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不識張伯駒 踏遍故宮也枉然,半個故宮的文物都是他捐的!去世時令人惋惜
張伯駒(1898—1982),河南項城人。生於官宦世家,民國四公子之一。張伯駒是集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於一身的文化奇人,著有《叢碧詞》《紅毹紀夢詩注》等書。
「我參加八寶山追悼會不知道多少次了。很多人悼詞上無一例外地寫著『永垂不朽』。依我看,並非都能永垂不朽,真正不朽者,張伯駒是一個。」經濟學家千家駒說。張伯駒是誰?書畫家、文物鑒定家啟功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
故宮博物院頂級書畫,近一半乃張伯駒所捐。但他的一生,卻比所捐文物生動得多;他的為人,更比國寶珍貴。張伯駒這名字,要麼不知道,只要知道了,就永難忘記。
說他是中國收藏界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最高峰,一點也不過分。
文藝富二代
成為收臧家就是要有錢和有文化。年輕的張伯駒可是巨有錢!
他的父親是清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張鎮芳,開了中國最早的官商合辦的鹽業銀行,是當時中國的四大銀行之一。
有錢人家的孩子就是任性。 他當然不用考慮的通過學習謀求個功名,從小就可以發展自己的愛好--------詩詞歌賦、戲曲書法。17歲的他,覺得混仕途沒有意思,就丟掉袁世凱給他的「陸軍混成模範團」旅長的職位,回家專註自己的愛好。
家庭出身決定一個人的高度,這在張伯駒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家裡什麼事都不管,出去做官也不幹,唉,隨他吧。」其母哀嘆。
潘素
其父怕他玩物喪志,強行安排他去自己銀行掛職。
因為鹽業銀行的政治背景,清廷的大批文玩都抵押在這裡,張伯駒在此上班,掙錢的方法沒有學到,但對古玩字畫深有研究,見多識廣造就了他日後超乎尋常的鑒賞眼光。
也是從這開始,倚靠鹽業銀行的背景,張伯駒開始步入中國收藏界。 他女兒曾回憶:「我父親看準的古董從不還價,只說你什麼時候來取錢就可以了。」 由於出手大方,張伯駒在京滬的古玩界名聲很大。
一身長衫,相貌儒雅清秀,低調沉穩,出手豪闊,文化底蘊深厚,滿身的藝術細胞,再加上家世顯赫,這樣的鑽石王老五,哪個女人不愛。
流失的國寶
在所有藏品中,有兩件是他最為得意的,其一便是號稱天下第一墨寶的《平復帖》,另一件則是天下第一名畫的《春遊圖》,這兩幅作品在800多年前曾被宋徽宗收藏,並稱之為「書畫雙璧」,可見作品的分量。
在1936年,唐代韓干所繪的《夜照白圖》被溥儒僅以一萬大洋的價格賣到日本人的手裡,這件事震驚了中國文化藝術圈,也令惜畫如命的張伯駒心痛不已。
《夜照白圖》從唐朝到民國的收藏歷史脈絡清晰,稱得上是無價之寶,這件作品流失日本令張伯駒久久不能釋懷,甚至立下「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之志。
平復貼
他聽聞溥儒還準備出售《平復帖》,這幅帖具有珍貴的學術價值,卷後有包括宋徽宗、董其昌等歷朝書畫名家的鑒藏印,共有幾十方,可謂是朱印累累,滿卷生輝,也被世人稱作「墨皇」。
經過幾番周折,張伯駒最終以四萬大洋從溥儒手中買下《平復帖》。在當時,4萬大洋甚至足夠買下京城內恭王府的宅院,為了這幅作品,他幾乎傾盡所有。
另一幅作品《游春圖》,為隋代名家展子虔僅有的存世名作,是我國最流傳至今最早的一幅山水繪畫作品,距今1400多年。卷前有宋徽宗的題籤,後方有董其昌、乾隆等歷代藏家的數十枚收藏印跡,無疑為鎮國之寶。
夜照白圖
抗戰勝利後,張伯駒得知《游春圖》在某個古董商手中,對方張口就要800兩黃金,而後看到張伯駒是處於保護國寶之意,也同意降到220兩。
但是當時5兩黃金就可以在京城買一套四合院,220依然是個天文數字。張伯駒變賣了自己那處原為李蓮英住所的豪宅,又賣掉家中的金銀首飾,才從商人手中購回。
1956年,張伯駒把自己用盡萬貫家財,窮極幾十年收藏、保護的八件珍貴文物,包括了《平復帖》和《游春圖》在內,全部無償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院,至今這些作品而然是故宮的鎮館之寶。
動蕩的年代下,中國這一批珍貴的國寶沒有四散海外,玩好的保存在國內,全都要歸功於張伯駒。
1982年2月,張伯駒突患感冒住進北大醫院,被安排在一個八人間的病房內。病房人多嘈雜,既不利休息,又易交叉感染。潘素向醫院申請,想轉到單人間。但被醫院拒絕:張伯駒不夠級別!過了兩天,張伯駒感冒轉成肺炎。2月26日,張伯駒撒手西去。事後,有學生跑到北大醫院叫罵:「你們知道張伯駒是誰嗎?你們說他不夠級別住單人間?呸!我告訴你們——他一個人捐獻給國家的東西,足夠買下你們這座醫院!」
※我國歷史上最霸氣聖旨「拿起菜刀抗倭寇」就是這麼直白
※蔣介石的名字叫蔣介石嗎?原來我們一直都誤會了啊!
TAG:星光迴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