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養子十法:值得年輕的父母們收藏

養子十法:值得年輕的父母們收藏

中醫兒科經典中,大多數著作都是談論療病的多,談論生活方式的少,而《陳氏小兒病源方論》,則給大家提供了一整套非常詳細的養子方式,單憑這一點,就值得廣大不諳醫術的民眾的高度重視。裡面的內容並不是現代人關注的該吃啥物質的層面,而是從生活和中醫生理角度告訴你,讓小兒不得病的法和則。

養子十法:

要背暖

肺腧在後背,受涼之後特別容易引起小兒咳、嗽、喘、嘔,故宜溫暖。

要肚暖

陳先生說:肚無熱肚,就是多熱的肚子都不算熱。胃為水谷之海。冷則物不腐化,《黃帝內經》說:胃熱則消谷,所以要肚暖。

要足暖

要頭涼

陳先生說:頭無涼頭,就是多涼的頭都不算涼。

要心胸涼

心胸如果熱,輕則口乾舌燥,腮紅面赤,重則啼叫驚掣,所以心胸宜涼。

勿令忽見非常之物

陳先生說:小兒忽見非常之物,或見未識之人,或雞鳴犬吠,或見牛馬等獸,或嬉戲驚觸,或聞大聲,因而作搐者,緣心氣乘虛,則精神中散故也。

這一點要特別拿出來說明一下,小兒的多發病中,驚嚇絕對是一個重要的、卻經常被忽略的因素。而在中醫領域,從古至今都非常重視這一點,因為中醫強調「恐傷腎」。今天的世界,產生驚嚇的因素比古代多出何止十倍?而且很多人喜歡用新奇玩具嚇唬孩子,往往孩子哇哇大哭,大人哈哈大笑,這純屬作孽。

遊樂設施也是這樣,商家為了贏利,往往光怪陸離無所不用其極,我們應該記住,我們的初衷是為了給孩子帶來快樂,而不是滿足我們自己的好奇心,我們認為好玩的,孩子未必喜歡,甚至會討厭、恐懼。

脾胃要溫

關於脾胃,已經說的夠多了,這裡只貼陳先生的一句話,送給經常縱容孩子吃冷飲的父母:溫則固養元陽,冷則敗傷真氣,是以脾土宜溫,不可不知也。

兒啼未定勿便飲乳

陳先生說:兒生之後,因悲啼未定,便與乳奶,與冷氣蘊搐於腹內,久而不散,傷兒脾胃。輕則嘔奶,糞青,重則腹脹肚鳴,氣逆涎潮,以致難愈。

其實,不只是初生小兒,大一點的孩子也是這樣。我們仔細觀察孩子,因為飢餓啼哭,和因為其它原因啼哭,身體狀態是全然不同的。因飢餓啼哭,大多是一種目的是索取的哼哼唧唧,而有的啼哭,甚至可能是孩子的一種鍛煉方式。孩子在激烈啼哭時,身體狀態處於向外開放狀態,忽然哺乳,特別容易氣逆。

陳先生特意提到「兒啼未定」,不但啼哭時,就連大哭之後的抽動狀態也不宜飲食。

勿服輕朱

這是古人去胎毒的方法,現在基本不用了。

宜少洗浴

前面提到少洗澡,這裡陳先生再次強調,並且給出了詳細的原因:

小兒一周之內,皮毛、肌肉、筋骨、髓腦、五臟六腑、榮衛氣血皆未堅固,譬如草木茸芽之狀,未經寒暑,嬌嫩軟弱,今嬰孩稱為芽兒故也。一周之內,切不可頻頻洗浴,恐濕熱之氣鬱蒸不散,身生赤游丹毒,俗謂之赤流,片片如胭脂塗染,皆腫而壯熱。若毒入腹者,則腹脹硬氣,以致殺兒,此因洗浴而得也。

若肌肉寬緩,腠理開泄,包裹失宜,復為風邪所乘,而身生白流,皆腫而壯熱也,或增寒壯熱,鼻塞腦悶,或上氣痰喘,咳嗽吐逆,種種之疾皆因洗浴脫著而得也。為兒父母宜鑒之哉。

這段話的意思,是或者濕熱熏蒸,致使邪氣內陷,或者腠理開泄,風寒直入,都可能給孩子帶來健康方面的嚴重隱患。

《陳氏小兒病源方論》在養生保健方面提出的論點,一個是比較全面,一個是經過了千年的實踐檢驗,所以對我們養孩子來說,顯得彌足珍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