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埋藏在明朝寺院中500年的十壇酒,打開後酒香四溢,那到底能不能喝?

埋藏在明朝寺院中500年的十壇酒,打開後酒香四溢,那到底能不能喝?

各位網友好,歡迎來到本期的食神佳話,這10壇酒發現於寺廟,準確說是在寺廟旁邊的商業街區挖掘出的,所以有專家猜測是明代某商家的藏酒。這是明朝大太監王瑾捐了住宅修建的,當年利瑪竇來中國時曾住在這裡,其具體地址位於今南京三山街一帶,大約在水游城後面到王府園一片

《南京晨報》當時對承恩寺的考古過程,進行了跟蹤報道,其中特意拿出很大篇幅介紹了這10壇500年的白酒。根據報道,這些白酒是在一個灰坑中被發現的,挖掘出土時,10個酒罈呈坡面形疊積堆放,酒罈高約40cm。一開始,考古人員以為這只是些空酒罈,畢竟已經500年過去了,即便當時裝滿了酒,現在也應該沒有了。

但是,當其中一個酒罈被打開時,一股濃郁的酒香瞬間爆發出來,再打開其他酒罈也有酒香飄出來,很快考古工地被蔓延的酒香覆蓋,吸引了工地上的人都來圍觀。當時有位圍觀的民工開玩笑要喝一口,但是被人制止了。朱棣遷都北京後,南京雖不再是明朝的國都,但作為留都仍保留了五府六部這一套中央機構,兩邊的官員也常有來往。王瑾作為南方人,對於南京和北京兩地的氣候,自然是更喜歡南京。於是,他選擇在南京城的鬧市區(今水游城一帶)建造豪宅

王瑾去世後,當時的司禮監太監陳祥等人,景泰二年(1451年)奏請將王瑾舊宅改為寺,且乞賜額名,明景帝准奏並賜額「承恩寺」。 據明南翰林院士王與的《承恩寺記略》載:「承恩禪寺在南京舊內之旁,前御用監王公瑾之故第。公既歿,改宅為寺,敕賜今額。而復裒其餘資,加繕治

白酒的保質期很多人都認為越陳越好,其實不全是這樣,密封好的酒經過長時間的貯存,質量會變得溫潤如玉。口感溫柔爽滑,喝到肚子里雖然不辣卻特別容易上頭。白酒經過長時間的存放會生成化學反應。產生多種脂類物質,脂類物質會和盛酒的容器產生反應。這種反應人們並不知道是好是壞,所以最好還是不要嘗試喝。10壇白酒,有一些已經變形進水。混入了泥土,這樣的酒已經變性變味,所以就算沒有毒也是有菌的。

歷史上,中國的釀酒技術是世界領先的。釀造酒方面,黃酒是漢族的民族特產,屬於世界三大釀造酒,其他兩種是葡萄酒和啤酒。蒸餾酒方面,據考古發現證明,中國是最早發明蒸餾技術的國家。

最晚在宋代的時候,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液態蒸餾法,而到元代時,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固態發酵蒸餾法,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代始創其法,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汽上……味極濃洌,蓋酒露也」。因此,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明代寺廟中挖出的,完全有可能是酒精度在40度以上的燒酒。

十壇酒符合上述條件,不僅能喝還是稀世之寶鑽石存久遠,好酒永飄香,好了本期節目就到這我們下期再會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神佳話 的精彩文章:

TAG:食神佳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