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工都有!這些專業被教育部點名,未來要火!
什麼專業最熱門?什麼專業的學生要被「拔尖」培養?通過近期教育部的一些「大動作」,我們梳理了一些相關的專業,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部推進「新工科」建設
據人民日報報道,日前,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簡稱《計劃》),要求推進「新工科」建設。
重視人工智慧與計算機、控制、數學、統計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慧+X」複合專業培養新模式。
到2020年建設100個「人工智慧+X」複合特色專業,建立50家人工智慧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新工科」是什麼?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簡稱《通知》),認定612個項目為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通知》稱,「新工科」建設是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戰略行動,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為特徵的新經濟呼喚「新工科」,國家一系列重大戰略深入實施呼喚「新工科」,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呼喚「新工科」,提升國家硬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呼喚「新工科」。
《通知》指出,要把握好「新工科」建設的內涵,統籌考慮「新的工科專業、工科的新要求」,加快培養新興領域工程科技人才,改造升級傳統工科專業,主動布局未來戰略必爭領域人才培養。創新大學組織形式,促進「理工」「工工」結合、「工醫」「工農」「工文」交叉。
工科優勢高校要對工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發揮主體作用;
綜合性高校要對催生新技術和孕育新產業發揮引領作用;
地方高校要對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發揮支撐作用。
鼓勵部屬高校統籌使用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經費;鼓勵「雙一流」建設高校將「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納入「雙一流」建設總體方案。
「新工科」包含哪些專業?
近日公布的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包括了202個「新工科」綜合改革類項目和410個「新工科」專業改革類項目。
其中,「新工科」專業改革類涵蓋了19個項目群。
來看部分「新工科」專業速覽: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本科專業中和大數據相對應的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它是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新增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新興交叉複合型學科,數學、統計學、計算機三大塊課程必須有。各高校在這幾門背景學科的基礎上,交叉融合其他的專業知識技能。
機器人工程
智能機器人是集新材料、新工藝、新能源、全球定位導航、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自動化等多種學科和技術的產物。
按照工信部的發展規劃,到2020年,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將達到100萬台,大概需要20萬工業機器人應用相關從業人員。這就意味著,未來平均每年需要培養3萬名以上的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
物聯網工程
物聯網工程專業開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兩大類,學生主要學習研究信息流、物質流和能量流彼此作用、相互轉換的方法和技術,有著很強的工程實踐特點。
因為物聯網是個交叉學科,涉及通信技術、感測技術、網路技術以及RFID技術、嵌入式系統技術等多項知識,但想在本科階段深入學習這些知識的難度很大,而且部分物聯網研究院從事核心技術工作的職位都要求碩士學歷,因此本科畢業生可從與物聯網有關的知識著手,找准專業方向、夯實基礎,同時增強實踐與應用能力。
智能科學與技術
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是一門融合了電氣、計算機、感測、通訊、控制等眾多學科領域,多學科相互合作、相互研究的跨學科專業。它涉及機器人技術、微電子機械系統、以新一代網路計算為基礎的智能系統,以及與國民經濟、工業生產、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智能技術與系統等。
該專業主要面向的就業領域包括電子信息、自動控制、計算機、智能科學與技術等,畢業生主要從事產品開發、系統測試、技術支持與諮詢、產品銷售等工作,以及在各類學校、科研院所從事相應的教學、科研等工作。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涉及的學科領域和類別較寬廣,涵蓋電氣工程、能源技術、信息技術、控制技術、計算機等領域。
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各行業對電力的依賴消耗明顯增強,對供電可靠性及電能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為此,世界各國不約而同將目光聚焦在電網建設上,希望把本國電網建設成具有高效、清潔、安全、可靠和互動特徵的智能電網。智能電網已成為世界電網發展的共同趨勢。電力行業發展的同時也給相關專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是由光學、光電子、微電子、通信、計算機等多學科交叉結合的專業,涉及光信息輻射、傳輸、探測以及光電信息的轉換。2012年教育部調整專業名稱,將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光電子技術科學、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光電信息工程、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等五個專業合併為「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不僅要培養科學家,還要培養思想家
除了「新工科」相關專業的學生之外,文科生也有福音!近日,2018年「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工作研討會在京召開。「拔尖計劃」2.0版將實現文理學科覆蓋!
「『拔尖計劃』不僅要培養科學家,還要培養思想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說。
據新華社報道,近日,2018年「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工作研討會在京召開,教育部相關領導、教育專家及「拔尖計劃」試點高校相關負責人等就「拔尖計劃」2.0版實施方案和「拔尖計劃」10周年工作進行探討與總結。
據介紹,「拔尖計劃」2.0版將在定位上強化使命驅動,實現文理學科全覆蓋:
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五個學科基礎上,
增加天文學、地質學、地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基礎醫學、基礎藥學、心理學、力學等學科;
增加哲學社會科學基礎學科。
據了解,目前,「拔尖計劃」前五屆畢業生中,97%的學生繼續攻讀研究生,其中有67%的學生進入了排名前100名的國際知名大學深造,10%的學生進入了排名前10名的世界頂尖大學深造。
鏈接
什麼是「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於2009年啟動,至今已是第10個年頭。
據中國教育報報道,2009年,「拔尖計劃」在教育部、中組部、財政部的推動下,先行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學科領域,選擇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9所高校實施。其目的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優勢基礎學科建設一批國家青年英才培養基地,建立拔尖人才重點培養體制機制,吸引優秀學生投身基礎科學研究,形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良好氛圍,努力使受計劃支持的學生成為相關基礎學科領域的領軍人才,並逐步躋身國際一流科學家隊伍。
據教育部網站公布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實施辦法」顯示,教育部、中組部、科技部、中科院、財政部組成指導組,負責計劃實施的宏觀指導,提供政策和經費支持。
每年動態選拔特別優秀的學生,配備一流師資、提供一流學習條件、營造一流學術氛圍,通過國內國外交叉培養,使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註:本文由中國青年報(ID:zqbcyol)綜合整理自新華社、新華網、《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微言教育(ID:jybxwb)、陽光高考信息平台、教育部網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麥可思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