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讀書三重境界

人生讀書三重境界

先說股市,今天繼續是存量資金博弈,成交量繼續縮量,說明隨著貿易戰的繼續升級,資金繼續謹慎。別看盤面挺熱鬧,漲停家數74家對7家跌停,但要明白的是,在貿易戰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大資金繼續收縮戰線,活躍的個股普遍是貿易戰受益股(軍工股、國產替代股)、海南利好股和次新小盤股,見下圖:

從今天漲跌家數對比看,基本是一半對一半,也就是說,抓住了以上說的板塊個股是盈利的,另一半開始虧錢了。從大盤指數周K線看,已經擊穿了上周最低點,說明大盤指數向下的概率更大,從今天成交量上也能看得出來資金的謹慎。所以,後市建議控制倉位,謹慎參與熱點板塊的博弈。

回歸正文:

有錢友留言問起人生的境界,錢大(微信公眾號「錢經」)今天就聊一聊這個話題,人生境界和讀書尤似,權當拋磚引玉。

人之初,性本善。涉世之初,童心懷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新鮮,對一切事物都用一種童真的眼光來看待,萬事萬物在兒童的眼裡都還原成本元,對許多事情懵懵懂懂,卻固執地相信所見到就是最真實的,相信世界是按設定的規則不斷運轉,並對這些規則有種信徒般的崇拜。用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的參禪三重境界來說,那就是第一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也「。

隨著年齡增長,人到中年,接觸到的人和事物的增多,閱歷越來越豐富,紅塵之中有太多的誘惑,在虛偽的面具後隱藏著太多的潛規則,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一切如霧裡看花,似真似幻,似真還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們在現實里迷失了方向,對現實世界也充滿了懷疑,隨之而來的是迷惑、彷徨、痛苦與掙扎,有的人就此沉淪在迷失的世界裡。用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的參禪三重境界來說,那就是第二重境界:」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小孩眼裡是山,大人眼裡是風景、礦藏、資源,老人眼裡還是山)

知天命之年後,我們開始用心地去體會這個世界,對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與現實的思考,山不再是單純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水了。

耳順花甲之年,垂垂老者,人生的經歷積累到一定程度,不斷的反省,對世事、對自己的追求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認識到「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要放棄的是什麼。這時,看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只是這山這水,看在眼裡,已是另一種內涵在內了。這就進入了第三重境界:」禪中徹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可惜,這種境界並不是人人都能達到的,這是一種洞察世事後的反璞歸真、返老還童、大徹大悟。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這才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

讀書做學問尤其相似。借用清代文學家王國維提出的讀書三境界理論。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相信上幅圖大家都見過,同樣一本三國演義,不同年齡段的人領悟不同,小時候看《三國演義》,喜歡諸葛亮,趙雲,關羽,諸葛亮不但足智多謀而且還能呼風喚雨,趙雲不但帥還能打,關羽、張飛則是義薄雲天;上中學時,喜歡曹操「 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初二時重讀《三國演義》,喜歡賈詡和司馬懿——獻奇策,察人心,玩弄亂世於股掌;再到高中,陸續讀完《水滸傳》、《西遊記》、《萬曆十五年》,讓我能辯證看待書中的社會問題,最敬佩、最喜歡的人還是諸葛亮,但這種「喜歡」再也不是小時候所謂的可以「呼風喚雨」的喜歡,這其中經歷了很大的思想變革。

還有些上了年紀的人在三國中最敬佩劉備,或許被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句話所影響,或許在70多歲後戴著老花鏡重讀《三國演義》時,我也會為劉備或是其他的人潸然而淚下吧。我想這就是一本名著的魅力所在,不管你讀多少遍,在不同的年齡段讀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有位作家曾經說自己不喜歡讀《三國演義》,而喜歡讀《水滸傳》,前者講的是利害,後者講的是是非,此話不假,但我個人以為兩本書都是有魅力的,不能因是非去否定利害的價值,《三國演義》之所以能成為四大名著,憑藉的就是這種百看不厭的感覺。最偉大的當屬毛主席,左手《三國演義》能打仗,右手《水滸傳》能治國。這就是境界吧。

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第一遍時,或許只能大概了解故事的梗概,可能你還會喜歡上幾個正面角色;讀第二遍時,你會發現喜歡的角色有很多缺點,同時還會對書中很多地方充滿疑惑;讀到第三遍,甚至第四遍時,可能你對書中一個角色的評價就不只是拘泥於他的性格和他的所做所為了,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審美是會變化的;隨著閱歷的豐富,人的意會也會發生變化的。同一本《三國演義》,100個人會有100種體會,100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時間段,可能會有1000種體會,甚至10000種體會,這種體會或會意與年齡、場合、悟性、閱歷、知識層次和深度等等都有關係,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境界,不同的境界會看到不同的景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錢經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是機器人嗎?
美國執意貿易戰原來是為了這個

TAG:錢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