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浩悅資本劉浩:政策鼓勵創新,培育更多醫療健康獨角獸

浩悅資本劉浩:政策鼓勵創新,培育更多醫療健康獨角獸

劉浩,浩悅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隨著新醫改政策的出台,中國醫療資本市場迎來哪些新的挑戰和機遇呢?在2018年醫療健康投資卓悅榜峰會上,劉浩分享了他的觀點,「2017年以來政策環境產生很多變化,醫療健康領域的獨角獸將在十年內湧現,其中醫藥企業最有可能利用新政實現彎道超車。」

劉浩在中國醫療健康行業有近二十年的醫院管理、投資管理和投資銀行經驗。2013年,他創辦浩悅資本,專註於為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一流企業家提供包括私募融資、兼并收購和重組在內的全面資本解決方案,以幫助他們拓展業務並在資本市場謀求最大利益。

截至2018年初,浩悅資本已經成功完成超過50個私募融資以及併購項目,交易金額超過12億美元。

以下是演講實錄:

生物醫藥:新葯企業可能利用新政實現彎道超車

過去的一年,大家普遍感受的是新政頒發特別多,我們統計了宏觀政策一共有67項,涉及生物醫藥是最多,接下來是醫藥、器械、審批、控費等等。

去年的醫藥新政當中最重要的一條,在我看來,無疑是中國加入ICH。中國加入ICH意味著中國擁抱全球,迎接創新葯的全球化審批和政策,這就好像很多年前中國擠入WTO一樣。在鼓勵創新的同時,對已經受到輔助用藥和兩票制限制的傳統大葯企造成進一步的衝擊。

上市大葯企過去對研發的投入非常少。除此之外,百分之八十的大葯企還面臨著接班人的問題。在缺乏創新和後續增長動力的情況下,出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現象——目前生物投資領域表現最激進的往往就是傳統大葯企。

傳統葯企如何在挑戰中尋找機會呢? 我們以復星醫藥為例。復星醫藥作為一個上市將近二十年的葯企,最初只有中藥和仿製葯,他們翻身的方法是內生、外延和整合,現在復星醫藥不但擁有了獨角獸的創新醫藥企業復宏漢霖,同時還有ADC藥物研發企業Ambrx;在仿製葯領域,復星醫藥去年成功收購印度最大的仿製藥廠Gland,同時收購了投資控股美國的一個生物仿製葯企業漢達葯業;在接班人方面,幾天前的消息——郭廣昌先生辭任復星醫藥非執行董事職位,意味著復星醫藥全面進入職業經理人的管理。在兩年內,復星醫藥從市值300億元成長到超過千億元,成為A股第五家市值超過千億的公司。

過去幾年的時間,中國醫藥健康已經誕生了千億規模的上市公司。面對這些機會,新葯企業如何進行彎道超車?我們認為主要有兩大大法寶,第一充分利用新葯政策,加速在研品種的快速推進;第二,快速融資的同時進行國際整合。

比如說百濟神州,在最近四年迅速融資,美國上市以後再融了三輪,和跨國製藥巨頭合作,甚至在去年做了非常顛覆性的交易——收購Celgene整個中國區域業務。依靠創新和快速融資,百濟神州在創業八年間做到市值75億,並且在最近一年內漲了十倍。

醫療器械:以創新趕超跨國巨頭可期

在國內醫療器械方面,新政的主要方向依然是鼓勵創新,因為國內醫療器械企業面臨最普遍的問題在於高值耗材領域缺乏創新,集中在低端領域進行低水平、重複的競爭;單一的產品導致市場的天花板非常低。實際上,優秀的企業是有能力做到立足中國,面向全球的。

去年,國際心臟瓣膜巨頭愛德華和美敦力進入中國市場的申請被駁回了,因為他們的產品有一個中國患者普遍面臨的二瓣化禁忌症不能解決。在二瓣化問題上,啟明醫療取得里程碑式的進展,並在2017年4月份成功拿到了中國第一個CFDA報批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產品Venus-A-valve,這是他們在中國範圍內進行的產品創新;同時啟明醫療的肺動脈瓣和主動脈瓣的可回收瓣和干瓣正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臨床實驗,實現了面向全球市場的產品創新。

醫療服務:第三方外包是機會

在醫療服務方面,民營醫療機構、AI和大數據以及公立醫院也各有各的挑戰。其中民營醫療機構除了面臨醫聯體的挑戰之外,民營醫療品牌運營能力薄弱,獲客成本居高不下,很難有規模化的連鎖運營是其面臨的自身需要解決的問題。AI和醫療大數據仍缺乏落地的應用,仍然很難拓展盈利空間,而對於公立醫院而言,取消藥品加成對他們造成非常大的衝擊。除此之外,醫療服務企業普遍缺乏優質的管理團隊。

在這種條件下,醫療服務可以有哪些機會?首先是差異化競爭。過去五到十年,不少投資機構在北上廣投資一系列醫療服務機構,直面國有大醫院的競爭,結果大都慘淡經營;反而從二三線城市開始發力的連鎖醫療服務機構,成功的取得一席之地,比如說愛爾眼科,從長沙、武漢起步,去年做到全球眼科第一。

對大型公立醫院而言,最主要的經營目標就是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因為醫院大幅擴張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對於投資人而言,未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內,醫療服務第三方外包將是很大的機會。

醫療投資:差異化競爭是趨勢,培育獨角獸企業

在醫療投資領域,去年也出現了不少挑戰,我們簡單總結了一下,排在第一個是退出。去年前三季度是退出大年,但是隨著政策的收緊,面臨非常大的壓力。第二,去槓桿。人民幣基金募集非常困難,今年美元基金或將重新成為主題。第三,投後管理,這個是很多新的基金可能目前沒有意識到的問題,但是我告訴大家一個事實,我們所經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私募融資案例都有老股退出和重組。

對此,醫療投資基金開始尋求差異化競爭,選一個細分賽道,然後拓展上下游布局,這樣可以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最新的一個現象就是Find和Found。在一些投資領域有非常大的回報空間,但是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標的,基金就自己組建團隊、創建企業。這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在私募領域,去年的熱點主要集中在人工智慧、基因測序、腫瘤葯和大型醫療設備。未來,我們認為熱點將是以下幾個:第一, 生物醫藥;第二,借著生物醫藥的熱潮,CRO、CMO也會有機會。最後,社區連鎖和第三方外包,也有可能成為熱門。

在併購領域,過去我們發現渠道領域產生了大量的併購,很多基金甚至自己組織新的公司收購。未來幾年,我們預測這幾個領域將會是併購熱點:第一基因測序,過去的五年,VC、PE已經投了數百家基因測序公司,但是目前退出的成功案例(除了華大和貝瑞)寥寥無幾,未來肯定會出現一輪洗牌;第二,醫院,因為過去幾年醫療服務的投資回報遠遠低於機構預期;第三,中國企業會加速針對高新技術專利的海外併購。

IPO國內方面,最耀眼的是A股華大基因的上市和港股葯明生物的上市。2018年港交所即將開通的生物醫藥板塊最值得期待,復宏漢霖和信達生物等創新葯企會相繼上市,同時互聯網醫療的兩大巨頭——平安好醫生和微醫的上市也很有看點。A股方面,在迎接美股和港股挑戰的"獨角獸新政"下,葯明康德和邁瑞醫療作為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龍頭代表,他們從美股的王者歸來無疑將是市場的重頭戲。

最後,未來十年,中國將會湧現越來越多醫療健康獨角獸企業並走向全球,畢竟面對這麼多的挑戰,依然很多公司獨闢蹊徑,抓住機遇獲得成功。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中國 的精彩文章:

德國施華蔻120周年盛典幕後英雄:傳奇造型師Herman Law

TAG:財經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