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沙角庵、四眼橋、旌表坊、古樓隘,南康那些有歷史的建築還記得嗎?

沙角庵、四眼橋、旌表坊、古樓隘,南康那些有歷史的建築還記得嗎?

唐江鎮沙角庵

沙角庵地處唐江鎮石板頭街618號,建於明代,佔地面積約700平方米,全庵為磚木結構,懸山頂,坐東朝西。面闊13米,進深32米,高8米,正面門楣石刻橫書「中流砥柱」四個大字,兩端飾有人物、花卉、龍鳳等圖案的木雕,大廳頂部飾有彩繪,現已殘缺剝落,廳內排列有康爺、羅漢等神像。

在千年古鎮南康市唐江鎮唐江大橋北岸,有座建於唐朝末年的康王廟,當地百姓稱之為沙角庵。巨大石門橫額上書「中流砥柱」四字,書法遒勁有力,門口兩側有紅石門框,上聯為「據章貢上游蛤陂襟繞梅江靜」,下聯為「奠衡廬正脈猶障屏開庾徼深」,均為精雕細刻而成,刀法功力深厚。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每逢重陽節,這裡定會舉辦大型廟會,人們走高蹺、玩獅子、舞龍燈,極其熱鬧,沙角庵也因此名聲大振,成為南康一大景點。而今,隨著時間的推移,輝煌的沙角庵昔日風貌不再,破舊不堪,實在令人惋惜!

蓉江鎮四眼橋

四眼橋舊名「舒家橋」,地處蓉江鎮嶺背村。用紅條石砌築,五墩四孔跨稍江。橋長49米,寬4米,高7米,拱跨10米。始建於明成化(1465~1487年)年間,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毀於火,知縣胡希顏率義民王瓊等重建,三十一年(1552年)竣工。

太窩天主教堂

太窩天主教堂地處太窩鄉太窩村禾場,始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窩天主教堂有經堂、鐘樓及宿舍、廂房、膳廳等附屬房,磚木結構,總佔地面積1392.58平方米。太窩天主堂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清光緒34年(1907)重建。聖堂名"聖母堂",由經堂、鐘樓、附屬房三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840平方米,其中經堂建築面積636平方米,可容納千餘人。此外,意籍江督烈神父在任時建有亞納女堂。同時,創辦亞納會,培養教會婦女傳教人才,入會發願即為修女,法籍安文思神父在任時建經書學一所,教會醫院一所,抗日戰爭時,原贛州教區修道院一度搬遷太窩裡,同時辦有育嬰堂。

由於長期的使用和風雨的侵蝕,90年代太窩裡天主堂陳舊不堪,幾成危房,教友不能在此祈禱和望彌撒,這種情況得到了教區主教和省天主教兩會的高度重視,吳任珍主教和省兩會秘書長舒孜漢教友幾度前來視察,並把維修太窩天主堂的工作擺到這件事日程上來。2003年3月,派神父到贛州,主持維修太窩天主堂的工作,並成立修堂小組,積極籌劃和醞釀,2001年5月派任維虎神父主持太窩天主堂的一切教務,2001年11月修復竣工,並在2003年元月1日舉行復堂紀念聖教傳入太窩裡180周年隆重慶典。

蓉江鎮旌表坊

旌表坊地處蓉江鎮旭山嶺東端。據同治七年(1868年)修《南安府志》載:嘉慶三十一年(1552年)冬,廣東和平岑岡的李文彪流劫大余、南康、崇義,都御史張督兵討之。南康邑人王貫魁輸粟一千六百石,題奉旌表。旌表坊即為旌獎邑人王貫魁輸物助戰有功而立。坐東朝西,紅石結構,前後置夾桿石,石制斗拱,高7米,寬2米,額坊間刻有精美的龍鳳等浮雕圖案。原為四柱三間二樓,今僅存左次間。原址在縣城西街51號。1987年9月遷至今址。

朱坊古樓隘

地處今朱坊鄉新民村,建於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此地古時為鄉邑出入通衢,可抵上猶縣黃埠。隘口建望樓一座,佔地面積49平方米。磚木結構,懸山頂,三層。樓通高9米,可登臨,望樓門楣上嵌有石額,刻文曰:「古樓隘」

旭嶺書台

旭嶺即九日嶺,是南康的風水山。至今流傳著一個傳說。宋時縣主薄陳升之妻,受贈虎國夫人,有一次「夢有衣冠之人來謁」,怪問之,告曰:吾九日山神也。久而久之夫人生子,席上有蛇蛻殼之異狀,因合九日二字為旭,故世人均信之。縣誌記載,孩子長大成人後,到了宋神宗時,竟被拜為相。陳升死後,謚號為秀公,當時縣城衙門前建有「秀公坊」,以思其德而立。歷史上山頂曾建有旭山亭,後建祠,三樓之高,規模雄偉,號稱當時南康第一山,每每可見山之空缺處有白雲飄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康說 的精彩文章:

情書很短!愛你,南康!

TAG:南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