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古代打仗沒服從命令,但立了大功怎麼辦?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喜歡軍事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句話,很多人都以為這是電視劇根據劇情需要,虛構出來的一句話。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歷史上確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說。
古代打仗,因為通信不便,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很多情況下,前線戰況與後方皇帝預想的不一樣,當面對某些機不可失的機會時,有些將領會暫時忘記皇帝命令,擺脫後方掣肘,自主便宜行事,也就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來歷。
春秋時期,齊國人孫武寫一部兵法獻給吳王闔閭,闔閭十分高興,就請他為吳國練兵,藉以驗證其兵法的可行性。孫武將吳王后宮妃嬪集合起來訓練,這些嬌妾們不聽使喚,孫武下令斬殺兩個隊長,並對吳王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乃後,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不過一般情況,在古代很多將士統領還是會選擇聽取上面得命令的,這個原因說起來也是無奈。就拿宋朝來說,軍事制度中有一條「硬杠子」:依詔用兵。宋太宗尤為重視這條軍紀,每次作戰都會親自下發「陣圖」,嚴令前線將領必須依詔作戰,否則就是違詔。將領們也都小心遵從,因為只要依詔用兵,就算輸了也是皇帝的責任,而如果違詔用兵,贏了還好說,輸了麻煩就大了。話就說回來了,換作是你,你會選擇聽還是不聽呢?
但在古代封建主義下,你在厲害但你不夠聽話,所以你註定會死,就算現在沒事,當權者也會秋後算賬。其實想想也很好理解,就像是自己開公司一樣,有一個很有能力的主管,雖然很厲害但是不聽的你話,你難道不怕有一天他騎到你的頭上來嗎?這樣的人一般都是讓當權者所質疑的。
※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些國名怎麼來的,沒想到和肚臍有關
※人死後為什麼要蓋住臉,今天終於知道了,原來不是迷信!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