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腦卒中早期康復干預 有望使患者重拾幸福人生

腦卒中早期康復干預 有望使患者重拾幸福人生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衣曉峰 白雲)腦卒中俗稱「腦中風」,是一組以腦組織缺血性及出血性損傷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其中缺血性腦卒中(也叫腦梗塞)最為常見,約佔腦卒中的70-80%,是由於腦供血動脈(頸動脈和椎動脈)狹窄或閉塞,致使腦部供血不足導致的腦組織壞死。

一個讓人憂慮的事實是,許多遭遇腦卒中的患者,在生病之後卻往往忽視了要及早接受康復干預,以致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大打折扣。對此,哈爾濱市第二醫院康復C區盛威主任強調指出,患者及家屬應重視腦卒中的康復治療,以減少後遺症所帶來的危害。

微信圖片_20180412105430

高齡老人突發腦梗

及時康復重新行走

80歲的鄧大媽,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20餘年。前幾個月突然出現右側肢體不靈活、說話含糊不清等癥狀。來到哈爾濱市第二醫院檢查後,老人被診斷為腦幹梗死。經過10多天的積極救治,大媽病情逐步穩定,但她還是發生了右側肢體偏癱、不能行走,飲水嗆咳和言語不清的問題。

在卧床期間,經過康復醫師團隊的健康宣教,鄧大媽和家屬終於堅定了康復的決心。隨著病情的不斷好轉,康復師立即為她進行了針灸推拿治療、床頭的被動關節活動度訓練和軀幹控制訓練,並根據她恢復的進度調整了康復計劃。僅僅4個月後,鄧大媽竟然奇蹟般地站了起來。當扶著助行器向前行走時,老人家和親屬們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功能訓練搶前抓早

活動能力失而復得

盛威主任介紹說,腦卒中後經常並發偏癱、飲水嗆咳、言語不清、記憶力減退、排尿障礙等功能障礙等問題,此時須儘早採取康復手段。在病人生命體征如呼吸、血壓、脈搏、瞳孔改變等指征趨於平穩、神經損傷癥狀不再發展的48小時後,在用藥鞏固療效的同時,就可以循序漸進地對患者進行早期、科學、合理的床邊康復鍛煉了。在腦卒中發病後,會即刻產生神經功能的缺失和衰退,因此必須把握早期的最佳「窗口期」,在神經功能損傷剛剛開始,甚至還沒有發生功能減退之時,就進行練習和活動,目的正在於減少併發症,以免造成恢復周期的延長,增加家庭負擔。

對於腦卒中的患者來說,儘早按康復計划行動,就能夠早一天受益。通過康復,能夠預防殘障並改善受損的功能,儘可能恢復病人的活動能力,使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會上再適應,以恢復其自理能力。盛威主任強調,積極的康復訓練可使90%的病人重新達到生活自理的水平,至少能有30%的患者可以回歸到正常的工作中。

卒中康復誤區多多

正確觀念至關重要

研究表明,在腦卒中後及早(即24小時)介入適宜的康復訓練更有益於病人腦功能重塑和神經功能恢復,能夠明顯減輕缺血梗死灶體積,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然而,一些患者和家屬對於腦卒中的康復治療仍存在很多誤區。「有些家屬認為,只要依靠並堅持用藥,就能恢復,沒必要康復干預,這是錯誤的。」盛威主任說,「藥物治療是腦卒中康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腦損傷恢復的機制是複雜的,包含一系列的功能重塑過程,僅靠藥物無法改變患者的異常運動模式。康復方法不僅著眼於功能的改善和恢復,而且在於藉助各種康復訓練項目,重塑病人的運動模式,恢復自理能力。」

除此之外,仍有家屬認為腦卒中患者需要卧床靜養,不能活動。對此,盛威主任指出,卧床期間的康復常被臨床醫師和家屬忽視。實際上,即使是大面積腦出血、重度腦梗死的病人,也一樣能夠開展相關的康復準備和康復訓練,得以有效地預防褥瘡、肺感染、尿路感染、下肢靜脈血栓等卒中後常見併發症。

「還有家屬認為,只要將患者照顧好,身體自然就會很快康復。實際上,家人對患者照顧得越周到,就越會造成其自理能力的減退。加上康復鍛煉的意識不強,就會導致患者自身具有的康復潛力,卻因照顧太周到而釀成肢體的廢用和誤用。」盛威主任說。「有些患者在生病後,會變得過分敏感而脆弱,對醫生過度依賴,缺乏康復訓練的主動性。實際上,對中風病人來說,主動訓練比被動醫療要強上十倍。家人正確的陪伴是對卒中患者戰勝疾病最有力的支持。」

盛威主任還提醒,在康復的過程中,切忌急於求成,強行進行走路或爬樓梯等強化訓練,導致異常動作模式提前固化,給系統的康復訓練增加難度。同時,應把康復動作貫穿於日常生活中。腦卒中後的康復需要長時間的訓練,需要家屬和患者樹立正確的康復意識,重視康復的結果,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衣曉峰白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北網 的精彩文章:

曼城屠刀下19隊無一倖免 下輪贏曼聯就提前6輪奪冠
請靜心看:C羅是終結者,梅西是黑客帝國主角,一張一弛的絕配!黑粉能走開嗎?

TAG:東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