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腫瘤患者為什麼要找跨學科診療中心?MD Anderson答案在這裡

腫瘤患者為什麼要找跨學科診療中心?MD Anderson答案在這裡

1

腫瘤雖然已經被歸為慢性病範疇,卻仍然被很多人視為不治之症,談虎色變。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患有腫瘤,心理壓力巨大,急於治療。但中國目前的治療流程卻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腫瘤患者往往第一站到外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手術切掉腫瘤,然後進行化療和放療。如果後續病情複發或出現轉移,再轉移到介入科、腫瘤科和中醫科,想辦法延續生命。

腫瘤疾病複雜,患者的個體性差異很大,這種「標準化」的治療流程並不適用於每個患者。巨大的求生慾望促使患者在多家醫院和科室之間奔波,花費巨大,苦不堪言。

從醫院角度,腫瘤患者是各個醫院和科室最關注的「優質客戶」,醫療費用高但醫療糾紛風險較低,都不希望患者流失。由於臨床專業限制,往往是外科強調開刀,內科推薦化療,腫瘤科提倡免疫治療才是根本解決之道等等。雖然這些年一些先進的醫院從國外引入了MDT的概念(多學科診療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簡稱MDT),但實踐應用與國外差異較大,形似神不似。

現代醫學的發展,臨床細分程度越來越高,各自專業性越來越強,導致應對全身性複雜疾病時,難免陷入「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境地。

所以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醫療專家開始提倡多學科診療模式(MDT),核心是以病人為中心,將多個相關學科的醫生組成相對固定的專家組,針對某種疾病進行綜合討論明確診斷,並根據患者病情和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最佳治療方案。繼而由主管該病人的學科單獨或多學科聯合嚴格執行該治療方案,同時定期對病人的治療反饋進行質量評估和優化,不斷修正現有的診療方案。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是踐行這一創新模式的典型醫院。

2

一、安德森癌症中心和跨學科診療中心

安德森癌症中心始建於1941年,是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學附屬醫院,是美國最好的腫瘤專業醫療機構之一,在腫瘤治療、科研和教育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跨學科腫瘤治療中心成立於1996年,在2006年已經基本覆蓋了所有癌症治療的領域,並成為安德森癌症中心臨床治療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跨學科腫瘤治療中心包括:

血液學中心 hematology

胃腸道中心 gastrointestinal

婦科腫瘤學中心 gynecologic oncology

肉瘤中心 sarcoma

皮膚中心 skin

乳房中心 breast

神經中心 neuro

胸椎中心 thoracic

頭頸中心 head and neck

泌尿生殖/泌尿科中心 genitourinary/urology

MDT創新醫療模式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診斷和治療,顯著改善腫瘤患者的生存機會。對比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1995-2001年期間「檢測、流行病學和結果資料庫」,安德森癌症中心腫瘤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均大於美國腫瘤患者五年存活率。特別是針對癌症中期的男性,五年存活率提升了55%。

二、跨學科診療的運作模式和價值

以安德森癌症中心的頭頸中心為例,其專職醫療團隊是由多學科的醫生組成,包括頭頸外科手術專家、腫瘤學專家、放射腫瘤學專家、放射診斷學專家、病理學專家、營養學專家、口腔腫瘤專家、假牙修復專家、眼科專家等組成。保證能夠應對多種頭頸腫瘤的診斷和治療。

這些專家都聚集在一個工作地點,可以及時的交流意見,而不是讓患者在不同專業的臨床科室之間奔波。

頭頸中心有非常清晰的醫療服務流程。患者與頭頸中心服務人員首先聯繫告知基本情況,服務人員會先收集患者病歷信息,交給臨床醫生,臨床醫生會根據病歷信息做初步判斷,是否適合將患者收入到跨學科診療中心。如果合適,服務人員將幫助患者安排所有必要的檢查和測試。同時頭頸中心會指定跨學科小組隊長,隊長根據患者需要組建必要的專家進入團隊。隊長將負責該名患者的診斷、治療和康復全流程。整套服務流程與簡單的跨學科會診完全不同。

頭頸中心跨學科診療模式是以患者治療疾病為核心,而不是以醫學專業為核心來服務患者。它的價值在於:

1.更好的治療計劃

腫瘤患者治療順序很重要。沒有跨學科協作機制時,患者往往是先接觸到哪個專業的醫生,就採取那個專業醫生擅長的治療手段。中國患者往往先接觸的是外科醫生,所以第一步手術成為了必選項。只有跨學科診療中心,才能拋棄醫學專業的限制,以患者最合適的治療順序為標準制定治療計劃的順序。

2.減少診療周期

跨學科診療中心會提前安排患者把全部必要檢查都做好,再諮詢各方面專家意見進行綜合診斷,設計合適的治療方案,減少患者反覆檢查反覆溝通的無效時間浪費。

3.綜合專家意見

受限於醫學學科的限制,往往不同專家給出不同的傾向性意見,讓患者無所適從,難以判斷。跨學科診療中心能夠綜合多位專家的討論意見,避免多重意見。

例如頭頸患者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專家和牙科專家可以一開始就考慮到術後康復和患者個人形象保護的需求,設計合理的手術方案。同時,對於醫生來說,既可以不斷深入發展自己所在的專業研究,又可以與其他學科綜合出完整的臨床解決方案。

4.促進臨床研究發展

打破各個專業的限制,讓各個學科專家聚集在一個跨學科中心工作,能夠在實際給患者診療過程中促進跨學科臨床研究的推進。

三、跨學科協作機製成功的要素

首先,是建立了跨學科的組織架構和清晰的崗位職責。打破傳統醫學專業科室的組織架構,圍繞著患者疾病將專職的多學科醫療團隊組建到一個診療中心旗下,方能建立真正的跨學科協作組織文化。每位患者都對應有一位跨學科小組隊長,由隊長來協調內部資源為患者服務,同時建立起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文化,這是成功的基礎。

其次,醫生個人的激勵機制與患者量/收入脫鉤是成功的關鍵因素。安德森癌症中心醫生的薪酬待遇是由醫院管理層和臨床科室帶頭人商討制定的。薪酬參考標準是美國醫學院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定期發布的各個專業的薪酬報告。

剛入職的醫生薪酬標準是基於薪酬報告醫生所在專業的薪酬中位數。入職五年後,醫生的薪酬會上漲到所在專業醫生薪酬的75分位(即全國薪酬的前25%)。頂尖的臨床或科研專家的薪酬會更高,特別是那些搶手的專業人才。只有5%-10%的醫生收入會與醫療收入掛鉤。

而這一點在中國目前難以實現。如果激勵機制不能與業務收入、藥品、器械脫鉤,專家團隊就難以形成真正的從患者角度考慮的跨學科協作機制。

中國腫瘤患者的發病人數不斷上升,我們的病歷和臨床經驗比歐美更加豐富,但出國看病人數節節升高,是因為我們在兩個方面有明顯的不足:

一是在腫瘤治療一些創新療法和藥品使用上,我們差距較大,受限於政策限制,我們又無法引入先進的療法和藥品。

二是我們的醫療體制決定了在中國難以像安德森癌症中心那樣,難以建立起真正的MDT跨學科診療機制,把患者利益而非經濟利益放在第一位。

劉偉奇

同心醫聯創始人兼CEO

生於北方極寒之地,長於南方酷熱之所,學成於東方時尚之都,遊歷於西方高科技聖地,最終歸於天子腳下。出身理工,卻喜文史哲,轉讀金融,後研管理,近攻法律,歸於醫療。心在廟堂之高,身居江湖之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 的精彩文章:

飲食,微生物群及腫瘤間的相互關係
腫瘤的過繼細胞免疫治療-對於腫瘤高效、科學的治療方式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