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卞之琳的《斷章》,牽扯出一段令人唏噓的民國苦戀
曾經以一首 《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紅遍大江南北,感動無數痴情怨女的卞之琳,自己卻多年苦戀民國才女未果,所以不是對的人縱使你有萬般容貌,千般才情,也是無濟於事,最終只能成為心裡的硃砂痣。
葉聖陶曾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這四個才貌雙全的女子便是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四姐妹從傳統到現代的歷史蛻變,詩情畫意的生活與錯綜複雜的命運不亞於宋氏三姐妹。
前右為大姐元和,前左為二姐允和,後右為三姐兆和,後左為四姐充和。
張充和1913年生於上海,祖籍合肥。卞之琳1910年出生,祖籍江蘇溧水縣,生於江蘇海門的湯家鎮。當時,正是年少的卞之琳因為一次相遇,就愛上了大名鼎鼎的張府四小姐張充和。卞之琳這一愛,就付出了整整六十年光陰。
21歲那年,張充和以語文滿分、數學不及格的成績被北大破格錄取。在北京大學國文系,張充和聽過胡適講文學史和哲學史,錢穆、俞平伯、聞一多都是她的老師。但張充和對學校之外的世界更感興趣,北大旁邊的清華,有位專業崑曲老師開課,她經常前往聆聽。
1933年初秋某日,卞之琳像往常一樣,前往位於北平西城達子營的沈從文家做客。卞之琳剛剛走至門邊,耳畔就傳來一陣歡聲笑語。循聲來到後院那棵槐樹下,沈夫人張兆和便把他拉至一側,指著不遠處的女子笑道:「之琳,來,我給你介紹一位朋友。」卞之琳望去,槐樹下的姑娘著一襲素色旗袍,宛若一朵盛放的白蓮。張家四小姐充和,就這樣不經意闖入卞之琳心底,這一住,便是六十年。
張充和精通書法、繪畫、崑曲,才色俱佳。她個性獨立、活潑、自由,淘氣促狹。初遇之後,卞之琳經常給充和寫信。敏感細膩的詩人,愛極了充和的自在爽直。
卞之琳對張充和的暗戀久久不能撫平。轉眼到了1937年,戰火紛飛、華北陷入危急狀態,卞之琳寫信建議充和前往成都避難,充和思量後,便與兩位弟弟一同離開家鄉,輾轉來到成都。
在陌生的環境里,兩位熟知的朋友互相依靠,卞之琳極幫助充和緩解內心的寂寞恐懼,他對她的愛愈發熱烈,連周遭幾位川大教授都看出了端倪。在一場場聚會中,教授們故意拿之琳與充和的事兒打趣,卻不料充和非常反感別人的這類的打趣,最終在忍無可忍後獨自離去。
「多疑使得我不自信,文弱使我抑制衝動,我開始做起了好夢,開始私下深切感受這方面的悲歡。隱隱中我又在希望中預感到無望,預感到這還是不會開花結果」, 卞之琳始終藏匿著內心的喜歡。
成都一別,兩人甚少見面。這期間卞之琳前往延安,後退居西南聯大執教。最終卞之琳實在捺不住相思,鼓足勇氣向充和表明了心意,得到的卻是拒絕。這樣的結果對卞之琳來說,實在讓他難以接受,心如刀割,覺得自己在感情上「受了關鍵性的挫折」。
沒過多久,卞之琳計劃前往牛津大學訪學,他專程來到蘇州,與苦戀多年的充和道別。幾個月後,他聽到張充和與相識僅七月的傅思漢陷入熱戀。
卞之琳感到萬分痛苦與無奈,十多年的愛慕,十多年的追隨,竟比不上那人幾月的相處。想著心愛的女子正與另一個男人巧笑倩兮,他的心狠狠地顫抖,憶起相識不久為充和寫下的詩作《斷章》。
不久後,張充和與傅思漢一道飛往美國,從此兩人隔著大洋彼岸,鮮有相逢。
1955年10月1日,卞之琳與青林結婚。這一年,他四十五歲。
1980年卞之琳作為文化親善使者前往美國,分別三十三載後,他終得以與張充和相見。此時的充和已是耶魯大學藝術系講師,自在爽朗的樣子,亦如當年初見,只是面頰上多了些許歲月的痕迹。
1986年,湯顯祖逝世三百七十載,充和應邀赴北京參加演出活動。台上,她與大姐元和共同演繹了崑曲《遊園驚夢》,光陰逝去,充和不再是昔日槐樹下舌燦蓮花的青澀少女。
卞之琳坐在台下,聽她唱那一段《皂羅袍》:「原來吒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壁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五十年了。從當初槐樹下驚鴻一瞥,到如今,竟已走過半個世紀的光陰。卞之琳閉上眼睛,當年的種種,還在腦海中浮現,如果可以,願你一世安好!
北京一別,兩人再也沒見過。2000年2月,卞之琳溘然長逝,得到消息的張充和,託人送來了花圈。一段情,有緣無分,才是最殘忍的相遇。
TAG:心靈豆腐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