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吃大喝愛上火,不怕!胡姐教你簡單食療方子

大吃大喝愛上火,不怕!胡姐教你簡單食療方子

這幾天放假,大家有沒有吃多大魚大肉、煎炸燒烤等熱性食品?是不是有不少人都出現便秘、喉嚨痛、口腔潰瘍等上火的情況?

胡姐教你滅掉身體里的這個「火」。

GIF

看看你是上的什麼火

從中醫來說,「火」可以按照臟腑辨證分 5 種,可以根據下表看看自己屬哪種:

肝:目赤、易怒、肋痛、口苦

胃:口臭、牙齦腫痛、胃腹脹痛;

心:發熱,口渴,心煩,失眠,便秘,尿黃,口舌生瘡

肺:咳喘、痰黃;

腎:小便熱灼、腰脊酸軟、耳鳴。

5 種食物,對應體內的不同火

1

肝火——目赤、易怒、肋痛、口苦

內擾於肝的一種病理現象。多由於情志不遂、郁而化火、嗜食肥甘油膩而化火或其他臟火累及肝臟所致。

臨床表現多見目赤、易怒、頭痛、脅痛、口苦、吐血、咯血、睡眠不好、小便黃赤等症。

面對肝火旺的情況——

首先要在生活上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科學地宣洩和疏解,不要將生氣的事反覆「溫習」,自己氣自己。

其次,在飲食上,可以多吃點酸性食物,比如山楂、西紅柿、獼猴桃、葡萄、石榴等。

另外,像菊花、夏枯草等泡茶也能清肝火。

春天氣溫升高後,細菌、病毒也活躍,應多吃有利於調節免疫功能的食品,可常吃些野菜,比如魚腥草,它抗感染的功能就很好,焯一下,那種特別的腥味就可以去很多,再略加調料拌為冷盤。

2

胃火——口臭、牙齦腫痛、胃腹脹痛

胃火的產生,主要在於吃。油膩的東西吃得太多,容易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胃裡面留存的東西就會化熱、化火。另外,飯桌上喝太多高濃度的烈酒,胃的負擔也很重。

胃火通常表現為口臭、口乾、口苦、牙齦腫痛、胃脘灼痛、腹痛便秘等。實熱者容易表現為消谷善飢(容易餓),口臭、大便臭、乾結;虛熱者容易表現為飢不欲食(肚子餓但不想吃),沒胃口。

實火者多吃豆腐下火;

虛火者用石斛、沙參、麥冬煲湯養陰。

3

心火——發熱,口渴,心煩,失眠,便秘,尿黃,口舌生瘡

心火可以分虛實。如果是實火,通常有口乾、小便黃少、便秘等癥狀。而虛火常由血虛或陰虧所致,心陰不足就會出現陰不制陽、虛熱化火的情況,通常表現為低熱、盜汗、失眠等。

心火旺盛,需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大起大落。

飲食上可用以下調理:

(1)綠豆:味甘性寒涼,能解暑熱,除煩熱,還有解毒的功效。可以熬湯、煮粥或做成綠豆糕食用。但注意不宜與中藥同服。

(2)荸薺:味甘性微寒,有清熱解渴化痰作用,適用於熱病的心煩口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大便干、尿黃者。可以生食也可炒菜,還可以搗汁冷服,對咽喉腫痛尤佳。

(3)蓮子湯: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4)忌食辛辣油膩,戒煙戒酒。

4

肺火——咳喘、痰黃

肺熱的人一般表現為咽喉疼痛、口眼乾燥、咳嗽、咳痰。實熱者咳聲重濁,痰黃稠;虛熱者聲低氣怯,痰少或無痰。

清肺熱可以用這兩種食材:一種是梨子,另一種是荷葉。

梨子性寒、潤肺,可搗碎榨汁喝。

荷葉芳香、利濕、清肺熱、宣發濁氣。

在民間菜譜中,荷葉蒸雞、荷香東坡魚、綠豆荷葉粥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菜。

5

腎火——小便熱灼、腰脊酸軟、耳鳴

腎火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牙齒鬆動或疼痛。傍晚口乾、煩熱、失眠、盜汗,伴有腰膝酸痛或脛骨痛、足跟痛及遺精等,舌紅無苔。

1、赤小豆粥: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先將赤小豆煮開,再下粳米共煮為粥,服時加少許紅糖,每日兩次早晚服用,有降火之功效。

2.燈芯草6克,柿餅2個,水300毫升。將水煮剩100毫升,加白砂糖適量,溫服,柿餅可吃,每日兩次。此方有清降心火、清熱利尿之功效。

一道葯膳,下火無痛一身輕

五汁飲

治口乾、嗓子痛

材料:雪梨100克、荸薺50克、鮮蘆根20克、麥門冬10克、藕50克。

做法:

1.將梨切成塊,藕切成條,荸薺去皮切碎;

2.將麥門冬放入鍋中,加水煎15分鐘;

3.同時將梨、藕、荸薺一起放入榨汁機中榨出汁;

4.然後將煎汁與榨好的汁倒在一起,這道五汁飲就做好了;

5.每天早、中、晚各1次,每次1杯。

分析:五汁飲出自清代醫家吳瑭的《溫病條辨》,它最主要的功效就是治溫病,比如熱灼津傷而導致的口渴、嗓子痛、口舌生瘡、腹脹胃口差、口苦、唇乾舌燥等上火癥狀,喝下去見效很快。

脾胃虛寒的人,如一吃涼東西就不舒服、拉肚子的,就不宜服用了。

sdfd

如果嫌上面的方法麻煩,那麼還有一種最簡單的方法。

那就是「鹼生活恰瑪古換食療法」,輕鬆排毒,給身體做一次全面保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療 的精彩文章:

民間痛風食療驗方
講座速遞//食療套路多,中醫不背鍋

TAG:食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