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剛專欄】藥品和開關

【李剛專欄】藥品和開關

關注「語文濕地」,和七萬多熱愛生活的人一起,許生活一個美好未來!

藥品和開關

周五上午第二節,我講安全課。課題是「安全使用藥品」,主要內容當然是關注用藥安全,要認真閱讀說明書、謹遵醫囑之類。

在講到「取葯時,要仔細檢查藥劑師所給的葯與醫生所開的藥品是否相同」時,我舉了個例子。

有一次,我陪家人到醫院輸液。醫生開好藥方,我付了錢,去藥房取葯。已經輸了兩天了,每天都是這樣的程序。

藥房一進門是一條長長的玻璃櫃檯,將整間屋子一分為二,也將患者和藥師隔開,白大褂們在裡面忙,我們在外面等。在我的身後,靠牆的地上碼著幾摞紙箱。

到我了,還是前一天那個姑娘,很高冷,接過我手裡的藥方,左手捏著這張單子,右手按著滑鼠,眼皮一垂一抬,核對藥品。我靜靜等著。

她麻利地在玻璃櫃檯里取出針劑,又彎腰在櫃檯下摸出輸液器,然後抬起頭對我說:「去那個紙箱里拿兩瓶水。」

我順著她的目光在自己背後找到她示意的紙箱,結果裡面只有一瓶了。她又讓我打開另一箱取一瓶。

兩瓶生理鹽水放在櫃檯上,她用手把藥品撥拉一遍,核對了一下,轉身抽出個塑料袋,裝好,交給我,扭頭忙別的去了。

我提好袋子,剛要走,「等等!」說話的還是這個姑娘。

咋了?有問題?不是對過了嗎?我詫異地想。

「拿過你的葯來!」輕微的命令似的口氣,不容置疑。

我下意識地遞給她。她打開袋子,一手拿一瓶鹽水,就是我剛才從紙箱里取出來的,左看看右看看,還皺著眉。不對勁?這可是你讓我拿的,再說了,這不一模一樣兩瓶鹽水嘛!

仔細查看之後,她將左手的瓶子放下,看著我說:「你再去剛才那個新打開的箱子里取一瓶。」我滿腹狐疑,但還是照做了。

再次遞給她,她把右手裡的和我剛取的放進袋子,說:「剛才那兩瓶不是一箱的,批號不一樣。」

我瞬間明白了,內行專註看門道,外行啥也不知道,原來她剛才給我藥品後,猛然記起批號的問題,趕緊叫住了我,擔心會有紕漏。儘管她從頭至尾都不笑,甚至眼裡連一絲笑意都沒有,說話冷冷的,但我心裡還是一熱。

「從此我對藥房的人肅然起敬,」我在課堂上說,「他們是專業人士,我們應該敬重專業,相信專業。」

課程接近尾聲了,我叮囑大家,服用頭孢類抗生素時不可飲酒。學生當然不會喝酒,但是家長會呀。

「如果你爸爸被人勸酒又不想喝,你可以說個善意的謊言——不好意思,叔叔,我爸最近在喝頭孢,醫生不讓喝酒。」他們嘻嘻笑,為老師教他們說謊話。

「如果想逼真一點,那應該是你爸爸說——最近喝頭孢,醫生不讓喝酒,哪有那麼嚴重?醫生估計是嚇唬人的,要不我喝兩盅試試?」他們哈哈大笑,為我表演性質的講解。「這叫以退為進嘛!為了健康,也避免了酒駕,這得講究戰術!」我補充道。

頭孢與酒精,還有不得不說的揪心。

有個小女孩,扁桃體發炎導致發燒,醫生給開了消炎藥,就是頭孢。可是吃了之後還是不退燒啊,怎麼辦?家長急了,就在家裡給孩子擦酒精。

孩子迷迷糊糊的,一會兒醒著,一會兒睡了。還不見效,只好再去醫院。這時候,是大年初一上午。

醫生聽了家長的敘述,第一句話就是:「你不要命了?!」那位中年女醫生,眼睛瞪得圓滾滾,怒氣沖沖吼了一句。

家長成了丈二的和尚,聽了醫生帶著責怪語氣的解釋,才頓覺驚悚,真正的「細思極恐」!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頭孢與酒精作用會是怎樣的後果,更不知道外用酒精也不行。僥倖之後方才明白,沒文化很可怕,有文化不專業同樣會害人,而且是自己人害自己人。

我講這個故事的時候,下面鴉雀無聲。我把他們帶進了這個緊張的情境。在座有一個學生聽得很認真,就是念念,她眼睛裡流淌著與我的話語同樣跌宕的柔情。

不是我的故事講得好,是因為這就是我親身的經歷,沒錯,那個小女孩就是念念。

從那以後,我死死記住了頭孢與酒精的大忌。

課上完了,學生都覺得有趣。站在春風繚繞的樓道,看春光漸漸升騰,佔領了校園,看大小孩子奔跑跳躍讀書寫字思考吵鬧各種姿態,我覺得有生命有健康,無限美好。我又覺人類分工的偉大,術業之專攻,心力之專註,推動了社會向前邁步。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難題,都有專業的人士負責研究,實踐,解決問題,破開困局。

上周衛生間的開關壞了,一個負責吹暖風的開關罷工了,其他四個和它同在一塊塑料板上。那四個一起取笑這個不幹活兒的傢伙,無奈,不管用,不管你咋哄,它就是橫著身子,不躺下也不站起,耍賴。這咋辦?

打電話給賣燈具的朋友,把情況一介紹,那頭說:「用了四五年了,換個吧。」

道理咱懂,問題……不是不會換嘛!他倒體諒,不待我張嘴,自顧自地說:「這樣吧,我安排個人過去給你裝一下。」我一連說了好幾個「行」。

星期天上午,他安排的人過來了。我一開門,是個小夥子,藍色工作服,背著一個工具袋,靦腆地笑著。我遞給他拖鞋,他把自己的鞋子放到門外,笑一笑。我帶他來到衛生間,指給他看。

他將工具袋放在客廳地上,用螺絲刀輕輕撬下外殼,擰下螺絲,拉出整個開關,我看見後面拖著紅的藍的好幾根線。就是這線讓人頭疼。

沒想到,這對他來說也不是三下五除二的事,他琢磨了一會兒,吩咐我關掉總閘,又用螺絲刀點著每根線看走向,想了一會,就動手拆舊開關了。為啥費勁?原來他帶來的是個四開的,原先是五開的,這就意味著得有一條線並起來。說著都是輕巧,真要自己動手,我是不行的。

他從工具包里抽出一根電線,用鉗子剪成一兩厘米的小段兒,用來串聯開關內部。他蹲在地上,兩隻手靈巧地忙碌著,銅線很硬,但在他手裡很聽話。我取出一盒煙,一會幹完活請他抽一根。

接線還是挺費腦筋的。他專門打電話問了問別人,最後才很有把握地接上了。「合上閘,咱試試。」我合了閘,他逐一按下開關,所有功能都正常了。他把開關用力推回到線盒裡,將螺絲上好,又左右扭一扭塑料板,沒有晃動,這才放心地說:「好了!」

收拾了工具,他笑著告辭了。目送他進了電梯,我才看見那盒煙還在茶几上。給忘了,真是的!

發微信給朋友,說弄好了,多少錢我轉過去。那頭又哈哈笑,說不用了,給你用了吧。我說那哪行,人家師傅忙了一大會呢。他說不用客氣,給天喝你一壺酒。我也哈哈,那歡迎!

我和妻子感慨,做啥都得專業,業餘的不可靠。

多少雞毛蒜皮的小事讓人分心費力,雖不至於給生活帶來傷筋動骨的麻煩,但終究還是要靠專業的力量才能解決。換燈泡當然不需要別人,但是接電線最好是業內人士。梳頭髮自己就能搞定,剪頭髮還是理髮師的事。開車是你的事,修車就得找修理師傅來幫忙了。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專業的力量越來越明顯,它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有安全感。

有啥難題,還是找專業的,別忘了。

作者簡介:

李剛,山西省澤州縣葦町中學語文教師,語文濕地棲居者。根不深摯愛大地,葉不茂迷戀春風,信奉「死磕就能靠近,硬抗終會抵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文濕地 的精彩文章:

老教師的「新員工」之路

TAG:語文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