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紅瓷器淺談
最新
04-12
釉里紅瓷器創燒於元代。青花的呈色劑是氧化鈷,呈色穩定;釉里紅的呈色劑是氧化銅,極易揮發,因此對窯室的燒成氣氛要求十分嚴格。元代景德鎮工匠創造性地將二者珠聯璧合地施於同一器物上。這一新的釉下彩品種的出現,是元代瓷器生產技術進步的重要標誌。釉里紅瓷是瓷器中的一種釉下彩形式的產品,即為釉下的紅色。其工藝為用氧化銅在瓷器的胎體上繪製圖案,然後再施透明釉,在高溫下還原燒制而成。
一般認為,釉里紅瓷成熟於明代,而到了清代之後,也有所發展。燒制釉里紅瓷器要求有較高的溫度,因此燒製成功並不容易,流傳至今的元代釉里紅瓷器也很少,可見它的珍貴性。縱觀元代釉里紅瓷器,胎體一般呈白灰色,釉面則是青白色,而燒制的器具表面往往有接痕或者削過的痕迹,底足露胎處多呈暗紅色,大多器物內壁不施釉。
截至目前為止拍賣所收錄的釉里瓷器拍品的總拍量為5328件,總成交額為172322萬元。有關資料介紹,釉里紅」是將含有金屬銅元素為呈釉里紅瓷器色劑的彩料按所需圖案紋樣繪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層無色透明釉,然後入窯在1350℃以上的高溫還原焰氣氛中一次燒成。
元釉里紅是陶瓷裝飾歷史上重要發明之一。元釉里紅瓷器是陶瓷史上的一次偉大創新。流傳至今的元代釉里紅瓷器也很少,可見它的歷史性、藝術性、珍貴性。
TAG:輝煌藝術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