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是如何教育子女的?這些方法值得家長們學習

古人是如何教育子女的?這些方法值得家長們學習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須知孺子可教,勿謂童子何知。」「訓子須從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學初。」可見,古人是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的。

古人的家教有許多成功的例子,比如「岳母刺字」、「五子登科」等。家教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層出不窮。其中,許多例子早已流傳成為經典故事。

有的為了教育孩子明白一個道理,不惜付出較大的代價,可謂用心良苦。比較有代表性的,要算春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曾子「殺豬教子」的故事。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兒子哭鬧著要跟去。曾妻戲哄兒子說:「好乖乖別哭,你在家裡等著,媽媽回來殺豬炒肉給你吃。」兒子聽說有肉吃,便不隨母去了。曾妻從街上回來,見曾子拿著繩子在捆豬,旁邊還放著一把雪亮的尖刀,正準備殺豬呢。曾妻慌了,趕快制止說:「我同孩子說著玩的,並非真要殺豬呀!你怎麼當真了?」曾子語重心長地說:「你要知道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只會學父母的樣子、聽父母的教訓。今天你要是這樣欺騙孩子,就等於教他說假話和欺騙別人。再說,他還會從此覺得母親的話不可靠,以後再講什麼話,他就不會相信了,對孩子進行教育也就難了。你說這豬該不該殺?」曾妻聽後,十分後悔。於是一起動手殺豬,為孩子燒了一鍋香噴噴的豬肉。兒子一邊吃肉,一邊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有的注重環境教育和機會教育,其眼光和智慧著實令人敬佩。這方面的代表人物,當非戰國時期的孟母莫屬。先說環境教育。孟子小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母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孩子住這裡了!孟母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母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母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這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再說機會教育,就是「孟母斷織」的故事。孟子小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見他回來便問:「學習怎麼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回答:「跟過去一樣。」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就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孟子見狀害怕極了,問他母親:「為什麼要發這樣大的火?」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布一樣!」孟子聽後大驚,自此,從早到晚勤學不止,終成天下有名之大儒。

有的注重以訓誡來進行教育約束或以詩文來進行告誡勸勉。採用這種教育形式的往往是富貴之家或書香門第居多。比如北齊出身官僚世家的文學家顏之推寫《顏氏家訓》,清代學者朱柏廬著《朱子家訓》等,早已流傳為家教名篇。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諸葛亮,也給兒子諸葛瞻寫過《誡子書》,全文短短八十六字,即便如今讀來,仍閃發著智慧的光芒: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古人寫詩教子的故事很多。南宋詩人陸遊曾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書房,樂此不疲地啃讀詩書。窗外,北風呼嘯冷氣逼人,詩人卻渾然忘我置之腦後,靜寂的夜裡,他抑制不住心頭奔騰踴躍的情感,揮就了八首《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詩,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三首: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還有寫對聯教子的故事。明朝才子徐渭有一副家教奇聯:「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此聯妙在一個「好」字的讀音不同,語意雙關,耐人尋味。告誡兒孫要珍惜時間,趁早好好讀書,做一個知書達理的人。清代詩人蔣心餘有教子聯曰:「寶貴無常,爾小子勿忘貧賤;聖賢可學,我清門但讀讀書。」他將這幅對聯掛在祖宗牌兩旁,要子孫孫永遠記取不忘。

總而言之,古人很重視家教,也很講究方法,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十分寶貴的文化財富。《增廣賢文》有云: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借鑒古人的家教方法,做好現代人的家庭教育,使子孫後代更好的成長成才,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有意義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聯享升學與就業 的精彩文章:

TAG:新聯享升學與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