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兵家亞聖吳起的練兵之道

兵家亞聖吳起的練兵之道

原標題:兵家亞聖吳起的練兵之道


吳起是戰國初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軍事上,他與孫武齊名,被稱為兵家亞聖;政治上,他在楚國任相期間推行變法,使楚國國力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位列戰國七雄,因此吳起也與商鞅齊名。


在軍事方面,古代歷朝都給予吳起很高的地位。唐宋兩朝設置的武廟,吳起均位列其中;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也有吳起。吳起一生先後領兵打大仗達76次,64次全勝,12次平手,從來與敗仗無緣,有人因其強悍的領兵作戰能力視其為戰神。

吳起為何能夠取得如此驕人的戰績呢?與其愛兵如子、練兵從嚴、治軍有方有著緊密的關係。


關於吳起愛兵如子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吳起在魏國任將軍時,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寢不鋪席,行不騎馬。有一年他率軍進攻中山國,看到有一名青年士兵身上長了毒瘡,非常痛苦。吳起不顧自己的將軍身份,也不顧腐爛的毒瘡,親自用嘴幫戰士吸吮膿血,解除了戰士的痛苦,也換來了戰士們的衷心愛戴和在戰場上的奮勇殺敵。


而吳起練兵從嚴的標準不僅在當時,放在現在也是極為嚴苛。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採用的都是動員兵制,士兵平時在家,戰時參軍作戰。而吳起在魏國推行了「兵農分離」的募兵制,打造職業化的軍隊,用嚴格的軍事考核選拔職業軍人。考核的標準是怎樣的呢?士兵要身穿上、中、下三副護甲,頭戴重盔,腰間佩劍,肩扛長矛、帶50支箭,背3天乾糧,半天之內行軍百里(相當於今天的41公里),到達後還必須能夠立即投入戰鬥,雙手還要能夠拉開12石(330公斤)的硬弓,這樣才能進入軍隊。可見,想成為魏國武卒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魏國武卒也有著相當優越的待遇:吃穿由國家供給,全家賦稅可免,自己還有工資可拿,一旦戰場上立功,還能分得田地,甚至可以當官成為貴族。


吳起曾評價魏秦戰爭中的魏國軍隊為「士雖有戰心,然不經練,與秦戰,如乳犬之犯虎,雖有斗心,隨之死矣」。即未經訓練的魏軍士兵與秦軍作戰,就像小狗與老虎搏鬥一般,再怎麼有鬥志、再怎麼勇敢,也只能是以失敗和死亡告終。而經過吳起嚴格訓練的魏軍則大變樣。「涇水之戰」中,秦國調集了50萬大軍向魏國殺去。當時吳起手中兵力只有4萬步兵,500乘戰車(1輛戰車可載3名車兵),3千騎兵,外加3千武卒,一共4.75萬人。在約一比十的懸殊對比下,吳起決定正面硬撼秦軍,他下令要求車兵與車兵對壘,騎兵與騎兵對壘,步兵與步兵對壘,若車兵沒有繳獲秦戰車,騎兵沒有繳獲秦戰馬,步兵沒有砍下秦軍人頭,即使打敗秦軍,戰士也沒有功勞。果然,在戰鬥中魏軍不僅抵擋住了十倍於己的秦軍,3千武卒更是在戰局膠著時被吳起投入戰場,瞬間攻破秦軍主力防線,引發秦軍全軍潰敗,甚至逃回到秦國境內後殘軍都無法收攏。

吳起不僅愛兵、練兵,對於從嚴治軍、激勵士氣、樹立威信也同樣有著過人之處。吳起認為,「任其上令,則治之所由生也」「若法令不明,賞罰不信,金之不止,鼓而不進,雖有百萬,何以與用?」在魏秦交戰期間,兩軍尚未交鋒,有一名戰士求戰心切,擅自到秦軍營中斬獲兩名秦軍士兵,並將人頭帶回來領賞。吳起下令將他處死,副將們都為這名士兵求情,認為此人膽略過人,武技嫻熟,兩軍對陣正是用人之際,不應該殺死他,甚至可以委以重用。但吳起認為這名戰士固然有著過人的殺敵之能,但違反了軍令,不能因對其寬待而放鬆了軍令。


吳起還提出了激勵軍隊的「進饗」制度,獎勵有功者,激勵無功者。每戰後,魏軍都要擺宴慶功。吳起請國君出席大型慶功宴會,根據頭功、次功、無功,分配給士兵不同的席次、餐具和飲食。宴會結束後,還要對有功士兵家屬進行賞賜。對於陣亡將士的家屬,每年都派使者慰問和賞賜,以示君主不忘有功之人。此法施行三年,就取得成效。有次秦軍對魏國進攻,警報傳來,不經動員和下達命令,就有數萬魏軍將士自行穿上盔甲準備參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全軍首次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參與統建房質量監控
這所新組建的神秘軍校,與習主席提出的「建設航天強國」有何關聯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