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逝世21周年,他教會了我們如何戰勝寂寞的命運
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
朗讀者:達瓦
「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顆星星。如果我會發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麼美好,那麼一切恐懼就可以煙消雲散
。
於是我開始存下了一點希望—如果我能做到,那麼我就戰勝了寂寞的命運。」————————
我在荒島上迎接黎明
文/王小波
在黑暗尚未退去的海面上燃燒著十萬支蠟燭。我聽見天地之間鐘聲響了,然後十萬支金喇叭又一次齊鳴。我忽然淚下如雨,但是我心底在歡歌。有一柄有彈性的長劍從我胸中穿過,帶來了劇痛似的巨大快感。這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時刻,我站在那一個門坎上,從此我將和永恆連結在一起。……
因為確確實實地知道我已經勝利,所以那些燃燒的字句就在我眼前出現,在我耳中轟鳴。這是一首勝利之歌,音韻鏗鏘,有如一支樂曲。我摸著水濕過的衣袋,找到了人家送我劃玻璃的那片硬質合金。於是我用有力的筆跡把我的詩刻在石壁上,這是我的勝利紀念碑。在這孤零零的石島上到處是風化石,只有這一片堅硬而光滑的石壁。我用我的詩把它刻滿,又把字跡加深,為了使它在這人跡罕到的地方永久存在。
在我小的時候,常有一種冰涼的恐怖使我從睡夢中驚醒,我久久地凝視著黑夜。我不明白我為什麼會死。到我死時,一切感覺都會停止,我會消失在一片混沌之中。我害怕毫無感覺,寧願有一種感覺會永久存在。哪怕它是疼。
長大了一點的時候,我開始苦苦思索。我知道宇宙和永恆是無限的,而我自己和一切人一樣都是有限的。我非常非常不喜歡這個對比,老想把它否定掉。於是我開始去思索是否有一種比人和人類都更偉大的意義。想明白了從人的角度看來這種意義是不存在的以後,我面前就出現了一片寂寞的大海。人們所做的一切不過是些死前的遊戲……
在冥想之中長大了以後,我開始喜歡詩。我讀過很多詩,其中有一些是真正的好詩。好詩描述過的事情各不相同,韻律也變化無常,但是都有一點相同的東西。它有一種水晶般的光輝,好像是來自星星……真希望能永遠讀下去,打破這個寂寞的大海。
我希望自己能寫這樣的詩。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顆星星。如果我會發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麼美好,那麼一切恐懼就可以煙消雲散
。
於是我開始存下了一點希望—如果我能做到,那麼我就戰勝了寂寞的命運。但是我好久好久沒有動筆寫,我不敢拿那麼重大的希望去冒險。如果我寫出來糟不可言,那麼一切都完了。
我十七歲到南方去插隊。旱季里,那兒的天空是藍湛湛的,站在小竹樓里往四下看,四外的竹林翠綠而又苗條。天上的雲彩又潔白又豐腴,緩緩地浮過。我覺得應該去試一試。
開始時候像初戀一樣神秘,我想避開別人來試試我自己。午夜時分,我從床上溜下來,聽著別人的鼻息,悄悄地走到窗前去,在皎潔的月光下坐著想。似乎有一些感受、一些模糊不清的字句,不知寫下來是什麼樣的。在月光下,我用自來水筆在一面鏡子上寫。寫出的字句幼稚得可怕。我塗了又寫,寫了又塗,直到把鏡子塗成暗藍色,把手指和手掌全塗成藍色才罷手。回到床上,我哭了。這好像是一個更可怕的噩夢。
後來我在痛苦中寫下去,寫了很久很久,我的本子上出現很多歪詩、臭詩,這很能刺激我寫下去。到寫滿了三十個筆記本時,我得了一場大病,出院以後弱得像一隻瘦貓。正午時分,我蹲下又站起來,四周的一切就變成綠色的。
我病退回北京,住在街道上借來的一間小屋裡。在北京能借到很多書,我讀了很多文藝理論,從亞里士多德到蘇聯的葉比西莫夫,試著從理論分析中找到一條通向目標的道路,結果一無所成。
那時候我窮得發瘋,老盼著在地上撿到錢。我是姑姑養大的,可是她早幾年死了。工作遲遲沒有著落,又不好意思找同學借錢。我轉起各種念頭,但是我絕對不能偷。我做不出來。想當臨時工,可是戶口手續拖著辦不完。剩下的只有撿破爛一條路了。
在天黑以後,我拿了一條破麻袋走向垃圾站。我站在垃圾堆上卻彎不下腰來。這也許需要從小受到熏陶,或者餓得更厲害些。我拎著空麻袋走開時卻碰上一位姑娘從這兒走過。我和她只有一面之識,可她卻再三盤問我。我編不出謊來,只好照實招了。
她幾乎哭了出來,非要到我住的地方去看看不可。在那兒,我把我的事情都告訴她了。那一天我很不痛快,就告訴她我準備把一切都放棄。她把我寫過的東西看了一遍之後,指出有三首無可爭議的好詩。她說事情也許不像我想的那麼糟糕。但是我無論如何也想不起那三首詩是怎麼寫出來的了。我還不是一個源泉,一個發光體,那麼什麼也安慰不了我。
後來她常到我這兒來。我把寫的都給她看,因為她獨具慧眼,很能分出好壞來。她聰明又漂亮。後來我們把這些都放下,開始談起戀愛來,晚上在路燈的暗影里接吻。過了三個月她要回插隊的老家去,我也跟她去了。
在大海邊上,有一個小村鎮。這兒是公社的所在地,她在公社當廣播員,把我安排在公社中學代課。
她有三間大瓦房,蓋在村外的小山坡上,背朝著大海,四面不靠人家,連院牆都沒有,從陸上吹來的風毫無阻礙地吹著門窗。她很需要有人做伴,於是我也住進那座房子,對外說我是她的表哥,蓋這座房子用了我家的錢。人家根本不信,不過也不來管我們的閑事。我們親密無間,但是沒感到有什麼必要去登記結婚。我住在東邊屋裡,晚上常常睡不著覺在門口坐著,她也常來陪我坐。我們有很多時候來談論,有很多次談到我。
看來寫詩對我是一個不堪的重負,可是這已經是一件不可更改的事情了。我必須在這條路上走到底。我必須追求這種能力,必須永遠努力下去。我的敵手就是我自己,我要他美好到使我滿意的程度。她希望我能鬥爭到底。她喜歡的就是人能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她的一切希望就系之於此。如果沒有不可能的事情,那麼一切都好辦了。
我不斷地試下去,寫過無數的壞詩。偶爾也寫過幾個美好的句子,但是沒有使她真正滿意的一篇。我好像老在一個貧乏的圈子裡轉來轉去,爬不出去。我找過各種各樣的客觀與主觀的原因,可是一點幫助也沒有。她說我應該從原地朝前跨一步,可是我動彈不得。
我就這麼過了好幾年。有時挎著她的手到海邊去散步時我想:「算了吧!我也算是幸福的了。她是多麼好的伴侶。也許滿足了就會幸福。」可是我安靜不下來。我的腦子總是在想那個渺茫的目標。我常常看到那個寂寞的大海。如果我停下來,那麼就是寂寞,不如試下去。
昨天早上,校長讓我帶十幾個學生去趕大潮。我們分兩批到大海中間的沙灘上去挖牡蠣,準備拿回去賣給供銷社,給學校增加一點收入。下午第一批學生上船以後,忽然起了一陣大風,風是從陸上吹來的。這時潮水已經漲到平了沙灘,浪花逐漸大起來,把沙洲上的沙子全掀了起來。如果浪把我們打到海里,學生們會淹死,我也可能淹死,淹不死也要進監獄。我讓學生們拉住我的腰帶,推著我與大浪對抗。我身高一米九〇,體重一百八十斤,如果浪卷不走我,學生們也會安全。
小船來接我們時,浪高得幾乎要把我浮起來,一浮起來我們就完了。小船不敢靠近,怕在沙灘上擱淺,就繞到下風處,我把學生一個一個從浪峰上推出去,讓他們漂到船上去。最後一個學生會一點水,我和他一起浮起來時,他一個狗刨動作正刨在我下巴上,打得我暈了幾秒鐘,醒過來時幾乎灌飽了。我再浮上水面,小船已經離得很遠。我喊了一聲,他們沒有聽見,我又隨浪沉下去。再浮到浪頂時,小船已經搖走,他們一定以為我淹死了。
我在海里掙扎了很久,陸地在天邊消失了。我一個勁地往海底沉,因為我比重太大,很不容易浮起來。大海要淹死我。可是我碰上了一條沒槳的小船在海上亂漂。我爬上船去。隨它漂去。我暈得一塌糊塗,吐了個天翻地覆。天黑以後,風停了。我看見這座大海之中的小孤島,就遊了上來。
我在荒島上迎接黎明。我聽到了金喇叭的聲音。在這個荒島上,我寫出了一生中第一首從源泉中湧出來的詩,我把它刻在了石頭上。
在我的四周都是海,閃著金光,然後閃著銀光,天空從淺紅變作天藍。海面上看不見一條船。在這小島頂上有一座玩具一樣的龍王廟。也許人們不會來救我,我還要回到海里,試著自己游回岸上去,但是我並不害怕。我不覺得餓,還可以支持很久。我既可以等待,也可以游泳。現在我願意等待。於是我叉手於胸站在小島頂上。我感到自豪,因為我取得了第一個勝利,我毫不懷疑勝利是會接踵而至的。我能夠戰勝命運,把自己隨心所欲地改變,所以我是英雄。我做到了第一件做不到的事情,我也可以接著做下去。我喜歡我的詩,因為我知道它是真正美好的,它身上有無可爭辯的光輝。我也喜歡我自己造出的我自己,我對他滿意了。
有一隻小船在天邊出現,一個白色的小點,然後又像一隻白天鵝。我站在山頂上,把襯衫脫下來揮舞。是她,獨自劃著一條白色的救生艇,是從海軍炮校的游泳場搞來的。她在船上揮著手。我到岸邊去接她。
她哭著擁抱我,說在海上找了我一夜。人們都相信我已經淹死了,但是她不相信我會死。我把她引到那塊石頭前,讓她看我寫的詩。她默默地看了很久,然後問我要那片硬質合金,要我把我的名字刻上去。可是我不讓她刻。我不需要刻上我的名字。名字對我無關緊要。
我不希望人們知道我的名字,因為我的勝利是屬於我的
。
本文摘自王小波《綠毛水怪》,由新經典文化獨家授權發布,圖書將在2018年4月底上市,敬請期待。
王小波其它作品推薦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本書為王小波雜文代表作,王小波終其一生思考著並快樂著,他以獨有的調侃的筆調完成了對自由與理性的反思與書寫。書中對女權主義、科學與迷信、同性戀、小說創作、知識分子等話題進行剖解,展現了一座智性的迷宮,讓讀者從他那裡學會如何獨立而自由地思考,真切地體會到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應有的尊嚴與自由。這種觀點在上世界九十年代點爆了一代人的青春,放在當下,依然具有鮮活的感染力。
《愛你就像愛生命》
《愛你就像愛生命》是王小波留給世人最全面的書信作品。相比小說和隨筆的字斟酌句,這些不加掩飾、發於肺腑的信讓我們讀到了更為真實的王小波。寫給愛人李銀河的信看到了他的熱烈純真,寫給朋友的信了解到了他對世事的感悟……文字集有趣、深情、思考於一身,讓人動容。《愛你就像愛生命》真實展現了王小波閃耀內心世界,是一部超越情書之上的愛情經典。
《黃金時代》
本書收入王小波頗負盛名的三篇小說《黃金時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其中《黃金時代》獲第13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故事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為背景,正面書寫對「性愛」「自由」的追求,反思人的生存現狀,並彰顯了人性中的自由與本真。王小波說:「寫《黃金時代》用了我很多時間和才華,寫得很精緻,傾注了我對小說的許多想法。」
《沉默的大多數》
本書收錄了王小波的雜文代表作,他以卓越的文采,眾醉獨醒的姿態對社會道德倫理、國學與新儒家、個體尊嚴以及小說、藝術等方面進行了酣暢淋漓的剖析,表達了有理有趣的觀點。時隔二十年,依然如同清流一般,讀來讓人沉思,讓人捧腹,讓人拍案叫絕。王小波說: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我開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麼,但我總得申明我的態度,所以就有了這本書——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數。
《我的精神家園》
王小波經典雜文集。話題大多涉及他對生活方式、電影等的看法以及國外見聞的思考。他以平民的視角,平民化的寫作方式,犀利的批判意識,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純粹的精神家園。
《紅拂夜奔》
《紅拂夜奔》借隋末大將軍李靖和楊素家妓紅拂的風流韻事為藍本,以現代人的眼光去觀照歷史,表現知識分子在反智社會中的尷尬處境。在歷史與現實,虛幻與真實的紛繁交錯中,小說看似荒誕,卻處處體現著對現實的反諷,對自由、趣味的嚮往。正如王小波在序言中所言:「我寫的是內心而不是外形,是神似而不是形似。」
《革命時期的愛情》
《革命時期的愛情》是一本關於性愛的書。性愛受到了自身力量的推動,但自發地做一件事在有的時候是不許可的,這就使事情變得非常的複雜。故事講述了在充滿狂熱與盲目的時期,個體對純真的愛情、性愛的追求。王小波說:我知道,有很多理智健全、能夠辨別善惡的人需要讀小說,本書就是為他們而寫。
《白銀時代》
王小波巔峰之作,一曲關於未來的狂想曲,一個關於未來世界的黑色預言。本書收錄了他的三部經典小說:《白銀時代》《2010》《2015》。作者用兩條線來敘述,一條線描寫蹲派出所、挨鞭刑的畫家、小說家,以及他們不同尋常的愛情;另一條線則描寫他自己作為未來的史學家,因為處世要遵循治史原則而犯下種種「錯誤」,他回到原來的生活、身分,成了沒有任何慾望的「正常人」。這兩套敘述時時交叉、重合。在所謂的寫實與虛構的衝突里,作者創造出任由它穿插、反諷、調侃和遊戲性分析的情境來。
與其說這是對未來世界的預測,不如說是現代生活的寓言,是反烏托邦故事。主人公生活的未來世界不僅不比現在更好,反而變本加厲地發展了現代生活中的荒謬。
《萬壽寺》
《萬壽寺》是王小波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是王小波奇想與荒誕的結晶。本書的主人公王二的遭遇和唐代傳奇人物薛嵩、紅線的遭遇古今交錯,講述了關於現在、過去、自我、記憶,穿越時空和地域的故事。作者以借古喻今的手法,自由奔放的想像力,收放自如的敘述技巧,構築了一個虛擬、魔幻、詭異的時空世界。通過一段段荒誕有趣的故事,展現了作者對中國歷史和中國人性格的獨到解析,同時影射了當代的現實弊病。
《尋找無雙》
《尋找無雙》是王小波的長篇小說處女作,本書通過王仙客從山東到長安,尋找表妹無雙的故事,借用古代傳奇為故事藍本,融合現代元素,用歷史反哺小說,通過王仙客的尋找之旅,來講述一個卡夫卡式不斷碰壁、不斷突破各種障礙的荒誕故事。思維的快樂則是人生樂趣中重要的一種。本書就是一本關天智慧,更確切地說,關於智慧的遭遇的書。
《夜行記》
初讀小波《夜行記》時的印象,對於其中天馬行空的想像、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都非常喜歡,有點不解其意的是那具綠蔭中的白骨。我曾問過小波,他要表達什麼,他的回答語焉不詳。後來我感悟到,這就是成功藝術家與一般藝術愛好者的區別之所在:他們必定是對事物有一點與眾不同的感覺,這才能成就一篇感覺奇特的小說、一幅色彩奇妙的畫作、一首旋律奇妙的音樂。
——李銀河
王小波經典代表作,收錄了王小波的《我的陰陽兩界》和《未來世界》兩個中篇小說。逝世二十周年精裝紀念版,自我對話式風格小說,充滿對現實赤裸裸的諷刺。
————
二十一年前,王小波永遠離開他所愛的人,和愛他的讀者。
但直到今天,仍有許多作家、思想者和普通人,聲稱王小波教會他們自由地思索和書寫。
王小波曾經寫給李銀河:「你是非常可愛的人,真應該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其實,用王小波自己的文字,便足可以證明,他就是那個最好的人。
翻開王小波的一本書,把最觸動你的一句話寫在文末留言里。
點贊數量最靠前的21個人,就能獲贈一本王小波的作品。
新周刊,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
※為什麼偵探都愛喝威士忌?
※中國人為何迷戀數字卻學不好數學?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