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淮海戰役中,毛主席什麼樣的一個神來之筆,直接決定了戰役結果

淮海戰役中,毛主席什麼樣的一個神來之筆,直接決定了戰役結果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一場大決戰,最終以人民解放軍的完勝,國民黨的慘敗而告終。說起來這場戰役,就不得不說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一個神來之筆,可以說直接決定了戰役的最終結果。這個神來之筆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淮海戰役爆發後,國民黨蔣介石擬定了徐蚌會戰計劃,將各路大軍向徐蚌(南北向,徐州到蚌埠)一線靠攏,擺出了決戰的態勢。蔣介石這一部署,就暴露出了一個大問題。當時,隴海路(東西向)已經被華東野戰軍切斷,津浦鐵路徐州到蚌埠段成為國民黨徐州「剿總」和南京方面唯一陸上通道。

毛主席和中央軍委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點,及時制定了淮海戰役的作戰總方針,這就是:「隔斷徐蚌,殲滅徐州國軍」。要想隔斷徐蚌,有一個地方就不得不提,那就是宿縣。宿縣北距徐州有75公里,南距蚌埠有90公里,是津浦路徐州至蚌埠段的樞紐,也是國民黨徐州「剿總」通向江南地區的門戶。而且國民黨徐州「剿總」在宿縣存有大量的軍需物資,是他們重要的後方補給基地。可以說宿縣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解放軍只要攻佔了宿縣,那就意味著切斷了徐蚌線,從而置徐州劉峙集團糧彈兩缺、欲退無路的絕境。

於是,在華東野戰軍積極準備圍殲黃伯韜兵團的同時,毛主席和中央軍委電令中原野戰軍東出徐蚌線,一方面牽制徐州以西的國軍,從戰略上配合華東野戰軍殲滅黃百韜兵團;另一方面就是主要任務搶佔宿縣。1948年11月15日,中原野戰軍成功攻佔宿縣,切斷了徐州和蚌埠之間的聯繫,截斷了徐州國民黨軍的退路,完成了對徐州國民黨軍的戰略包圍。

解放軍佔領宿縣,震動了徐州和蚌埠的國民黨軍。可是,因為徐州的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正奉令增援黃伯韜兵團,無法傾力南下;而位於蚌埠和固鎮地區的李延年和劉汝明兩兵團兵力較弱,害怕冒進被圍殲,始終畏縮不前。

毛主席對中原野戰軍攻佔宿縣特別高興,他專電祝賀,稱讚攻佔宿縣是一個偉大勝利,並對其戰略意義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解放軍攻佔宿縣後,當時國民黨的報紙評論分析的也很透徹:「這個動作,一是截斷徐州向南唯一而重要的補給線;二是牽制徐州方面的孫元良、邱清泉兩兵團,使他們在救援黃百韜兵團的時候有所顧慮;三是阻止增援而來的黃維兵團北進,與徐州方面匯合。」可見,國民黨有關人士當時也充分看到了解放軍攻佔宿縣的戰略意義。

淮海戰役的進程也是按照毛主席的預見而進行,國民黨全軍覆沒。從這個意義來看,淮海戰役期間,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神來之筆就是搶佔宿縣,讓人十分佩服,讓我們先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致敬,向英勇的解放軍戰士致敬。各位讀者,你們覺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十史 的精彩文章:

國民黨在遼瀋戰役為什麼慘敗?原因出在這三個人身上,推諉扯皮不敢負責
慈安的死對清廷朝局影響有多大?慈安若熬到光緒親政,歷史將不同

TAG:二十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