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蒙古部先輩曾在279年前游牧青海海晏地區9年之久
四月的中原,花兒吐艷、柳枝婀娜,碧水傳情、山巒疊翠處處芳菲浸染。四月的南陽,思念如風,盎然的春意里掠過,奼紫嫣紅的季節充滿了那達慕的歡樂。4月25日,我們在南陽等您!首屆中原那達慕歡迎祖國各地的同胞和朋友們!
主 辦:南陽市蒙古族歷史文化研究會
邀請協辦:青海蒙古族研究會文化傳承部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清廷命阿拉善郡王阿寶,自賀蘭山遷徙到青海博羅充克河源(今湟水源頭海晏縣三角城)游牧,至此,阿拉善旗進駐今海晏縣境內。
回望故鄉
天堂里的媽媽2
阿拉騰傲刀
00:00/04:30
清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阿寶以海晏面積窄小爲由,請求駐烏蘭穆倫(今大通河上游)及額清納河界未准,允許其回阿拉善舊牧。至此,阿拉善旗在海晏駐牧9年後,於公元1734年以返加寧夏阿拉善地區。該遺址即建於這一時期。現地面建築已盪然無存,僅留其基礎尚可辨識。1988年5月19日由海晏縣公布爲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阿拉善旗王府遺址在海晏縣磚瓦廠西側烈士陵園北200米,遺址呈長方形,東西長200米,南北寬50米。遺址東西側曾遭破壞、灰層、灰坑、陶片暴露在外,出土部分柱頂石、條石現存放在海晏縣文化館。1987年省文物處在環湖考查時曾在王府遺址內發現「皇恩浩盪」石刻,裂爲兩半,上半塊長35公分,寬20公分,厚8.5公分,下半塊長27公分。
部分出土的石器
清朝初年,蒙古鄂爾多斯部額琳沁、固魯岱青游牧阿拉善地區,1649年因大札木蘇叛亂,所部移牧河套地區。公元167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衛拉特準噶爾部部長噶爾丹擊敗和碩特部鄂齊爾圖汗。1677年,顧實汗孫和羅理率和碩特余部廬帳萬餘,自新疆遷徙,途經青海大草灘,移牧阿拉善地區。阿拉善地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乃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康熙皇帝賜給阿拉善旗和碩特親王的祖先和羅哩的牧地。公元1697年清廷封和羅哩爲多羅貝勒,授紮薩克印。公元1709年和羅哩去世,其第三子阿寶被封爲郡主。公元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設旗編佐,正式設置阿拉善和碩特旗。
阿拉善電視台來訪
阿拉善歷代王爺簡史
阿拉善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區,阿拉善境內的蒙古族由和碩特部、額濟納土爾扈特部、原籍外蒙古的喀爾喀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蒙古各部組成。從1679年和羅理被封為阿拉善和碩特旗第一代蒙古旗王到最後一代親王達理札雅,阿拉善和碩特共傳九代十王,歷時307年。
1.第一代札薩克王——和羅理(生年不詳,卒於1707年)。即巴顏阿布該阿玉什長子,號巴特爾額爾克濟農,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六年(1697年~1707年)在位10年。
2.第二代札薩克王——阿寶(約1686年生,卒於1739年10月)。和羅理三子。號孟根阿寶,康熙四十八年至乾隆四年(1709年~1739年)在位30年。
3.第三代札薩克王——羅卜藏多爾濟(生於1734年,卒於1783年8月)。阿寶次子,號博克達諾彥,乾隆四年至乾隆四十八年(1739年~1783年)在位44年。
4.第四代札薩克王——旺沁班巴爾(約生子1755年,卒於1804年)。羅卜藏多爾濟長子,號布爾罕諾彥,乾隆四十九年至嘉慶九年(1784年~1804年)在位20年。
5.瑪哈巴拉(約生於1760年,卒於1832年)。旺沁班巴爾胞弟,號阿其圖諾彥,嘉慶九年至道光十二年(1804年~1832)在位28年。
6.第五代札薩克王——囊多布蘇隆(生於1780年,1844年卒)。瑪哈巴拉長子,號葛根諾彥,道光十二年至道光二十四年(1832年~1844年)在位12年。
7.第六代札薩克王——貢桑珠爾默特(生年不詳,1876年卒)。囊多布蘇隆獨子,號呼畢勒罕諾彥,道光二十四年至光緒二年(1844年~1876年)在位32年。
8.第七代札薩克王——多羅特色楞(生年不詳,卒於1910年)。貢桑珠爾默特次子,號呼圖克圖諾彥,光緒二年至宣統二年(1876年~1910年)在位34年。
9.第八代札薩克王——塔旺布理甲拉(1870年生,1931年7月23日卒)。多羅特色楞長子,號烏魯希葉勒圖諾彥,宣統二年至民國20年(1910年~1931年)在位21年。
10.第九代札薩克王——達理札雅(生於1908年1月6日,卒於1968年11月28日)。塔旺布理甲拉長子,民國20年至民國38年(1931年~1949年),在位18年。解放後任旗長、寧夏省政府副主席、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巴盟盟長等職,於1968年去世(被迫害致死)
來源:網路
TAG:庫庫諾爾蒙古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