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土」也是一種中醫流派,「吃土」補的是什麼?
中醫上真有這麼一個流派——補土派,專註於如何「吃土」。土為五行的元素之一,脾胃屬土,所以中醫的「吃土」即是補脾胃。中醫自古重視脾胃,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較為詳細的論述,但側重於對脾胃的生理、病理和病因的記載。
漢代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也貫穿著「保胃氣」的重要原則和治法方葯。但是此前諸家都沒有對脾胃進行系統論述,也沒有把脾胃提升到中醫學裡應有的地位。
到了金元時代,「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在吸收前人經驗基礎上,認為內傷脾胃,則百病由生。他重視脾胃,認為一切外感、內傷的因素都可以損傷脾胃,脾胃損傷也是一切外感、內傷病的根源。
元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來源,是人得以生存之根本。元氣雖然來源於先天父母所賜,一旦出生,則依賴後天水谷之氣的滋養。而水谷的運化主要靠脾胃。
因此,脾胃至關重要,是元氣之本。脾胃健壯則可保障元氣持續充盛,生命活動長久不衰。一旦脾胃受傷,水谷之氣不能正常運化,就會導致元氣虛損。
這必然影響人體的生命活動,導致疾病滋生。因此,李東垣特彆強調脾胃為元氣之本,脾胃虛損是百病發生之源,這一點繼承並發展了前人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