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太平洋之日本偷襲珍珠港
原標題:喋血太平洋之日本偷襲珍珠港
眾所周知,以納粹德國為首的軸心國集團有兩個重要的盟友,一個是被盟軍各種俘虜在北非戰場「丟盔卸甲」的義大利,另一個則是想要發展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稱霸整個東亞地區的日本。把目光從二戰時期歐洲戰場轉回到亞洲戰場,讓我們一起看看日本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在廣袤無垠的太平洋洋面上散播它的恐怖之處,又是怎樣一步又一步地走向滅亡的。
1941年的美國珍珠港,一切都處於平靜之中,在日本飛機的炮彈擊碎這片土地的之前,珍珠港只不過是美國的一個普通海軍基地和造船基地。它地處日本與美國之間太平洋東部的夏威夷群島,也是美軍在北太平洋地區島嶼中最大最好最安全的停泊港口之一。珍珠港距離美國本土約3704公里,距離日本約6482公里,此地是美國大本營在太平洋北部的防線。
北進還是南下?從1937年起日本就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曾叫囂著要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日本,由於自身是個資源匱乏的島國,不能提供足夠的人力和資源,讓他們將自己拖入了泥沼中,進不得法,退不能抽身。直至1941年,一共四年時間,就消耗了日本為數不多的物資資源,在侵佔的中國地區,由於日本沒有發現大慶油田,也沒辦法得到足夠的補充和回報。此時的日本,為了尋求物資資源上的緊缺,他們借著德國攻佔法國的機會,便將侵略的魔爪伸向了法屬印度支那。這樣的做法,當然引起了英美等國家的不滿,先後凍結了美國在日本的資產以及禁止向日本輸送戰略物資,其中包括日本最為需要的石油和鋼鐵。這下日本可坐不住了,決定繼續向南奪取戰略資源,從而打響了日本與美國之間的太平洋戰爭。
早在1939年,日本就在反覆觀察與研究珍珠港。直到1941年,日本已經清楚的掌握了島上美軍的日常作息時間、海軍作業流程、艦隊的調整頻率以及崗哨的換班資料,同時也掌握了珍珠港的全部地理情況,並配合珍珠港水深的情況,改造了日軍的魚類以及投彈方式。可以說日本為了偷襲珍珠港,早已做出了充分的調查與準備。
1941年11月26日,以日本海軍中將南雲忠一指揮的以六艘航空母艦為主力,九艘驅逐艦、三艘巡洋艦、三艘潛艇以及兩艘戰列艦的整編艦隊駛離了日本,開往珍珠港。在行進途中,整個艦隊徹底保持著無線電靜默狀態。由於珍珠港地理位置的優越,美國早在1909年就對此地進行了基地建設,從造船廠、碼頭、油庫以及船塢等一應俱全。其後又在此地建立了空軍基地和潛艇基地,1933年,為了控制住北太平洋,美軍在珍珠港更加大了基地的建設。直至1941年2月,珍珠港共有4.3萬餘人駐守於此。當時的太平洋艦隊共有三艘航空母艦、九艘戰列艦、二十艘巡洋艦、二十七艘潛艇和六十九艘驅逐艦都以珍珠港為中心,或停靠於此,或在附近海域行動。
1941年12月7日凌晨四點,日軍艦隊已經到達了預定的作戰海域,距離珍珠港以北約370公里。凌晨五點三十分,又有是十八架偵察機前往珍珠港執行偵察任務,在一切準備就緒的情況下。當天六時整,第一波攻擊的183架戰機按預定計划起飛,其中包括從艦隊出發的49架魚雷攻擊機,作為水平轟炸機。另有40架魚雷攻擊機以美軍航空母艦為目標。51架俯衝轟炸機以福特島和惠勒機場停留的美軍戰機為目標,另有43架零式戰鬥機在空中進行護衛,以起飛的美軍戰機為目標,掃蕩美軍升空的戰鬥力。
當日七時零二分,美軍位於瓦胡島北部的雷達站發現了大批飛機正在飛向珍珠港,當時距離珍珠港160千米。負責雷達站的士兵將此情況彙報給了上級情報中心,但美國人盡然天真的以為這是美軍自己的飛機,由此錯過了絕佳的迎戰機會。七點十五分,第二波171架戰機起飛,輔助第一波戰機繼續攻擊剩餘的美軍軍艦。但碰巧的是,日軍發現此時停留在珍珠港的美軍戰艦數目同情報上的有所差異,最重要的目標三艘航空母艦都不見蹤跡,但這也沒有妨礙日軍的攻擊計劃。
此次珍珠港偷襲戰,戰鬥時間持續了110分鐘,日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美軍在港的全部戰列艦均被摧毀,被摧毀的軍艦船隻總排水量高達30萬噸,有188架戰機被毀。美軍總共傷亡了7052人,還有100多名平民傷亡。而日軍僅僅只損失了29架戰機,55名飛行員和一艘潛艇以及五艘袖珍潛艇。
雖然日本在偷襲珍珠港這一軍事行動上,是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在政治上卻是極大的錯誤,隨著美日太平洋戰爭的開始,日本也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投降之路,而日本天皇幻想的「大東亞共榮圈」也只能在幻想中實現了。
※韓國人為什麼叫「棒子」,「棒子」的稱呼是何時出現的?
※清朝的疆域有多廣?
TAG:宇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