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學了一些假的偏旁部首!
三.關於漢字歸部原則的探討
前面說過,部的確立是一個龐雜的系統工程。確立這個框架體系的目的,就是如何讓近萬甚至數萬個單字像飛鳥還巢那樣各回各家繁而不亂,因而確立一套科學明確的歸部原則就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以下為教育部、語文委2009年1月12日發布的《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範》里的「漢字部首歸部規則」的部分內容,
一.從漢字的左、上、外位置取部首。如果左和右、上和下、外和內都是部首,則只取左、上、外位置的部首。
示例: 彬(木)舊(丨)裹(亠)暮(艹)圓(囗)聞(門)
二.如果漢字的左、上不是部首,右、下是部首,則取右、下位置的部首;半包圍結構的字,如果外不是部首,內是部首,則取內。
示例: 穎(頁)荊(刂)彎(弓)矍(又)島(山)載(車)
三. 如果漢字的左和右、上和下都不是部首,則按照先左後右,先上後下的順序,從偏旁的位置取部首。
示例: 蠲(皿)嬲(田)賾(貝)蠢(蟲)嫠(攵)贏(月)
四. 如果由上述位置取不到部首的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的字或其它字,則從起筆的位置取單筆部首。
示例: 叇(一)暢(丨)尹(乛)粵(丿)舉(丶)彧(一)三(一)果(丨)我(丿)良(丶)乖(丿)承(乛)
五. 如果在取部位置上少筆與多筆幾個部首出現疊合時,則取多筆部首,不取少筆部首。
示例: 贛,左旁的上頭有「丶」「亠」「立」「音」等部首疊合,取「音」;靡,外框有「丶」「廣」「麻」等部首疊合,取「麻」; 威,起筆處有「一」「戈」等部首疊合,取「戈」; 太,起筆處有「一」「大」等部首疊合,取「大」。
可以看出,裡面存在大量嚴重問題。比如,
第一組的示例中,彬、裹、暮、聞4字,歸部結果都是值得商榷的。更加合理的歸部結果是,彬為形聲字,歸彡部林表聲;裹為形聲字,歸衣部果表聲;暮為形聲字,歸日部莫表聲,聞為會意兼形聲字,歸耳部門兼表聲。
第二組的示例中,穎、荊2字,歸部結果都是值得商榷的。更加合理的歸部結果是,穎歸禾部,頃表聲,荊為形聲字,歸艹部刑表聲。
第三組的示例中,蠲、嬲、釐、贏4字,歸部結果都是值得商榷的。更加合理的歸部結果是,蠲歸虫部,嬲歸女部,釐歸里部,贏歸貝部。
第四組、第五組也有不少問題,尹歸又部的附形部首;承,上為人的異形,左右為廾的異形,中下為手,所以歸廾部或手部都更合理;果應歸木部;我應歸戈部;威從女從戌,應歸女部。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不外是,這個規範根本不合漢字的構造原理,對於漢字進行了頗為不講道理的「強拆」,因而造成認識與歸部的錯誤。《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一節說「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良庖是遵循客觀規律科學地從關節處切割分離,族庖是出於主觀臆斷硬砍骨頭肢解,結果經常把刀砍壞。好廚師遵循的客觀規律是牛的身體結構,好的字書編纂者遵循的客觀規律就是漢字本身的結構規律。現在這個標準顯然是根據「族庖」的主觀臆斷和認識水平制訂的,通俗地說就是不講道理進行「蠻幹」,上則愧對倉頡、許慎,下則誤人子弟貽患後學,外則受譏於異邦他國,實屬很不應該。
在這個規範的要求和指導下,包括《新華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在內的很多現當代華文漢字字典,都開始在歸部這個關鍵環節疑似敷衍了事。具體的做法就是庸俗化和無原則的「多屬」化,表現為對會意字不考察其部首與偏旁的主次關係,一味圖省事,一刀切簡單化地歸入「首部」而不是探究其真正的「部首」;對形聲字很多時候用聲符做部首而將意符當做偏旁;前面已經將該字歸了甲部,後面自己也覺得於理不甚通,便又來了個「多屬」的辦法再歸入乙部甚至丙部,就是一個字歸入了兩個甚至更多的部。比如《通用規範漢字字典》部首檢字表「說明」里稱:為了方便讀者查檢,有些字分收在幾個部首內。如「蠲」字在「八」部、「皿」部、「罒」部和「蟲」部都能查到。《新華字典》則這樣表述——為方便讀者查檢,《檢字表》中有些字仍採用「多開門」的方式,分別收在所屬規定部首和傳統慣用部首之下,收在後者的字右上角加有「。」的標誌。如「思」字在「田」部和「心」部都能查到,在心部的思右上角帶「。」。
這樣做的目的顯然是為了檢索查詢方便,但是忽略了同樣會給檢索查詢帶來疑惑和混亂,尤其給想真正掌握漢字造字方法和形音義真諦的讀者以嚴重的誤導。歸部就像將個人登記在戶口簿上一樣,其信息必須單純而且可靠,才會形成有嚴密數學邏輯的資料庫,否則就像有些人只有一條戶口信息,而另外一些人有兩個甚至多個戶口信息重複歸入,勢必形成嚴重的混亂,出現「一子多母」或者「一人多姓」的邏輯尷尬。所以本書贊同《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傳統字典嚴格歸部的辦法,必須做到一字一部,一子一母、一人一姓,即便是對所謂的多音多義字,也只歸入一部一次,只是在條下交待說明該字的其它讀音和義項。本書對歸部原則提出以下探討意見供讀者甚至專家學者進行討論。
總則:先弄清字的結構類型。形聲字則盡量歸入作為意符的形部,盡量不要歸入作為音符的聲部;會意字則盡量歸入表示共性的、不可取代的部分,盡量不要歸入表示個性的、可以取代的部分。按照「部首」歸部,而不是按照「首部」歸部,首部就是一個複雜的字書寫順序排在第一的看似部首的構件,一般是在一個字內偏左偏上偏外的位置,很多字首部就是部首,但相當一部分字的首部根本不是部首。要找到真正的部首做到正確地歸部,必須注意那些極易混淆的部首和首部的關係。【有刪節】
以上為3500個常用的和次常用的漢字中,選取148個常用偏旁,並加以命名。首先在數量上與通行的201部首相比缺漏甚多,而且裡面雜以不少單字,真正的部首又少了很多。比如左右結構的字的右部一般稱為「邊」,這些邊很多是部首,而左邊稱為「旁」的部分才是真正的偏旁,比如鳥字邊、欠字邊、斗字邊等等。也有一部分所謂的偏旁部首屬於單字,比如皮字邊、殳字邊。像這樣單字參與構字的例子不可勝數,根本沒有必要專門對其尤其是只對其中一小部分進行取名。另外有的對漢字尤其是簡化字的錯誤拆解,比如二字頭、春字頭、黨字頭、學字頭,美字頭。另外很多命名根本不能體現該偏旁部首的真正含義,這樣就會誤導學生以及讀者,一開始就對這些偏旁部首產生誤解了,更遑論日後根據部首理解該部的屬字。比如「王字旁」實則與王無關,是玉部,「單耳」與耳朵無關,其實是跪坐的人,「左雙耳、右雙耳」都與耳朵無關,分別是表示台階的「阜」和表示城鎮鄉村的「邑」。
漢字作為表意文字,任何一個部首本來都具有實際明確而具體的含義。在大陸,因為簡化字改變了原有的部首系統,所以從簡化版的《新華字典》和教科書出版以來,學校和社會都開始強調「偏旁」的說法,而漸漸淡忘了部首的概念。只有到了大學文字學的課堂,才會系統地進行漢字部首知識的教學。至於廣為流傳的偏旁部首俗稱,很多都是名不副實甚至張冠李戴的無理稱謂,本書嘗試矯正糾正如下:
廠,廠字旁,不妥;音喊,指山崖;應讀為:山崖廠。
,角字頭,不妥;角字不可分。但在負、色等字里就是人的一種寫法;應讀為:斜人頭。
亠,點橫水,不妥;音頭,指頂端;應讀為:頂端頭。
冫,兩點水,不妥;音冰,指冰;應讀為:兩點冰。
冖,禿寶蓋,不妥;音冪,指冪幕;應讀為:冪字頭。
冂,同字框,不妥;音炯,指郊外劃定的區域,進而多指一定的範圍;應讀為:範圍框。
卩,單耳,不妥;音節,指跪坐的人;應讀為:跪坐人。
阝,雙耳,不妥;在左為阜,指台階;在右為邑,指城鎮村落;應讀為:左邊阜,右邊邑。
凵,凶字框,不妥;音坎,指土坑;應讀為:土坑坎。
廴,建之,不妥;音飲,指遠行;應讀為:遠行底。
廾,弄字底,不妥;音共,指拱、供;應讀為:雙手供。
囗,方框,不妥;音圍,指圓形、城牆圈界或席子等方形輪廓的物事;應讀為:方圓圍。
彳,雙立人,不妥;音赤,指人行道;應讀為:人行道。
彡,三撇,不妥;音山,指色彩絢爛聲音連綿;應讀為:聲色邊。
夂,折文,不妥;音止,指到達,也包含夊,指猶豫;應讀為:到達止。
廣,廣字旁,不妥;音眼,指敞屋;應讀為:敞屋廣。
宀,寶蓋頭,不妥;音眠,供人眠卧的房子;應讀為:家室頭。
彐,橫山,不妥;音記,是彑的異形,指砍下的豬頭;應讀為:豬頭彑。
巛,三拐,不妥;音川,就是川,指河流;應讀為:三拐川。
,恭字底,不妥;音心,就是心的一種寫法;應讀為:恭心底。
,告字頭,不妥;音牛,就是牛的一種寫法;應讀為:告牛頭。
攵,反文,不妥;本作攴,音撲,指扑打;應讀為:敲打撲。
月,月字旁,指肉就不妥;這時應讀肉,就是指肌肉;應分別讀為:月字旁;肉字旁。
灬,四點,不妥;本讀「標」,是火的一種寫法;應讀為:四點火。
,春字頭,不妥;音掏,是人雙手奉獻的意思;應讀為:雙手奉。
氺,泰字底,不妥;音水,就是水;應讀為:泰水底。
罒,四字底(疑為頂),不妥;音網,就是網;應讀為:網字頭。
,黨字頭,不妥;黨是上為「尚」的形聲字,不存在什麼黨字頭,簡化字「嘗」是從尚省口的,繁體就是嘗,上面就是尚;應予以取消。
穴,穴寶蓋,不妥;音穴,就是指洞穴;應讀為:穴字頭。
癶,登字頭,不妥;音波,指腿腳蹣跚;應讀為:腿腳跛。
覀,西字頭,不妥;音亞,指塞緊蓋子;應讀為:塞蓋亞。
糸,緊字底,不妥;音冪,指絲、聯繫;應讀為:絞絲底。
六.需要特別注意的一些偏旁
這裡說的偏旁是狹義上的偏旁,即除過部首和單字的固定組合。這些組合如今大多已經不當單字使用,其實這些字在造字之初的甲骨文和商周金文里往往是很常用的本字,後來為了表達複雜的含義,加上了表音或表意的部分形成分化字。「辟」字雖然分化衍生出了避、僻、劈等字,但是本字仍然在獨立使用,所以容易被人們發現和理解這種關係。對於那些衍生分化之後本字不再單用的字,如「載、哉、栽、裁、烖、酨」等字中,「土+戈」是讀「災」的音符,在甲骨文里是很常見的單字,在今天的輸入法里是沒有這個字的,在一般的字典也是不收這個字的,一般人甚至都不認為這是一個字,而是當做偏旁來對待。最好不要將這些固定組合的偏旁拆分看待,拆分之後往往會產生誤解。也有一些字的形狀變化較大不易識別,拆分看待也會產生誤解,需要特別注意。以下是《簡化字總表》里所謂可以簡化的14個「偏旁」,其中「訁飠糹釒」其實分別是「言食糸金」四部首在字左或中的簡化寫法而已,另外10個偏旁是,〔昜〕、〔臤〕、〔〕、〔〕、 只〔戠〕、〔〕、〔睪〕、〔巠〕、〔〕、咼〔咼〕。
下面把一些經常被誤解錯解的偏旁列舉出來,
1,勞、營、榮、熒、塋、鎣、滎、瑩、縈、鶯、螢、犖、煢,等等;
這組字在當今大多數字典如《新華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中都被歸入艹部,其實是很不合理的。因為上部原為「」讀「慨」音,簡化字寫為。這個上部無論是繁體還是簡體,作為偏旁都是組合的音符,而下部才是意符,才是真正的部首。因而以上字合理的歸部結果只能是,分別歸入力、囗、木、火、土、金、水、玉、糸、鳥、蟲、牛、卂部,其中「卂」今歸入十部。如果草率地將這些字統統歸入艹部,則艹以下的部分無法解釋。是不是所有包含的字其部首都是字的下部呢?答案是否定的。比如「蒙、葷、蓂」等字就不是。而是真正屬於艹部的形聲字,分別為艹上冡下、艹上軍下、艹上冥下的結構。
2,幕、暮、墓、募、慕、摹、驀、謩,等等;
這組字在當今大多數字典如《新華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中都被歸入艹部。其實是很不合理的。這組字都是形聲字,上面是「莫」字,作音符;下部為意符,作部首,故而應該分別歸入各自形符為首之部,即「巾、日、土、力、心、手、馬、言」等部。如果草率地將這些字統統歸入艹部,則艹以下的部分無法解釋。
3,高、毫、豪、亳,等等;
這組字在當今大多數字典如《新華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中都被歸入亠部,是不合理的。其實高為本組字的音符,其它字從高省口。上部與中部構成固定組合讀「號」音兼指挺拔高聳的意思,下部為表義的形部。
高,象形字,本義是高聳的建築物,類似後代的崗樓,瞭望塔;
毫,形聲字,從高省口從毛,高音,指細長的毛;
豪,形聲字,從高省口從豕,高音,指豪豬發威時候全身張滿硬刺的狀態;
亳,會意形聲字,從乇表示在野地搭起建築,指駐地,從乇(哲zhé)取聲。
4,寒、騫、搴、褰、謇、蹇,等等;
這組字在當今大多數字典如《新華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中都被歸入宀部,是很不合理的。有共同的偏旁「寒去掉冫」,其它字皆從之為音符,下部的馬、手、衣、言、足為意符,故而歸入各部。需要注意的是,塞、賽、寨雖然楷書形同,其實不同。這三字也是形聲字,部首都在下,上半部分讀「色sè」音。
5,契、絜、挈、洯、栔、蛪,等等;
本組字有共同的偏旁「豐刀」讀「恰qià」音為音符,下部為意符,故而分別歸入大、糸、手、水、木、蟲等部。
6,黧、棃、剓、犂,等等;
本組字有共同的偏旁「利」的別體為音符,下部是意符,故而各歸入黑、
木、刀、牛各部。形近的「黎」則有別,歸入黍部。
7,將、漿、獎、槳、醬,等等;
本組字的左部與右上部有共同的偏旁做音符,「將」字以外的字可視為「從將省寸」,右下或下部為意符,故而分別歸「寸、水、大、木、酉」等部,如果一刀切地歸入「爿」部,則剩餘部分無法解釋和交待。
8,蠃、贏、嬴、羸、驘,等等;
這組字在當今大多數字典如《新華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中都被歸入月部,是很不合理的。「亡、口、月、凡」四個部分構成固定組合為表音兼表義的音符,讀「營」音,是「蠃」的本字,甲骨文中這個聲符偏旁是獨立的字,只是後來訛丮為凡,而金文所見似細腰豐臀的細腰蜂,於財物則是表示背囊塞滿鼓鼓囊囊,於女人則表示細腰豐臀的身材,於羊則表示腰細瘦弱,於馬匹則表示腰身細小的驢騾而不是強壯的馬騾。故而其部首不是直觀的「月」,而是分別從下中部的「蟲、貝、女、羊、馬」等,均有細腰豐臀的特徵。
9,徽、黴、徾、徵,等等;
這組字在當今大多數字典如《新華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中都被歸入彳部或者攵部,是很不合理的。這組字有共同的偏旁「微」,皆從微省幾為音符。徵中下部為「壬」,讀「挺」音,形近「王」、「玉」、「壬」(讀人音,地支之一)而皆非。而是「廷去廴」,音義俱為挺,微為意符,故而「徵」仍從彳。至於「微」本字,去掉彳後中部及右部的組合是獨立單字,就是微妙的意思,應該是微的本字,「微」字中部即去掉彳和攵,中間部分在甲骨文里也是獨立成字的。故而「微」本字為形聲字,歸彳部。
10,釐、嫠、漦、孷,等等;
本組字上部及下外部有共同的偏旁做音符,下內部分別是里、女、水、子,為意符,為部首。
11,載、栽、裁、戴、哉、截、烖、酨,等等;
這組字在當今大多數字典如《新華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中都被
歸戈部,其中「戴」還同時被歸入十部,都是很不合理的。其實本組字都
是形聲字,上部與右邊的「土+戈」的組合是「災」的本字,在以上字中為
音符,左下為意符,除異歸廾部外,其餘均直接為部首,即「車、木、衣、
廾、口、隹、火、酉」。
12,穎、熲、潁、頴、顈,等等;
本組字左上和右部一起構成固定組合為音符,實即「頃」字,左下為意符,
故而本組字應從左下歸部,分別歸入「禾、火、水、示、糸」等部。如果
歸入匕部或頁部,則其餘部分無法解釋和交待。
13,穀、榖、糓、彀、轂、縠、觳、豰、嗀、瞉、鷇、瑴,等等;
有共同的偏旁「?」讀「戶」音為音符,禾、木、米、弓、車、糸、角、豕、口、目、鳥、玉等分別為意符為部首,而不能一刀切地認為都屬於士、土或殳部。
14,騰、滕、媵、縢、幐、螣、鰧、謄,等等;
本組字左邊和右上形成偏旁,其實就是「朕」字,是音符,右下部為意符,是各字部首。故而應該分別歸入「馬、水、女、糸、巾、蟲、魚、言」等部。如果草率地將這些字統統歸入首部「月部」,則其餘部分無法解釋和交待。
15,條、脩、修、鯈,等等;
16,乾、翰、斡、幹,等等;
本組字有共同的偏旁「倝」為音符,右下部為意符,故而各歸入乙(折筆)、
羽、斗、干(本書干歸入丨部)等部。
17,辨、辮、辯、瓣、辦,等等;
本組字有共同的偏旁「辡」(讀「變」音)做音符,中間部分都是意符,為部首,故而分別歸入刀、糹、訁、瓜、力部。不能歸入辛部,否則剩餘部分無法解釋和交待。
18,問、聞、悶,等等;
本組字部屬關係不歸結構在外的音符「門」,而歸結構在內的意符「口、耳、心」;
19,履、屐、屣、屨、屧、屩,等等;
均以「屍上彳下」組合為意符,其實是「從履省復形」,故而這一組字皆與履(鞋子)有關,右下角為音符。雖歸屍部,但有別。
20,斑、班,等等;
珏,即瑴,讀決音,指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的玉。此二字為指事兼會意字,不歸玉部而是歸入文和刀部。
21,咸、威、戚,等等;
不從戈,應從口、女、尗(歸小部),因為從戈後剩餘部分無法解釋和交待,其實這些字是戌和口、女、尗分別組合的結果,而不是戈。
22,庶、度、席、庹,等等;
此四字不從廣,應從灬、又、巾、尺(歸屍部),因為從廣後剩餘部分無法解釋和交待,其實度席庹等字是從庶省灬的結果,而不是廣。
另外,連綿詞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連綿詞也稱連綿字,是指兩個或多個讀音相關(多為雙聲或疊韻,也有疊字或其它)的字一起組成一個具有獨立含義的詞,往往分開之後則不具有這種含義甚至毫無意義。通俗一點說,就是兩個或多個字往往跟一個詞字的功能一樣。所謂詞字,就是古漢語中大部分的實詞,都是一字一義甚至多義,有一義當然算一詞。如人,山,車。下面一組連綿詞,都與足部行動相關,躊躇、躑躅、踟躕、蹁躚,逍遙、逡巡、迍邅,趑趄,徘徊、彷徨、徜徉,都是二字一起表達一個詞義。這種連綿字在掌握的時候最好不要分開。但是現代的字典根據讀音或者筆畫進行編排,大多都將這些不可分割的字活生生拆分開來,是很不應該的。當然,這些詞中偶爾也有詞字,單字本身具有獨立明確的含義,如上例中的巡、遙。要弄清是該詞字的用法早,還是連綿詞的用法早,到底是誰先誰後,誰如何派生衍化出了誰,對於一般的讀者來講不太現實,這是專業領域研究的問題,也就是屬於漢字高級水平階段的問題,普通讀者知道有這種情況存在就可以了。
TAG:字耕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