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性格決定命運——《水滸》中宋江命運探究

性格決定命運——《水滸》中宋江命運探究

《水滸》中宋江是第一男主角,絕對男一號,宋江的命運是每一個看《水滸》的人都關心的問題,而宋江命運為何如此,最近我再次重讀《水滸》,對宋江的命運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性格決定命運,書中剛開始對宋江性格的塑造就註定了宋江最後的命運。書中對宋江性格的界定就是四個字忠、孝、仁、義。而這四個字也註定了宋江的一生會過的很糾結。

《水滸》中宋江的出場是因為生辰綱事件,而劫生辰綱的又是宋江的生死之交,義氣為先的宋江自然不會出賣朋友,更何況搶的是不義之財。所以,身為執法人員的宋江,必然要舍法而取義也。當然,我們心中必然也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不是說宋江「忠」么,忠君,就應該維護國法啊。其實,事實真的不是這樣,君是君,法是法,更何況那個時候的法律本來就不健全,本來就是權大於法的。更何況還有明君被奸臣蒙蔽的問題。在後來的宋江的話語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這一點,君永遠是聖明的,只是一時不查被奸臣蒙蔽。這時候,就需要宋江這樣的忠臣來到皇帝身邊,為皇帝效忠。而如何才能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抱負,為皇帝效忠呢?這就能夠看出宋江其實還是有著遠大理想的有為青年,只是在人生的初始階段他入錯行了,宋江的第一個職業是吏,而吏的身份也決定了他的一生不可能通過正常途徑得到升遷發展為官,進而為皇帝效忠。所以,他的抱負的實現必然是要通過非正常途徑完成。而非正常途徑的獲得就需要特定的機會,需要等待。

宋江在救了晁蓋等人之後,有一天,在梁山上站穩腳跟的晁蓋等人派劉唐作為代表回來感謝宋江,一則,通過宋江收閻婆惜體現了宋江的「仁」,二則,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宋江「自慢慢走回下處來;一頭走,一面肚裡尋思道:『早是沒做公的看見!險些惹出一場大事來!』 一頭想:『那晁蓋倒去落了草!直如此大弄!』」只這一點暴露出宋江的心思,從心底里認同這樣的一種職業選擇,而且相信以宋江的智慧,一定看到了這種職業「大弄」之後可能會得到的結果。

宋江怒殺閻婆惜,這是一個偶然事件,以宋江的性格,凡事能忍則忍,能讓則讓;那為什麼會有如此的結果呢?一則,男子漢大丈夫,脾氣總是有的;二則,涉及到朋友兄弟,身家性命;三則,對晁蓋等人如此「大弄」,心生嚮往,此時已有苗頭。

而宋江真正由一個納四海之士的呼保義,轉型為一個佔山為王的山大王,我們就不得不提他在江湖上行走的那兩趟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實現個人成長的兩個途徑,而且,後者要比前者重要。前者宋江已經做的很好了,這在後來的潯陽樓宋江題詩可以看出「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從第一趟的行走,就激發了宋江的萬丈豪情,一圈下來之後,帶著一群好漢投奔梁山。然則如果事情就此發展,不生別的枝節,宋江的性格也就不能夠完全展現出來,所以,半路石勇寄書,使宋江展現了其性格中「孝」的一面。以及後來遵從老父囑託,刺配江州。雖然不是心甘,但是情願。但性格只可以壓制一時,時間一長,就要出問題了,尤其是刺配江州這一路之上,眾豪傑的極力追捧,使宋江的內心對自己產生了新的認識,終於在潯陽樓上,這種情緒總爆發:那一日,宋江獨自一個,一杯兩盞,倚欄暢飲,不覺沈醉;猛然驀上心來,思想道:「我生在山東,長在鄆城,學吏出身,結識了多少江湖好漢;雖留得一個虛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利又不就,倒被文了雙頰,配來在這裡!我家鄉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見!」不覺酒湧上來,潛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詞,便喚酒保,索借筆硯來,起身觀玩,見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題詠。宋江尋思道:「何不就書於此?倘若他日身榮,再來經過,重一番,以記歲月,想今日之苦。」乘著酒興,磨得墨濃,蘸得筆飽,去那白粉壁上便寫道: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卧荒邱,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宋江寫罷,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飲了數杯酒,不覺歡喜,自狂盪起來,手舞足蹈,又起筆來,去那西江月後再寫下四句詩,道是: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漫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來黃巢不丈夫!宋江寫罷詩,又去後面大書五字道:「鄆城宋江作。」寫罷,擲筆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飲數杯酒,不覺沈醉。這事件使宋江差點遭遇滅頂之災。不過也使宋江如鳳凰一般浴火重生。從宋江殺黃文炳也可以看出,宋江是個有仇必報的好漢,其性格中的謹小慎微等等因素都被擠壓到了陰暗的角落,從此,宋江走上了其實現忠君報國的非正常道路。

都到聚義廳上,焚起一爐好香。晁蓋便請宋江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那裡肯,便道:「哥哥差矣。感蒙眾位不避刀斧,救拔宋江性命。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卻讓不才?若要堅執,如此相讓,宋江情願就死。」晁蓋道:「賢弟,如何這般說?當初若不是賢弟擔那血海般干係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眾?你正該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誰坐?」宋江道:「仁兄,論年齒,兄長也大十歲。宋江若坐了,豈不自羞?」再三推晁蓋坐了第一位。宋江坐了第二位。吳學究坐了第三位。公孫勝坐了第四位。宋江道:「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住上坐,新到頭頭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眾人齊道:「此這極當。」從上梁山的第一天起,宋江便極力推行自己的主張,將自己的意志,理想,逐漸在眾豪傑當中灌輸,包括後來的擴大梁山規模,收服一些官軍將領,其實一切都是為了最終的目的——招安——做準備的。當一切準備就緒,招安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成為誰也不能夠阻止的大勢了。所以,上的梁山的人,並不是人人思招安,但當宋江如此運作之後,招安成為無人可以阻止的大勢了,也只能隨波逐流了。

其實,之前我也想過,宋江為何不能像王慶,田定,方臘等人一樣,割據一方,甚或一統天下。最終,宋江的結局還是歸結為其性格原因,忠君思想決定,他不可能背叛大宋王朝,包括他後來被招安之後,明知朝廷中有四大奸臣,但只要皇帝不說話,他還是委曲求全,與他們同朝為官,在宋江的心裡,皇帝一定是明君,一定明辨忠奸。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性格決定命運,註定了宋江要被奸臣做所害,註定了他要被我們所感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叢灌木 的精彩文章:

TAG:一叢灌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