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頭部和長尾之間的價值空間
這篇的主題是基於冬吳。第72期的「互聯網時代的新頭部」。
其實我不滿意這期的主題,因為頭部的概念並不是短期內崛起的企業或是新型小微商業模式的小企。
互聯網時代,頭部效應似乎越來越明顯,比如:電商巨頭淘寶的深層下潛能力(18年春節淘寶的春晚互動至少撬動了幾億原本無法激活的農村老齡人群),阿里深入滲透各個行業,強勢資本的驅動以及資源優勢讓它一旦進入某個行業很快就能呼風喚雨,攪得堅守各個行業幾十年的資深業內人士極度恐慌;騰訊的社交無邊界化,激活全社會各個年齡段的人群,18年初的數據顯示微信的日活人群已達10億(要知道17年第三季度的活度才8億)!!
悲觀一點的創業者在創業中面臨的很多抉擇都十分被動,有時候甚至深感無力。面對無處不在的幾大互聯網巨頭,求創業者們的內心心理陰影面積。
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創業就一定會被斃掉,只要在市場中找到了適合生存的空間地帶,其實你的處境沒那麼差。比如最近的熱點,胡瑋煒拿了15億,巴拉巴拉,各種雞湯文開始紛紛描述這個後來居上的年輕人如何如何成功(其實我只想說,人家成功了關你屁事?)。
摩拜的成功是個體共享經濟創業模式的經典範本。她聰明的抓住了去頭尾的人群,給有需求的人群提出了極好的解決方案,其實長遠看,幾年內賺不賺錢並沒那麼重要,有時候你掏錢去解決人們生活中遇到的痛點讓人們更好的體驗你的服務反而是一種長遠的投資,畢竟有大量用戶根本就不愁你做的事業是沒有價值的(價值是互等的,你給用戶創造了多少價值=你自身存在的價值),至於變現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嘛(比如:賣掉、資源互換、廣告、轉換載體輸出等等多種盈利模式可嘗試)。
扯遠了,說回主題,
傳統的商業現象
卡尼曼說,我們對價格的感受是來自於我們的記憶。
比如某商家在一個服裝市場有三攤位,同一件衣服,第一家的價格是1200元,第二家的價格是800元,第三家是600元,你逛到第三家,你覺得好便宜並買下了,之所以覺得便宜,跟第一家給你錨定的價格是相關的。
在一個公司里,通常是20%的員工做了80%的事情,在一個商場中,通常是20%的貨品貢獻了80%的利潤,如果繪製成統計學曲線的話,過20這個點曲線就會滑到很低,但不會消失,會綿延很長,這就是所謂的「長尾理論」。
我們把曲線前面的部分叫做頭部,後面的部分叫做長尾。
傳統茶商通常做的是頭部
因為他在以賣古董的方式在賣茶葉,通常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十幾萬一斤的茶葉換算成一杯茶價格高達2000元,因為他把三年等待期的成本全部算到這次交易上,客戶得到的價值和他付出的價格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傳統互聯網公司通常都是做長尾
假設全中國有一萬個人肯喝你的茶,不知道開多少家實體店才能找到這一萬個人,反之在互聯網上一萬個人的聚集成本、送達成本是很低的,儘管銷量不大也能夠獲利。但是採用這種方式通常使得價格便宜質量不高,具體案例參見某寶。
過去喝茶只有兩個選擇:2000元/杯的茶和2元/杯的茶,要麼忍受價格,要麼犧牲品味。但現實中存在這樣一群人,他們既不能忍受2元/杯茶的品質和口感,也不能承受2000元/杯的高昂價格。
所以,當出現一款口感雖比高檔茶略低、但是價格便宜了100倍、只賣200塊一盒的茶時,他們就會驚呼好便宜!
互聯網公司的新頭部正是通過自身優勢,將各個品類的產品渠道進行整合,提高交易頻次和效率,從而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大幅降低價格。
現在有一個奇怪的現場,同等品相的中藥材直接從葯農手中採購的價格竟然高過經銷商,通過經銷商比直接從葯農手中直接購買還要便宜,這著實令人費解!
如果你弄懂了其中的流程,就不難理解了。
葯農將品相好的藥材賣給某位客戶之後,剩下都只能毀掉,因為普通的葯農沒有渠道將它銷售出去。而經銷商就不同了,品相好的可以賣給需要的醫館,其次的賣給製藥公司做中成藥,再次的研成粉末賣給保健品公司,所有的部分都不浪費,所以之前最好的那一部分藥材價格反而可以降低。
關於互聯網去頭尾的其他商業模式,下面還有一些例子供大家參考。
五星級酒店為何有如家的價格?
很多酒店的入住率都很低,但是儘管空了很多客房,運營成本卻還在,所以第五天來的那位客人實際上支付了這幾天以來的運營成本,儘管他可能並沒有享受到多麼優質的服務。通過互聯網渠道,能將入住率提高一倍或者幾倍,平攤運營成本,五星級酒店就會有如家的價格。
19.9元游遍世界10大博物館,心動嗎?
親自帶孩子去旅遊成本是非常高的,並且家長不一定有能力給孩子講解風景名勝中的故事,而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只需19美元就可以讓專業的講解員帶你去遊歷十個最頂尖的博物館,甚至通過先進的影像技術讓你能夠看清楚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的一磚一瓦。這對於對收入和時間都有限的普通家長來說,實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而如果商家能賣出上萬份也是一筆巨大的收入。把最優質的產品服務重新組合提供給更廣大的消費者,雙方都具有極大的收益,消費者覺得太便宜了,商家會覺得太賺錢了啊!
TAG:番薯蜀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