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患手足口病的原因及預防措施,來看看!

患手足口病的原因及預防措施,來看看!

氣溫轉暖,手足口病已進入發病季節。為了讓更多的家長朋友們做好今年手足口病的預防準備,今天我們一起聊聊關於手足口病的那些事兒。

什麼是手足口病?得了手足口病就意味著病情危重嗎?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於學齡前兒童,尤其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顧名思義,就是患兒的手、足及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現斑丘疹或皰疹,部分患兒伴有發燒、流口水、食欲不振等表現。

多數患兒1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病情進展迅速,可出現腦炎、腦幹腦炎、肺水腫、肺出血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20多種腸道病毒均可引發手足口病,其中以腸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較大,家長朋友們仍需提高警惕。

如何判斷病情是否加重?

如果患兒出現持續高熱不退、精神差、嗜睡、煩躁、容易驚跳、頭痛、嘔吐、肢體抖動或無力、出冷汗、四肢末梢濕冷等情況,表明患兒病情可能正在進展加重,請儘快及時就診於正規醫院接受治療。

網上說最近流行一種病叫皰疹性咽峽炎,這個病比手足口病還要厲害,是這樣嗎?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不同的是,皰疹性咽峽炎不會出現手、足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皮疹,但是我們不能說皰疹性咽峽炎就一定比手足口病還要厲害,因為疾病的嚴重程度還與病毒的毒力、複製量以及被感染者的個體差異有關。

手足口病通過哪些途徑傳播?

家長朋友們總覺得手足口病防不勝防,是由於手足口病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可傳播疾病。病後1周內的傳染性最強,病後數周仍可從糞便中排出病毒。手足口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多樣,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及密切接觸傳播,也就是說,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奶瓶、玩具等均具有傳染性。

如何做好手足口病的預防準備?

第一,避免接觸手足口病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所以要盡量少帶孩子去人口密集的遊樂園、游泳池等公共場所。

第二,發現自己家孩子、親戚朋友家孩子或者幼兒園以及學校的同班同學出現口腔皰疹,手、足以及臀部出現皮疹,一定要及時就醫;對於居家隔離的患兒應注意消毒、隔離,及時就醫,有效預防傳染病的傳播。

第三,預防手足口病,我們有十五字口訣——勤洗手、常通風、吃熟食、喝開水、晒衣被。

第四,建議接種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發生。

溫馨提示

關於接種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

接種對象

建議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的接種對象為≥6月齡且≤5歲的易感兒童,越早接種越好,鼓勵在12月齡前完成接種程序,以便儘早發揮保護作用。其中不同廠家疫苗的接種年齡範圍不同,可參照相關產品的說明書進行。

接種程序

有接種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意願的接種對象,應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批准的具有疫苗接種資質的預防接種單位進行疫苗接種。基礎免疫程序為2劑次,間隔1個月。是否需要加強免疫,暫未確定。

禁忌症

如果已知對疫苗任何一種成分過敏者,發熱、急性疾病期患者及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患者不得接種疫苗。

對於患有血小板減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未控制的癲癇患者和其他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如格林巴利綜合征等,應慎重考慮是否接種該疫苗。

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可以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嗎?

現階段暫不推薦。建議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與其他疫苗接種間隔2周以上。

接種了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就能100%預防手足口病嗎?

1、同其他疫苗一樣,接種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不一定產生100%的保護效果;2、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是我國自主研發上市的疫苗,可有效預防EV71相關手足口病發病、重症和死亡,但對其他腸道病毒無交叉保護,不能起到預防其他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的作用;3、接種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與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應至少間隔1個月,以免影響免疫效果。

目前,手足口病已進入發病季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將手足口病防控核心信息設置為熱點提示的榜首。家長朋友們仍需提高警惕,及時就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連再見也不說 的精彩文章:

TAG:連再見也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