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亞細亞文庫」文獻整理與研究課題重點有哪些?

「亞細亞文庫」文獻整理與研究課題重點有哪些?

項目開題論證會現場。

本網記者 趙徐州攝

4月11日,由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劍主持的201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亞細亞文庫」文獻整理與研究在吉林大學舉行開題論證會。

在開幕式上,吉林大學副校長吳振武表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是現階段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中層次最高、資助力度最大、權威性最強的項目類別,主要著眼於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對促進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亞細亞文庫》文獻整理與研究」,是王劍教授在吉林大學圖書館任館長期間,從保護文獻、開發文獻的角度而提出來的,經過選題徵集、參加學校的重大課題的培育支持以及對這個選題認真而詳實的論證,最後獲得了國家社科基金的資助。這既和他對吉林大學校圖書館特藏文獻的一貫重視相關,也是他作為一個歷史學工作者對重要歷史文獻的高度敏感相關,體現了一個史學研究者的素養。這一課題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亞細亞文庫」是滿鐵館藏遺存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俄文為主,包括部分英文、德文、法文、蒙古文等語種,是日本帝國主義出於擴張需要,為研究滿、蒙、西伯利亞地區政治、經濟、自然、地理、國際關係以達到其侵略目的所收集的文獻資料集,具有獨特的智庫情報價值,是學術界研究東北亞近現代史、近現代中國邊疆史地、中國抗戰史獨一無二的重要文獻。本課題將從圖書館情報學的角度對《文庫》進行數據收集、加工編目與整理,以期實現對《文庫》全方位的揭示,同時課題組將以這些文獻為基礎,對歷史學、文獻學和圖書館學等問題開展研究。預期在通過對「亞細亞文庫」的搜集、整理與研究,形成完整的可以向學術界開放的書目數據或資料庫,並在此基礎之上,深入挖掘「亞細亞文庫」潛在的學術價值,對東北亞近現代史、中國邊疆史地、沙俄及日本侵華史進行研究,力爭取得理論突破。吉林大學將對重大項目的順利完成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持,社會科學處要加強重大項目的管理、溝通和協調服務工作,也請文學院和圖書館對整個研究團隊提供必要的幫助與支持,切實為重大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和條件,確保項目能夠按期、高質量地完成。

與會人員合影。

本網記者 趙徐州攝

項目首席專家、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劍表示,有關「亞細亞文庫」的研究現狀並不樂觀,由於整個文庫本身沒有得到學術界的關注與利用,甚至不為外界所知,大體上還處於「雪藏」狀態,因此,學術界對該文庫的了解與研究也是罕見的。他介紹說,項目的重點,第一是建立亞細亞文獻的元資料庫,出版多套相關的書籍,為全世界的學者使用。第二,與原文庫圖書目錄比對,並搜集散佚文獻,最後形成完整的可以向學術界開放使用的「亞細亞文庫」。第三,翻譯歷史學和文獻學領域的資料。對某一特定問題進行集譯,匯聚成一本書以方便學界使用,開展專題研究。項目的難點,第一,儘可能搜集散佚書籍;第二,多語種文庫的使用等。

王劍表示,課題組成員將緊密合作,第一個子課題是基礎,會積極配合其他子課題的工作。在進程方面,課題組會按照研究計劃有計劃開展,爭取按時完成相關工作。在成果方面,要樹立精品意識,爭取為學術界提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學術成果。

課題專家組組長、東北師範大學曲曉范教授,課題專家組成員吉林大學陳景彥教授、南京師範大學齊春風教授、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圖書館館長克羅多瓦教授、吉林大學張廣翔教授、吉林省圖書館黨委書記吳愛雲研究館員、四川大學周琳副教授分別針對項目開題報告提出建議。

原標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亞細亞文庫」文獻整理與研究開題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淼 排版編輯:張卓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呂越 婁承蓉:引領構建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
地方非營利組織致美國犯罪率下降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