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黃花閨女」的由來,不只代表未婚女孩,還有這些深層的意思

揭秘「黃花閨女」的由來,不只代表未婚女孩,還有這些深層的意思

古代歷史上經常叫未出嫁的女性為「黃花閨女」,那麼這個詞到底是從何而來呢,今天我們就來細談一下。

其實這個叫法主要是根據他們的打扮,我們知道其實化妝這門技術早在古代就有了,古代沒有結婚的女子他們化妝的時候喜歡在臉上貼「黃花」。這個黃花可不是一朵花,它是一種採集的花粉,在經過加工,最後製作成黃色的粉底,然後在用雲母片、魚鱗的做成非常漂亮的形狀,最後在將它粘在額頭上,有時候也會粘在鬢邊或者嘴角。

有的姑娘直接就用黃顏色的粉底直接在臉頰上畫出美麗的花紋,這個詞就是典型的少女的代名詞,而這個打扮也是專屬於她們的打扮,記得有一首民歌《木蘭辭》,這首歌是用來描繪當時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的,當中有一句「對鏡貼黃花「,其實這就是描寫木蘭穿上女裝,恢復女兒身時候的場景。可見貼黃花是古代少女一種獨特的打扮。

關於貼黃花的由來還有個故事,當時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正和自己的姐妹們在宮中玩耍遊樂,漸漸的姑娘們都累了,索性就躺在了當時的房檐下,而當時恰好是梅花開放的季節,所隨一陣風吹過,這梅花恰好落在了壽陽公主的額頭上,公主回去之後見了皇上,皇上隨即表示非常漂亮,自此以後壽陽公主經常隨後將梅花貼在自己的額頭上,而宮女們看見也覺得非常漂亮,所以這漸漸變成了一種打扮,宮女們也紛紛效仿起來。慢慢的這種裝扮就流傳到了民間,但是又苦於梅花並非一年四季都開放,所以她們就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花粉做成粉料,然後在利用粉料將自己喜歡的形狀刻在自己的額頭上。

古代的女子出嫁之前肯定要經過一番打扮,而這種打扮又是廣為常見的一種,時間一長,就將這黃花和閨女二字結合在一起,慢慢的也就演變出來「黃花閨女」這個詞,後來在民間廣為流傳。

還有另一種說法,黃花其實也是指「菊花」,我們知道菊花一般都是來比喻有美好節操的一種花朵,所以「黃花閨女」一詞也用來比喻沒有過性行為的姑娘。

這種方法最早應該在東晉時期就開始流傳了,因為花木蘭是生活在北朝時期,所以肯定是在花木蘭之前就開始流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金庫 的精彩文章:

古代朝廷的一種職業,專門找官員麻煩,就連皇帝都得給他們面子
秦始皇這一功績無人能比,所有帝王都自嘆不如,至今仍在沿用

TAG:歷史小金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