就急著轉方向。當然,選擇正確的道路也很重要。有時,對於沒有前景的研究,也要敢於放棄。」周曉華說,「還有一點很重要,要注意健康,堅持鍛煉身體。科研是一場持久戰!」

現在,回國後的周曉華比以前更加忙碌了。診斷醫學中的統計方法、因果推斷的統計方法、國家衛計委「中國人口死亡人數估計及預期壽命分析」項目、中醫研究中的統計方法……他既要在醫學領域深耕、與政府部門開展合作,更要為中國的生物統計學學科建設殫精竭慮。對於剛剛「落戶」北大的周曉華來說,他的征途才剛剛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澳駐華使館回應「簽證延遲」:40人仍受影響,重視科研合作
代表委員建議:科學精神與創新文化齊飛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