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雜談:春季如何養生
十四、春天來了
(一)春節如何養生
李花開了,桃花開了,櫻花開了……春也就開了。
花開春暖,當然得減衣裳。
寶貝:你現在就只穿一件小夾襖了。
而且你衣服一減少,就有了新的樂趣:開始品嘗起自己的小拳頭來。
味道一定不錯哦,因為你吃得津津有味,還是兩個小拳頭輪流著吃呢。
我知道你是在學習如何用舌頭來品味。這種品味能夠把味蕾打開,能夠把唾液腺打開,從而為今後的飲食增加樂趣,也添加消化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但世界的味道不能都用嘴巴來品嘗,還要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聞,用手去觸摸,用心去感受……
春天就是最合適我們去體驗的季節。所以《黃帝內經》第二章「四季調神大論」中說: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大意是說:春季的三個月,可以說是自然界推陳出新的時節。天地自然間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在這生命萌動的繁榮時節,人們應該晚點睡,早些起,然後乘著晨風,大踏步地在庭院中散步。要將頭髮披散開來,寬衣解帶,以使身心愉悅與自然合拍,從而關愛生命、珍惜生命。在此季節,要放生,而不殺伐;要助生,而不剝奪;要獎賞,而不懲罰。如此這般地去做,是為了與春天的時令相呼應,也是保養生命萌發時期的正確方法。如果違背了以上這些原則,就會使肝臟受到傷害,就會到夏天時引發寒性病變。因為春天積累的生氣太少,不夠夏季成長的需要。
「春三月」原本是指從立春到立夏這一個時間段。大致相當於現在公曆的二、三、四這三個月。但在漫長的農耕時代,為了記時的方便性,中國民間一般採用農曆記時,所以,「春」這個時間段一般指農曆的正月、二月、三月。並分別稱為孟春、仲春、季春。正月初一的春節正是春的起點。
「此謂發陳」的意思是說:這是一個推陳出新的季節。
春字的本義就是萬物復甦,也就是文中所說的「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古人以為人的行為應當效法天地,也就是《黃帝陰符經》開篇所說的: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意思是說:我們如果能夠用心地去觀察宇宙天地的自然法則,並遵照這個自然法則去生活,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完人了。不論是誠意正心,還是修身齊家,或者治國平天下,都離不開「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這八個字。做到了也一定會長命百歲的。
當然,這八個字只是總原則,還需要有配套的的實施細則才行。這一段「春三月……」及之後緊接著的「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就是實施細則。所以,作者在解釋過「春」是什麼季節之後,筆峰一轉,就寫起了人們應當如何做。
「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是對個人的要求。意思是說:可以晚一點睡,早一點起。起來後乘著晨風,大踏步地去散步。而且散步的時候要把平時束成一團的頭髮解開(被發),把衣服解開(緩形)。以使身心愉悅與自然合拍(以使志生),從而關愛生命,珍惜生命。
「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是在講政治的要求。
之所以要如此做,是因為人的行為要與春這個時令相符合(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注意啊,這裡說的是「養生之道」。我們平時所說的「養生之道」,就是出自於這裡。或者說,黃帝及其老師是在教我們如何保養生命,如何長命百歲呢。
我們可不可以不這樣做呢?
不可以。
如果一定要背道而馳,就會生病。因為「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這可不是賭咒,而是岐伯這些古代大師們總結出來的經驗呢。
寶貝:我們從現在開始,也該「廣步於庭」地出去走走了。
(二):春遊
春天真美,溪水潺潺,鳥語花香。
爺爺以為把你帶入其中時,你會睜著一雙大眼睛,精神飽滿、表情誇張地享受這些美景,享受這些清新。
結果爺爺錯了,你好淡定。
第一次春遊時,我們很慎重,爺爺、奶奶、媽媽三個大人帶你出門。結果你哈欠連連,不到半小時就睡著了,什麼花啊、草啊、水啊、鳥啊、垂柳啊、小橋啊、金魚啊、小朋友啊,兒童滑滑梯啊,都入不了你的法眼。當然,也許這就是你們的陶醉,呵呵。
第二次春遊還是三個大人陪同,這次一到花園,你就開始打噴嚏。天氣很暖和,顯然不是冷的原因。只能是花粉的味道還不熟悉。
寶貝,看來我們出門太少了。
得經常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以使我們的身體適應這個大千世界。
你會很快適應的。
因為春天開了,我們可以每天下樓走一走。
※愛你就像愛生命,漫漫十年育兒經
※代表建議:將陪產假與產假合併 男性有更多育兒時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