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新研究:性別差異越大,物種越可能滅絕!

最新研究:性別差異越大,物種越可能滅絕!

本周《自然》在線發表一篇論文稱,性別差異越大,物種滅絕的可能性也許就越大。

考慮到性選擇,在一個物種中,某些成員因為擁有有助於吸引配偶或增強繁殖競爭力的特徵,因而擁有更高的繁殖成功率。這可能導致兩性之間出現明顯的身體差異,即「兩性異形」。一些研究認為性選擇可以提高適應率,增強物種抵抗滅絕的能力。另一些研究則認為誇張的性別特異性特徵的成本會增加滅絕風險。但是,這兩類研究都存在局限,因為它們只考慮了現存物種——依賴於滅絕風險指標而非實際物種。

有鑒於此,美國史密森尼學會的Gene Hunt及同事將目光轉向豐富的介形蟲化石記錄——這個物種從4.5億年前出現,一直延續至今。介形蟲也稱種子蝦,是小型甲殼類動物,兩性異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雄性介形蟲一般會長出較細長的殼,殼內長著較大的性器官,發達的精泵或許可以提高射精質量。

作者研究了密西西比東部晚白堊世(約6600萬-8400萬年前)的93種介形蟲,發現兩性異形差異較大的物種,其滅絕率更高,最高可達兩性異形差異最小的物種的10倍。原因可能在於,對生殖投入較多的雄性介形蟲可用於其它生存功能的資源就變少了。作者總結表示,如果其它動物也有此趨勢,那麼在保護風險物種時,應將激烈的性選擇考慮在內。

(見習編輯:於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世界關注中國「新時代」

TAG: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