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400餘年前南澳媽祖版畫背後的汕頭與荷蘭交往片斷
點擊柴房匯關注我獲得以下免費服務
各種類型微信帖製作
推送潮汕時事習俗,風土人情,文化交流。
商情播報,戶外拓展,高端人才,才藝推介!
微信公眾平台搭建、信息發布、託管、代運營!
微電影,推廣視頻攝製,民鄉民俗、社區活動!
清代海疆洋界形勢圖有關南澳的記述
1787
Library of Congress
荷蘭與南澳的首次接觸
南澳地處粵東海面,素有「東南之門戶,閩粵之咽喉」之稱。南澳自古便是中外海上貿易的要衝,清代藍鼎元在《潮州海防圖說》中稱南澳為 「閩、廣上下要衝,厄塞險阻,外洋番舶必經之途,內洋盜賊必爭之地」。16世紀以來,南澳逐漸發展成為我國沿海南北貿易的集散地和東西洋國際貿易的中轉站。得益於此,南澳也較早為西方人所熟知,並以閩南語「南澳」的譯音Lamo(或Lamao)廣泛記載於西方文獻中。
1518年,葡萄牙人率先來到南澳,隨後南澳於16世紀40年代開始以Lamo之名出現在葡萄牙人繪製的東亞地圖中。隨著葡萄牙與南澳貿易日益頻密,關於中國的知識在歐洲得到廣泛深入的傳播,Lamo也逐漸為歐洲人所熟知,並大量出現在歐洲人繪製的地圖中。
Luzon, Lsla Hermosa and a Part of the China
Hernando de los Rios Coronel
1597
接葡萄牙人之踵來到南澳的,是新近加入遠東貿易角逐的資本主義新貴荷蘭。
1607年(萬曆三十四年), 荷蘭海軍上將馬特里夫(Cornelis Matelief de Jonge)攜荷蘭奧蘭治親王的信件, 率領三艘荷蘭東印度公司所屬的船隻抵達南澳。
馬特里夫此行的目的是謀求與中國通商。一行人登陸後向當地官府贈送禮物, 並提出通商要求。當時明朝嚴格限制對外交往,通商要求自然遭到拒絕,馬特里夫一行無果而返。
關於此事,荷蘭人有如下記載:「1607年,海軍上將馬特里夫的船隊啟程前往中國,停泊在南澳(Lamao),希望建立貿易關係。但中國人只同意我們應該首先去澎湖(Pehoe),……沒有任何結果。荷蘭人明白了中國人的企圖,但還不習慣被人欺騙,決定作一次嘗試。因此,船長Reycrsznon Cornelis受派遣,再駛往澎湖,看他是否能在那裡同中國人達成協議。但那裡的居民只有漁民,害怕我們,逃之天天,我們無法接近他們。」
馬特里夫也留下此事的文字記載:「假如我們要尋求貿易機會,就只能前往廣州。因為中國皇帝頒令,漳州可發舶前往各國,但不準外國人前去。與此相反,外國人可到廣州,但不許華船從廣州前往外國,違者處以重刑。」
在此之前,荷蘭人分別於1601年和1604年嘗試進入廣東,與中國開展貿易,但都遭到拒絕。自從1607年這次不歡而散後,直到 1622年,都沒有任何荷蘭船隻來到中國的記錄。
Portrait of Cornelis Matelief de Jonge
Pieter van der Werff
1690-1720
Rijksmuseum
倖存的南澳媽祖版畫
400餘年前荷蘭與南澳的首次接觸除了留下文字記錄,還留存了一幅媽祖坐像蝕刻版畫。這幅名為《Chinese goddess in a temple on Nan"ao》的版畫系馬特里夫關於此行報告中的插圖,具體作者無考,目前由荷蘭國立博物館收藏。
Chinese goddess in a temple on Nan"ao
anonymous
1607
Rijksmuseum
荷蘭藏南澳媽祖坐像版畫版圖清澈,線條簡潔明快。畫中媽祖頭戴平頂冠,身穿冕服,正襟端坐,雙手覆巾執圭。眉目略微低垂,嘴角微翹,表情似笑非笑,欲笑又止。畫中媽祖造像與現存的明代媽祖造像(如福建博物院所藏明德化窯媽祖坐像)在儀態和服飾上相似度較高,大體上體現了宋代媽祖封妃以後手執青圭,頭戴冕旒的造像特徵,表情和神態也是生動刻畫了媽祖的典型神韻。
明德化窯媽祖坐像
高19.1厘米、底徑長13.9厘米、底徑寬5.9厘米
福建博物院
在造像供奉空間方面,荷蘭藏南澳媽祖坐像版畫同樣進行了寫實性呈現。整體空間裝飾乾淨樸素,供奉的主祀神像位於視野中央部分,神龕橫楣上似有圖案,供桌上花器、燭台等祭器齊全。值得注意的是,供桌兩側身著圓領袍服的小人面相似歐洲人。
整體上,荷蘭藏南澳媽祖坐像版畫構圖簡樸,線條流暢,但在寫實精度和細節纖巧上並不出色。畢竟,該作品僅是用於報告中的插圖,而非真正的藝術創作,沒有達到較高的藝術水準亦是情有可原。
汕頭與荷蘭交往史的一枚印記
媽祖版畫是媽祖文化的一部分,同樣遵循了「始於南宋,發展於明代,鼎盛於清代」的發展路徑。據媽祖文化研究學者羅春榮考證,現存最早的媽祖版畫可追溯至1268年(南宋度宗咸淳四年)的《咸淳臨安志》所載的「浙江圖」。「浙江圖」是現存杭州最古老的地圖之一,這幅記載了南宋晚期京城臨安城地名信息的輿圖標記了「聖妃廟」。羅春榮認為,「『浙江圖』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媽祖版畫作品,並且簡單而枯燥,但卻是與媽祖有關係的最早圖像,無疑成了媽祖版畫史的開端。」
《咸淳臨安志》所載「浙江圖」中標有「聖妃廟」
影印至羅春榮《媽祖版畫史稿》一書
元代是媽祖文化開拓性發展的時期,遺憾的是,目前沒有發現流傳下來的媽祖版畫。明代媽祖傳說進入全盛時期,媽祖版畫隨之崛起。清代以後,媽祖文化進入鼎盛期,媽祖版畫也被推至全盛時代。清代各式媽祖版畫出現井噴,祭祀版畫、民間傳說版畫、木版連環畫版畫等品種繁多的媽祖版畫精品倍出。
清代紅紙刷印媽祖單身坐像
台灣歷史博物館
影印至羅春榮《媽祖版畫史稿》一書
媽祖版畫史是媽祖文化史的一部分,現存國內的媽祖版畫多是服務於媽祖信仰傳播的媒介,同時具有一定審美價值。荷蘭藏南澳媽祖坐像版畫是宋代以來版畫發展史中的一個點綴,除了具備一定的美學意義外,其本質上是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遠東貿易拓展進程中留存下來的一個文化碎片,同時也是見證汕頭乃至中國與荷蘭交往史的一枚印記。
參考文獻
李慶新:《17世紀廣東與荷蘭關係述論》,《九州學林》第三卷第一期,2005年
廖大珂:《16-19世紀西方文獻中的南澳》,《國家航海》第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王英暎:《造像供奉空間與神聖域場:以閩台媽祖宮廟造像供奉為例》,《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4期,2013年10月
肖海明:《宋元明清肖像式媽祖圖像的綜合考察》,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5期
羅春榮:《媽祖版畫史稿》,學苑出版社,2016年
肖海明:《媽祖圖像研究》,文物出版社,2017年
撰文 & 排版|陳佳之
圖片|歸版權所有者
長按上圖二維碼進入柴房匯微店選購
關注柴房匯了解更多資訊
TAG:柴房匯文化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