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拉松為了什麼
先說下我自己吧,目前僅跑過北京一三,一六年的兩個全馬,半馬是一五年東營和一七年的太原,還報過一六年承德全馬和一七年石家莊半馬一個放棄一個送人了。中間間斷過,現在跑也是一周兩三次,一次五、八公里,偶爾會來個十公里。看完前幾天那兩篇《勸你別跑馬拉松》跟《等你跑馬歸來》,我也忍不住問自己跑步究竟為了什麼。
一三年時正在上大學,平時也運動,在一位老師帶領下跟兩位朋友開啟了馬拉松之旅,那時候純粹為了炫吧,身邊人都不行,自己能行,可記得往空間里發以求點贊之聲。干別人做不了的事的感覺挺爽的,有表演的成分,但至少是親力親為了。現在跑步更多是為了身體原因吧,每天坐著的時間多,脖子、脊柱一轉就響,還發硬。跑完後由於消耗能量吃的多了,睡的好了,心情也跟著好了,所以鬱悶了可能會來個長點的,十五公里以內的吧。
要說賽場上的感覺,起跑前跟著氛圍情緒也高漲了,但因為知道自己水平,只要起跑後就會謹記啟蒙老師的教誨,慢點慢點再慢點,中間過程的氣氛是感受不到的,一直在計算三十公里左右的那個計時點,因為據說那兒不被關門走也能完成了。過了那個計時點後,其餘時間在想兩個問題:現在放棄有點丟人哦,畢竟牛皮吹出去了(有空間為證),以後至少近期不會跑了。領了東西及書包後馬不停蹄地趕火車啊,也想過提高成績的事兒,畢竟官方宣傳的幾乎所有賽後服務都是享受不到的,但也只是想想。有兩個感覺,在東營時跟路邊小學生擊掌後確實有勁兒了,再一個是一六年在北京距離關門十幾分鐘時為了追求完賽率,主持人竟然讓大家衝刺吧,我當時都蒙了,能量消耗殆盡,身體內臟經過長時間運轉,竟然衝刺,還好沒有人倒下(暴露成績了,那次五五五)。我記得第一次時老馬反覆向我們強調,到最後了不管感覺身體如何,也不要因為賽道旁邊人多了就去衝刺。
看了那兩篇文章有點感觸,難道對於大眾選手,跑馬不就是為了釋放多餘精力,順便再有個好身體么。速度比不過專業,數量比不過精英,於是有人選擇了與自己死磕,在枯燥平淡的生活中尋求快感,沒有對錯,只是可能有人忽略了主次矛盾吧。那句前兩年好火的話,要麼跑步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至少一個在路上。為什麼不兩個都上路呢,強壯的身體支撐著有趣的靈魂豈不是走的更遠更穩。
說好的初心呢,我看身邊人減肥跑的最多,還有為了身體的,為了跑步而跑的也有,尋求偶遇的有但不多,別的暫時想不到了。
可能有酸葡萄心理吧,但出於所感,尋求交流。初出茅廬的小白,望大神批評改正。
※2017最具影響力馬拉松賽事排行榜Top100,看看你跑了多少場
※能跑下一個馬拉松的人有多厲害?
TAG:馬拉松訓練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