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讀書滋味長
四十年前,物資匱乏,那時能吃上白面饃就是件奢侈的事情,更別說精神生活了。
那時鄉親們吃罷晚飯,不約而同來到場院里,在皎潔的月光下聽老人們講「瞎話兒」,三皇五帝、神神鬼鬼之類,聽得我汗毛直豎,但越是怕越想聽,時間長了,心想能有書讀該多好啊!
機會很快就來了。上小學二年級時,班上轉來了一位新同學,他家裡條件好,去學校總是帶著畫書(小人書)。
記得他第一次帶的是《黨費》,在我的死纏硬磨下,他同意讓我在課間十分鐘翻看。《黨費》講的是1934年的閩粵贛邊區,主力紅軍撤走以後,白匪瘋狂地「圍剿」紅軍小分隊,女共產黨員黃新帶領鄉親們節衣縮食腌鹹菜,冒著生命危險解決紅軍生活問題,最終為保護紅軍聯絡員光榮犧牲的故事。就是這短暫的十分鐘,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深深刻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我立志要做黃新那樣的人。
後來,我打聽到新同學的外婆與我外婆同村,我們兩家還沾親帶故,於是央求媽媽和新同學的媽媽說說,同意我星期天到他家借書看。
結果,看到書我就不走了,還在他家吃住了一天,回家後媽媽訓我是「模糊蟲」,儘管挨了罵,可我心裡還是美滋滋的,因為我把他家的畫書都讀了一遍。
《雞毛信》《草原英雄小姐妹》《英雄小八路》《閃閃的紅星 》讓我認識了海娃、玉榮姐妹、潘冬子等一個個英勇機智的少年英雄;《邱少雲》《漁島之子》《地道戰》《南征北戰》《激戰松骨峰》《海底殲敵》《水上交通站》使我了解了一個個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和敵人鬥智斗勇的革命英雄群體;聊齋系列、水滸傳系列圖書為我讀四大名著打下了基礎。
讀書的種子在我心裡生根發芽,不斷瘋長。我千方百計地找書讀,只要聽說誰有畫書,一定要借來看看才罷休。
因為畫書的吸引,我對文學書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父親知道後,節衣縮食相繼給我訂了《兒童文學》《少年文藝》《作文選刊》《故事會》等書和雜誌,給我貧瘠的生活帶來了無窮樂趣。
上六年級時,得知堂哥家有好多書,我就借口去玩,住到他家。那個冬天,我看完了《說唐》《岳飛傳》《大明英烈傳》《紅岩》《三國演義》等長篇小說和成語故事系列,這些書成了我文學路上最好的啟蒙老師,給我後來的學習和工作指引了方向。
四十年滄海桑田,彈指一揮間。如今,夜深人靜時,在明亮的燈光下,看著書櫃里滿滿的書籍,腦海里總是浮現出小時候想方設法借書讀的情景,心裡無比幸福!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