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日本兵每天吃什麼?簡直跟我們天壤之別!
古代日本的軍糧十分落後,在豐成秀吉時代才開始有了相對制式的軍隊伙食,在明治十年(1877年)征討叛亂的熊本鎮台的「西南戰爭」中,日本陸軍首次從採購牛肉罐頭開始發展出士兵「攜帶口糧」。當時,日本陸軍的口糧包括包括六塊餅乾和一塊干松魚。中國有種錯誤的看法,就是二戰日軍的口糧很差。整個抗戰中,在中國戰場上的日軍口糧是相當不錯的。除了少數日軍因為孤軍深入導致後勤極度困難,基本不存在吃喝艱難的情況。
在抗戰之前,其實日本國內並不很富裕,尤其大部分農村地區也比較貧困。普通農民青年平時也就吃吃雜糧飯和蘿蔔,各種節日期間才能吃糙米飯和魚肉,至於鮮肉,雞蛋和精米是很少吃的,而日本士兵的伙食標準明顯高於普通日本人,基本相當日本國民中小康之家的水平。米飯管夠,每天都有肉吃,副食也相當豐富。即使在日俄戰爭中作戰的部隊,一天也是早中晚三頓。主食全部是米飯,早飯一般是腌菜,午飯和晚飯則正正經經吃鮮肉,雞蛋或者罐頭肉,也就是每天兩餐必須有肉吃。
他們每天的副食基本就是腌菜,味增,蔬菜。一周僅有四頓飯有葷腥,而這些葷腥不過是 所謂的豆腐豬肉湯,鹹魚,魚乾這類最低層次的副食。在日軍控制區,日軍基本就是赤裸裸的搶劫,每到一處就把中國農民的牛,豬,羊,雞,鴨掃蕩一空。日軍相當喜歡吃中國的雞肉,也許是因為中國農民養雞很多的原因。
所以日軍的鮮肉種類很多,有中國農民飼養較多的雞魚豬肉,也有隨意殺死中國農民的耕牛得到的牛肉,以及中國北方較多的羊肉,南方較多的鴨肉等等。雖然抗日戰爭時,日軍比我們吃的好,但是吃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取得了勝利,把這些入侵者趕回了他們的老家。
※她是日本最美女人,老公一手策劃甲午戰爭,耍詭計讓中國割地賠款
※北大校長鬍適,他的後代子女今何在?一個更比一個有出息
TAG:微風宜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