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如何用美國超市裡的「奇怪」蔬菜安撫自己的鄉愁胃?做個精緻留學生…

如何用美國超市裡的「奇怪」蔬菜安撫自己的鄉愁胃?做個精緻留學生…

留過洋的童鞋們都知道,在美國的超市總是各種「怪咖蔬菜」層出不窮,如何用中式烹飪法將鮮見的蔬菜調理得適應咱的口味?這就來教你們「大廚」的手法!

兩年前的夏天在紐約實習,那時還未發現點心園的妙處,每周五下班的時候,總要在中城的上海餐廳打包一客小籠,一客烤麩,顫顫巍巍地提上Mega Bus,等到費城的時候,小籠的湯汁還微溫。也曾在東岸飛西岸時,特地選擇在北卡的夏洛特機場轉機,為的是嘗嘗位於Concourse B的,只有在美國中南部幾個州才有的Bojangles炸雞。

在國外久了,對於吃的執念好像很大程度上等於了對生活的熱情,乍一看來,美國的食物實在是乏善可陳,然而細細尋覓,卻也有不少驚喜值得嘗試。下廚三年,雖然技藝提高有限,在開發新食材,尤其是美國超市怪蔬菜的道路上卻越走越遠,當然,是迫於見不到頂花帶刺的黃瓜,沒有嫩得掐出水的豌豆尖,韭黃比三文魚還貴的殘酷現實...於是嘗試以中式口味調理美國超市常見,而中餐不常做的蔬菜,略有心得,記錄如下。

1. 羅勒(Basil)

越南米粉的標配,紫莖的生泰國羅勒(Thai Basil)直接入牛肉湯的吃法,可能很多同學一開始都不太接受。羅勒的香氣濃烈,應該屬於愛者極愛,恨者極恨的類型,然而它的另一個名字是九層塔,原本是中餐三杯雞的重要調料。今天在美國吃三杯雞,多是在台灣餐廳,它的起源卻是在江西,傳說與文天祥有關。三杯,是一杯酒一杯醬油一杯油,類似傳統紅燒,羅勒的清香在醬汁的調和下不再那麼突兀,也使得口感厚重的肉類多了一份清新。曾經在聚餐時以類似手法做過三杯杏鮑菇,給大家的印象似乎比大魚大肉更加深刻。土豆,茄子等適合紅燒的蔬菜也都可以用此法處理。

另一種算不上中式做法,卻依然符合中式口味的方法是使用羅勒製成的青醬拌意麵。意麵可謂是留學生的恩物,原料簡單,製作方便,一次做上一盒,幾天的午飯問題都得到了解決。青醬意麵的傳統做法是以鮮羅勒和松子磨碎,加橄欖油等調醬,不過省力的話可以選擇圖中這種用鮮羅勒切碎製成的羅勒醬(Basil Paste), 培根蒜蓉炒香,加入煮熟的意麵和羅勒醬與胡椒翻炒即可。如果說傳統番茄調味的紅醬意麵是阿朱做的菜,嬌紅芳香,那麼青醬意麵就是阿碧做的菜,碧綠清新,春日品嘗,別有一番味道。

2. 歐芹(Parsley)

一首著名的老歌《斯卡保羅集市》(Scarborough Fair)里唱道,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說的就是西式料理中常用的四種香草。其中,鼠尾草(sage),迷迭香(rosemary)和百里香(thyme)常見於香料專櫃,歐芹卻是放在蔬菜冷鮮處的,地位大概相當於中餐里的香菜,實際上,歐芹的樣子也跟香菜差不多,如果買的時候不拿起來聞一聞,很容易搞錯。歐芹的味道沒有香菜濃烈,經常作為烤肉,意麵,海鮮的主要調味品。我比較喜歡的一種做法是用歐芹和白酒燴貽貝(mussel),經典的法國和比利時菜品,味道有點像在北戴河吃過的蒜蓉蒸蛤蜊,做法也很簡單。歐芹蒜末洋蔥入油炒香,倒入白葡萄酒(調料區的cooking wine即可,無需好酒),貽貝或者蛤蜊入鍋,燜熟至開口即可。

3. 韭蔥(Leek)

介於青蒜苗和大蔥之間的植物,味道也相似。美國超市買不到蒜苗,用韭蔥代替,炒回鍋肉,香腸都還不錯,猜想做包子應該跟豬肉大蔥餡兒類似。超市裡賣的一般比較老,處理時需要摘去根部和老葉。

4. 球莖甘藍(brussels sprouts)

美國超市裡甘藍的變體眾多,大多數味道平平,這種小球的口感最嫩。甘藍類大多數都需要先加少量油鹽焯水,一方面去掉苦味,一方面保持葉色翠綠。然後改刀,用培根油炒即可。西式吃法,或拌成沙拉,或烤後當做配菜。

5. 羽葉甘藍(Kale)

減肥明星食品!近幾年甘藍汁清腸飲食在美國受到大力推崇,甚至有研究開始討論過猶不及的問題…不過這菜的口感實在不能說鮮嫩,除了油炒,拌沙拉的話務必要焯熟,然後加入油醋汁,或者如圖中所示的油浸海鮮,才能緩解青澀的口感。也有人推薦用烤箱直接將葉片烤熟製成Kale chips,似乎可以一試。

6. 莙薘菜(Chard)

又一種看起來口感很老的蔬菜…然而卻出乎意料地好吃。切碎後爆香蒜蓉,先炒莖部至略軟再下葉子加鹽炒勻,等到一整捆菜塌縮到盤子可以裝下的程度起鍋就好。口感介於菠菜和木耳菜之間,比菠菜略老,沒有木耳菜那麼滑,總體來說是可以經常吃吃的正常蔬菜。題外一句,木耳菜別名落葵,是今天尚可以吃到的,為數不多的中國古代蔬菜之一。如果說漢樂府中「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的詩句不是耳熟能詳,那麼這首詩的尾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則是家喻戶曉了。莙薘菜屬於藜科甜菜屬,實際上就是甜菜(Beet)的葉子,它的近親,藜屬的藜麥(Quinoa)是另一種近年來廣受推崇的明星食品,在一般超市五穀雜糧區都有售。中國食用藜的歷史也很悠久,王維在《積雨輞川庄作》中有詩句,「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實際上,《莊子》中就有「藜羹不糝」 的說法了,就是藜籽藜葉做的羹中沒有粟米。只是隨著其他適於食用的穀物和蔬菜大量栽培,藜和葵都漸漸退出了中國人的菜單。

7. 甜菜(Beet)

上一條提到甜菜,就來說說各種塊根的食用。甜菜在國內似乎主要用於製糖,還記得中學地理課講到我國北方製糖多用甜菜,南方製糖多用甘蔗,少有見到直接食用甜菜的。美國超市中甜菜根單獨出售,烤或煮後直接吃或者拌沙拉都不錯,口感上甜蜜中有點土味可能是唯一需要注意的。當然,這種在國內用來餵豬的土氣蔬菜也可以十分高大上,比如下圖所示的,西雅圖某家餐廳的韃靼甜菜(Roasted Beet Tartare)。韃靼的韃,就是驅除韃虜中的韃,也就是在中世紀令整個歐亞大陸為之戰慄的蒙古鐵騎。韃靼牛肉(Steak Tartare)是歐洲料理中的名菜,起源於韃靼人在行軍途中將生牛肉或者馬肉壓在馬鞍下,經長期壓力使得肉質鬆軟,然後剁碎,加入香料,打上生雞蛋食用。這種吃法聽起來就有些彪悍,對材料的要求也很高,不妨嘗試概念類似的韃靼甜菜,只需把普通的油醋拌甜菜切碎成丁,與鹹味或淡味乳酪,比如Feta,整型成圓柱即可。

8. 苤藍(Kohlrabi),大頭菜(Turnip)

將這兩個放在一起的原因是,其實這兩種根莖都是中餐常見的蔬菜,只是在美國超市裡隱藏得很深…苤藍切絲無需過水,用鹽漬後涼拌,是下粥的好菜。而大頭菜實際上就是榨菜的原料,又稱蕪菁或者蔓菁,也是《詩經》中就有記載的食用蔬菜,古稱「葑」,西南地區食用廣泛,炒菜腌制燉湯涼拌均可。小時候聽過諸葛亮曾經在蜀國大力推廣蔓菁以供應軍糧,不知道是不是今天四川地區特產榨菜的起源呢。

9. 歐防風(Parsnip)

長得像白色胡蘿蔔的叫歐防風。簡單做法是削皮後切條入烤箱,不用蜂蜜或糖就有烤紅薯乾的感覺,比胡蘿蔔甜不少。作為愛爾蘭燉菜(Irish Stew)的常用根莖,拿來燉排骨也不錯。第一次處理時,下刀的感覺有點像美國買不到的茭白,於是就突發奇想和肉絲青椒絲合炒,口感竟然很相似,只是比茭白甜得直白。目測可以比土豆絲更加合格地替代魚香肉絲里的筍絲,像油燜茭白那種濃油赤醬的甜口做法應該也可勝任。

10. 大黃(Rhubarb)

紅色芹菜叫大黃…其實完全不是芹菜。大黃在中醫里入葯,在歐美則多用於甜點。味道酸,西式做法多用於製成果醬拌酸奶,或者作為水果撻的餡料。其實,它可以作為山楂的完美替代品。切塊後加少量水熬煮,加入冰糖調整到喜歡的酸甜程度,煮至完全融化後加入吉利丁或者其他定型劑冷藏,就製成了大黃版山楂糕。放一點兒枸杞,成型後再澆一點兒桂花蜜或者柚子蜜,正是中式甜點的溫婉清涼。

11. 藠頭(Scallion)

小時候家門口有一家日式咖喱飯,經常和媽媽去吃,不是為了吃咖喱,而是為了吃咖喱飯配的藠頭。這種與糖蒜相似,卻比糖蒜更脆嫩的小腌菜是南方人民常吃的,在北京難以買到。在美國的超市裡曾經見過整棵的狀態像頭部膨大的小蔥,和真正的小蔥堆放在一處,卻並沒有加以注意。到了發現此物就是心心念念的藠頭的時候,卻再也沒在超市裡見過…人生的失意大概也不過如此。事實上,這種不起眼的小菜在漢文化中的意義,大概等同於櫻花在日本文化中的意義。藠頭的整株名為薤(音謝),薤葉細長,葉上的露珠在陽光的照射下易干,而慣於培植食用薤的古人,就有了《薤露》這一首著名的輓歌。漢樂府中寫到,「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至此以後,薤露就成為了感嘆人生無常,歲月易逝的重要意象,後世的輓歌挽辭皆出於此。而在今天,在兩千多年後的異國超市裡,與古人歌詠的一株薤擦肩而過,固然是吃貨的不幸,卻也是一個可以一再懷想的故事。

文章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說明:本公眾號轉載文章旨在學習交流,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異議,敬請後台聯繫我們,議定合作或刪除。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留學中心 的精彩文章:

中國留學生自殺調查報告公布,揭露大學裡教師脾氣暴躁、學生過度勞累、內部不和諧等嚴重問題

TAG:美國留學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