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那些「該死的」社交網路,你是否也裝了又卸,卸了又裝?

那些「該死的」社交網路,你是否也裝了又卸,卸了又裝?

社交網路似乎已經沒法從人們的生活中剝離,但嘗試「逃離社交網路」的人正變得越來越多。

Hill Holliday 的一項基於1000 個 Z 世代(95 後)的調查顯示,雖然 91% 的 95 後會使用社交網路,但超過一半的人(51%)表示他們「正在減少社交媒體使用」。在接受調查的 95 後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已經完全刪除了他們的社交賬戶。大約 2/3 的年輕人表示他們曾暫時停止訪問社交平台(當然,並不意味著不會重新開始用)。

圖片來自 Giphy guytrefler

社交媒體的興起促成了一種文化,人們為「點贊」而努力。這種能預期,但不知何時會收到的獎勵機制和遊戲有同一種內核,容易讓人成癮。但用多了,「社交媒體倦怠」就隨之而來,越來越多人認為刷社交媒體是在浪費時間。超過 4 成 95 後表示社交媒體讓人們覺得悲傷、焦慮、有壓力。相比其他人,95 後對自己的「數字足跡」最為在意,他們不喜歡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看到私人信息。

凱度《2017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也指出,年輕人群體對於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更為警覺,超過 3 成的 90 後覺得「社交媒體讓我空虛浮躁」、「不能集中注意力」,他們也更願意採取果斷措施抑制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將近 4 成的中國 90 後稱已經關閉了社交媒體的推送提醒。

社交網路已經改變了人和人、任何社會、人和自己的關係,它用一種詭異的方式干擾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人們花費大量時間關注一個平時根本不會在意的人,看他們搞怪或雞毛蒜皮的事,最關鍵的是「那並不是真實的他們」。社交網路上的人越來越像一個產品,努力地增加你對 ta 的關注時間、提高你對 ta 的點贊量和好評數、見縫插針地向你賣廣告賣知識賣面膜。

因為擔心在社交網路上用濾鏡、表情包和金句點評塑造的人設被熟人看見,或者屏蔽熟人(爸媽或死黨),或者漸漸地減少和他們線下交流。否則,社交網路上的熟人之間很容易就變成「一場氣氛尷尬的家庭派對」。

人們就或多或少知道一個事實,即「多數人不可能像那些大 V、意見領袖、時尚博主那樣光鮮亮麗,而自己就是那些多數人」,但社交媒體儼然把那些大 V 當做一個參照標準,我們無可避免地會把自己跟他們做比較,跟我們的朋友們精心挑選出的生活做比較。但那些在社交媒體上營造的「美好生活」,並沒有讓真實生活變得更美好,反而讓人產生嫉妒情緒、幸福感降低。

此外,內容沒質量、信息過載、廣告橫行、隱私泄露,以及為了印象管理而更謹慎發言,都是人們減少使用社交網路的原因。

好奇心研究所一項關於刪除社交網路的意向調查,得到 35446 個反饋,人們對社交媒體的負面反饋熱烈,微博、微信、抖音和 QQ 是人們最想刪除的社交網路。從結果可以看出,人們對「社交」的需求並沒那麼強烈,單純的娛樂也容易讓人疲憊,「沒用、不能了解新東西、沒營養、消耗時間」是人們最多的抱怨。但「因為同學/朋友/家人/同事在上面,不刪憋屈,但刪了又很不方便」,最終還是裝了又卸,卸了又裝。

題圖來自:GIPHY@foxadhd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銷量一直不錯的 JUNNE,今年主打針織羽絨服
鹿晗出任海飛絲代言人,以及說出「婦女節」有那麼難嗎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