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王莽是穿越者?
王莽作為一個儒生,長期研究文學而脫離實際,因此其思想往往偏向理想主義,缺乏現實的可操作性,其改革的口號也是「奉古改制」宣稱要恢復聖人的理想,這與之後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完全一樣。因此,很多歷史學家將其稱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共產主義者。王莽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對比20世紀原教旨共產主義的主張,實在是太像了。而他的結局,也和計劃經濟一樣,遭到了徹頭徹尾的失敗。
一、土地國有,禁絕土地買賣,最早的土改
自從商鞅明確土地私有制後,土地兼并作為一種新的社會問題開始登上了歷史舞台。很多世家大族會在災年之際通過高利貸的方式低價購買農民的土地,從而將大批土地集於少數人之手,形成巨大的地方割據勢力。到了西漢末年,這些士族的勢力已經十分龐大,宛若帝國內的一個個獨立王國,極大損害了中央權威,並造成了嚴重的貧富不均問題。
王莽建立新朝後,發誓要改變這一現狀,而他的辦法就是徹底廢除私有制,實行土地國有,此後私人再無土地產權,並無法將其自由買賣。王莽認為土地兼并、貧富不均的罪魁禍首全在於土地私有,可以買賣土地,現在土地一併收歸國家,自然也就杜絕了大戶吃小戶的問題。
取代土地市場交易的是由國家分配土地,王莽規定天下土地更名為王田,一律不得買賣,然後平均分給農民耕種,凡是一個家庭男丁不到8個而田地超過一井的,就把多餘的部分分給宗族和同鄉的人。
王莽的政策一出,立即在世族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他們紛紛予以堅決反抗,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能擊敗王莽很大程度就是依靠這群堅決反對王莽的世族。
二、控制市場供應,嚴控物價,最早的計劃經濟
除了土地改革,王莽還將定價權從市場轉移到了政府,此後,不再由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控制價格,而由政府全權包辦。他設立了五均官這一職務,他們的任務有三個,一是定期評定物價,稱為市平。二是控制市場供應,供給過剩時低價買進,供給不足時高價出售,從而換取巨額稅收。三是辦理貸款業務,四是鹽鐵專營,徵收專營稅。
《漢書.食貨志》記載王莽對於價格的管控無處不在,甚至連日用品都予以專門定價,其管控程度絲毫不亞於之後的計劃經濟。既然和之後的計劃經濟如此相像,那麼必會遭遇後者的問題。王莽剛推行政策不久,就引起了經濟大混亂,計劃經濟的缺點在於政府不若市場那樣,無法及時獲取供需關係的準確信息,其調控往往缺乏準確性,因此政府的定價往往與真實的供需關係相脫節,從而造成物資短缺。數千年後,蘇聯的技術和信息搜集能力遠強於古代,尚不能準確把握,更何況技術更加落後的漢朝?
此外,計劃經濟的另一大弊端就是掌握權力的官員容易利用國家權力進行腐敗,王莽的改革同樣如此,王莽任用的官員往往虛設賬簿,掏空國庫,大肆牟取私利,最後的結果就是,富人的財富沒有流入老百姓手上,卻流入了官員的腰包,不僅沒能均貧富,反而造成了更大的不平等。
三、頻繁更換貨幣,造成金融破產
王莽的最後一項改革就是通過不斷鑄造新貨幣的方式來廢除通貨膨脹,但由於其鑄造的貨幣品種太多(28種),因此造成了貨幣流通上的混亂,王莽前後四次變換幣值,鬧得百姓人心惶惶,市場交易完全混亂,王莽的改革讓政府的金融信用完全破產,並造成整個國家的大混亂。
這充分顯示出王莽缺乏基本的經濟常識,終歸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儒生。
王莽的改革,有著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他和之後的空想社會主義者一樣,致力於把先賢們的理想付諸實現,但遺憾的是,理想終歸不是現實,王莽的改革違背了經濟規律,遭到了當時世族和百姓的一致反對,最終在一片聲討之下黯然落幕,他的改革也被後人當成了一場瘋言瘋語。
王莽的教訓告訴我們,不管你的初衷有多好,但仍有遵循基本的客觀規律,違背實際的做法終歸是一事無成。因為王莽的改革措施實在是太超前了,遠遠超出了他那個社會環境應該孕育的思想。王莽的經濟改革,帶有十分鮮明的理想主義特徵,其土地國有、控制買賣、講究平等主義的思想與幾千年後的空想社會主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十六世紀歐洲人筆記下的大明王朝,是怎麼的?
※俄羅斯當年為何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
TAG:趣談古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