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7熱點研究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7熱點研究

BMC Infectious Diseases2017年熱點研究彙集。

Edward Spofford 5 Feb 2018

圖片來自論文

非原發母體感染造成的有癥狀先天性巨細胞病毒疾病: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

圖片來自論文

巨細胞病毒(CMV)是由被感染母體傳染給新生胎兒的一種疾病。儘管這種傳染病很常見並且通常無癥狀,但其相關數據十分稀缺。Hadar等人的研究比較了來自曾經感染過CMV(非原發性)和在妊娠前不久及妊娠期間感染CMV (原發性)母親的新生兒,並通過研究目前對於非原發感染新生兒的診斷,從而鑒定出妊娠期間導致新生兒患有先天有癥狀CMV的危險因素。

原發性母體CMV感染疾病的嚴重度更高。然而如果母體妊娠期間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服用藥物,則非原發感染新生兒患有癥狀CMV疾病比原發感染新生兒概率更大。

目前通過CMV-IgM抗體檢測CMV感染的方法尚不夠先進且低效。這一研究強調了對於更好的診斷工具的需求,特別是非原發CMV在母體患有其他併發症時顯著增加有癥狀CMV感染概率的情況下。

後續研究應關注非原發CMV感染的預防,以及如何改進診斷方法、新生兒篩查和干預。這將有助於防止原發和非原發CMV感染新生兒預後不良。

評估水痘在普遍兒童免疫實施之前對歐洲造成的負擔

圖片來自論文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是造成水痘的皰疹病毒,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弱病毒,然而水痘對特定國家造成的負擔卻很難準確測量。

為了支持水痘疫苗項目的開展,Riera-Montes等旨在量化水痘在歐洲範圍內造成的負擔,並系統性地總結了現存水痘抗體、初級治療、住院治療及致死率方面的流行病學數據。

儘管幾種水痘疫苗已在歐盟內獲得批准,但幾乎沒有成員國將其投入使用。在水痘普遍免疫計劃尚未開展的情況下,該病毒在歐洲每年感染550萬人,其中300~400萬人會看醫生,超過兩萬病人住院並且約有80人因為水痘感染而死亡。

儘管五歲以下兒童是水痘最易感染的人群,但成年患者卻有著更高的住院和死亡風險。雖然水痘並不被認為是一種嚴重威脅,但在社會水平上改善監管政策及相關醫療從而有效控制該疾病的需求卻十分明確。

評估美國寨卡病毒的實時風險

cc Ken Doerr

圖片來自論文

寨卡病毒在美國南部的爆發凸顯了寨卡病毒傳播早期指示的需求。Castro等為此設計了一項風險評估框架,其內容包括1)寨卡病毒輸入和傳播率的流行病學評估,2)寨卡病毒爆發模擬以及3) 通過對寨卡病毒的風險分析來測量其流行風險並決定公共衛生資源的戰略時間和空間分配。

該框架分析了寨卡病毒出現的概數,並證明這與歷史上登革熱和基孔肯亞熱的爆發相一致。該框架還發現寨卡病毒在都市地區的輸入風險較高,而南方區縣則面臨更高傳播率的風險。

公共衛生專業人士主要關心的是在寨卡病毒爆發期間他們所面臨的不確定性。該框架揭示了及時報告和準確檢測的重要性。如果大多數病例能夠迅速報告,決策者便可以允許病例聚集起來並進行適當的干預,同時也對其評估更有信心。

在寨卡病毒易發地區,一旦發現初始病例應迅速採取措施。而在風險較低的地區,延遲響應或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從而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恐懼或浪費資源。

針對肯亞維多利亞湖新月形小型農作物—畜牧生產系統中人和動物傳染病的綜合研究

圖片來自論文

被忽視的人畜共患病(NZDs)是造成熱帶和亞熱帶非洲貧民社區疾病的一個主要原因。這些疾病往往與其他傳染病同時地方性流行,從而造成複合且無法定量的負擔。

Fèvre等人進行了名為「人,動物及人獸共患病」(PAZ)的綜合研究,該研究利用了新的人類和動物共同採樣技術,並對幾種人畜共患病和非動物源病原體進行了檢測,從而從整體觀察一個社區,而不是僅僅按照「單一宿主,單一病原體,單一後果」的模式只關注風險最大的群體。

在病原大量寄生的社區內,大多數人都會接觸或感染人畜共患病。發展中國家常見的傳染病如瘧疾和艾滋病毒則可能會加劇人畜共患病的傳播並增加對人畜共患病的易感性。

研究顯示只有一小部分社區意識到傳染病可能是動物源的,突出表明了在發展中國家開展更多教育項目迫切需求。

PAV研究或許有助於理解動物傳染性病原體如何影響發展中國家地方性傳染病的生態學。作者期望這項研究中豐富數據集能幫助他們進一步探索特定病原體之間的關係。

HIV陽性男性中多重耐藥性革蘭氏陰性菌比例增加

圖片來自論文

多重耐葯革蘭氏陰性菌(MDRGNs)是造成常見醫療相關感染的全球性威脅。由於對MDRGN的傳播途徑了解甚少,Reinheimer等人研究了MDRGN通過性行為傳播的可能性。

研究在HIV陽性男性體內共檢測到35種MDRGN,其中最常見的是耐藥性大腸桿菌。重要的是,在HIV陽性男性中發現MDRGN的數量顯著高於HIV陰性男性。

這一結果揭示了一種預防MDRGN傳播的潛在方法,並表明HIV陽性男性更容易受到MDRGN感染。由於MDRGN感染的治療方法有限,阻止感染的性傳播或許很有意義。

此外重要的一點是消化道疾病和其他共同感染疾病的存在可能損害胃腸粘膜,不論傳播途徑為何都可能會影響MDRGN的傳播。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更安全的性行為不僅可以保護人們免受性傳播疾病病原的感染,同樣也防止了MDRGN感染。該結果是否適用於女性同樣具有研究價值。

預防蜱叮咬:一項智能手機應用程序評估

圖片來自論文

萊姆疏螺旋體病(LB)嚴重威脅人類且尚未有適用疫苗。由於控制蜱種群難以實現,因此需要採取預防措施來避免蜱蟲叮咬。鑒於智能手機應用程序(apps)在荷蘭已廣泛應用,Antonise-Kamp等人設計了一款名為「Tekenbeet」的APP(荷蘭語意為「蜱叮咬」)來吸引用戶並普及蜱蟲及其叮咬的相關知識。

應用程序已上線20個月,在此期間被下載了近4萬次。為了評估該APP的效果,作者要求用戶完成一項調查,來評估Tekenbeet使用率和滿意度,以及它對認識蜱叮咬可能產生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該APP增加了人們對蜱叮咬的了解,並增強了他們遵從預防措施的意願。

APP的使用代表了教育公眾傳染病(相關知識)的一種方式。事實證明,這能夠激勵許多人自身採取預防措施,有助於減少蜱叮咬的發生。這些發現還凸顯了APP在預防傳染病方面的廣泛性和有效性。

母親教育對全面兒童免疫接種的全球影響:系統評價和綜合分析

圖片來自論文

母親的教育與兒童死亡率下降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一種可能的關聯是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母親越有可能獲得更多的醫療和疫苗接種資源。

Forshaw等人進行了一項系統評價和綜合分析,以研究母親教育增加和疫苗接種之間的相關性。分析顯示,中學或更高等教育程度母親的孩子與未接受教育母親的孩子相比,全面接種兒童疫苗的概率高2.3倍。

然而,疫苗接種率和童年死亡率不僅與母親的受教育水平有關。受過教育的女性更可能鼓勵健康生活方式的選擇,從而降低兒童死亡率,不論疫苗接種情況如何。

該研究強調了在發展中國家,女性教育和性別平等現狀仍需要大幅改善。此外,雖然這項研究不能展現母親教育對於兒童疫苗接種的總體影響,但它表明了母親教育會對下一代產生積極影響,這一點應在制定提高疫苗接種率的衛生政策時考慮在內。

BMC Infectious Diseasesis an open access, peer-reviewed journal that considers articles on all aspects of the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nfectious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in humans, as well as related molecular genetics, pathophysiology, and epidemiology.

2016 Journal Metrics

Citation Impact

2.768 - 2-year Impact Factor

2.963 - 5-year Impact Factor

1.283 - 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 (SNIP)

1.560 - SCImago Journal Rank (SJ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MC期刊 的精彩文章:

父系基因組消除:一種奇特的生殖策略
始祖鳥標本的新發現

TAG:BMC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