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餓山」遠眺密邑風煙

在「餓山」遠眺密邑風煙

農曆仲春之末,乘著晡時暖醺的西晒日頭,登上土城庄後,那座並非心儀、自然不曾預約的山巒,只為從更高的地方,看一眼春秋時的密邑舊址竟在何方,能不能透過歷史的風煙,去窺視一二那數千百年前勞動人民所居住的一個恬淡的家園。

地圖上的土城庄

其實,沂水的區劃,在隋唐之前,經常承受著更迭變遷的經歷,春秋戰國時,為莒、為魯、為楚、為齊各國所覬覦,經常被轉手玩弄於各諸侯國的掌股之間。而密邑,彷彿是藏在一株風雨飄搖中掙扎的大樹下,結出來的一枚果子,雖然小,甚至味道略微苦澀,但它兀自存在於峙密河畔,並因為「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而在中國歷史和文學中留下了淡然一筆。

土城庄背後所依靠的這座山,當地老百姓稱之為「餓山」,如此惡且俗之名,因起何處?帶著這樣的疑問,沿著沉積岩粉化而成的田畦攀援而上。

餓山西南向

先是速生楊、再是零零散散的馬尾松,當攀登上一個形如水滴樣的山頭後,發現通過一道長滿黃草的山樑子,勾連的是一座更為敦實渾厚的大山。黃草很深,細而挺括的草莖支棱著,將空氣切割成一縷縷嘶嘶吐著蛇信一般的風聲。再過幾個月,當一片葳蕤的本年生雜草再次長起來時,整條一二百米長的山樑子綠意披拂,波浪一般的滾動,自然不像是如今的黃龍脊的模樣。

餓山東南向

就在搭手瞭望間,驀然發現,這條黃草梁子像極了一條餓極了貪婪蠕動的舌頭。在它的左右各是一道略帶弧度的崗子,正是包圍著舌頭的口腮的樣子。而對面的峙山,當地老百姓一直稱作「吃山」,下面的一個因山得名的小村子也叫「吃山莊」,莫非不是與餓山因為在形狀、地緣上有著形似且隔河而望,而被當地人形象地附會出如此這般的名稱么?左右兩山崗也彷彿青龍白虎,河對面為案山、朝山位,本來莊子以北似乎是個好的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奈何當中這條山崗南北向突兀而出「破了風水」,行不得較大的美穴地,因此為惡,也許是「惡山」之名的另一個由來。

餓山伸出的舌頭

據村中一位大哥說,土城庄的來歷是很久之前,老一輩人在這塊地里選擇了比較好的一處地方,四周築起牆垣建立了這個村子;關於密邑的歷史,他也有所耳聞,上世紀在「家前」整地時還發掘出一些老磚之類的一些建築用材。至於再深一些的歷史傳說之類的故事,許多老年人都不知道,也說不上子丑寅卯來。

《左傳》記載,莒人歸共仲於魯,及密而死是也。《中國歷史地圖集》上也明確的標註了密邑處於此地的位置,而上世紀劉家店子也發掘出土過王侯一級的春秋大墓,這些都能為密邑的真實存在做出確切的佐證。從《左傳》載「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來說,密邑顯然沒有如此排場。

荒草萋萋的餓山崗

而土城庄,這個依水而居的古老村子,單看名稱中的「城」字來考量,是不是密邑在歲月的映照中,印在後來人們居住地上的顯影呢?只是因為風煙太盛,不能一時為我們所察知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三宮六院指的是什麼?這些古代常識你一知半解
春秋戰國秦國秦武王贏盪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