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方資產調查報告:不良資產包價格翻倍探因 部分機構激進報價「助推」

東方資產調查報告:不良資產包價格翻倍探因 部分機構激進報價「助推」

本報記者 李玉敏 北京報道

導讀

從中長期來看,目前不良貸款率可能只是一次階段性下探,未來3~5年仍將緩慢上升。短期內不良貸款率的基本穩定,或存在機構人為因素影響。例如結合具體情況逐步釋放存量不良貸款,有的甚至採取多種方法掩蓋不良資產,這無法扭轉經濟形勢造成的實際發展趨勢。

4月12日,中國東方資產在京發布了《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2018)》。該報告通過收集不良資產市場參與者、研究者對金融不良資產市場的看法和判斷,在數據挖掘和模型分析的基礎上,預測未來中國不良資產市場發展趨勢。

報告顯示,來自商業銀行的多數受訪者認為, 2018年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貸款緊迫性增強,不良風險會加速暴露,實際不良貸款率可能高於已公開的數據,預計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將於2020年見頂。

雖然目前不良資產行業存量及增量依然較大,但商業銀行的處置能力有所提升,存在一定「惜售」心理。與此同時,隨著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擴容,不良資產處置主體已形成「4+2+N」的競爭格局。市場參與主體不斷增加,不良資產的買方市場競爭激烈,顯著推高了不良資產包價格。

在資產包價格方面,報告顯示,部分機構在不良資產包批量轉讓過程中報價激進「許多地方的交易價格由過去的3角(一塊錢資產打三折)左右上漲至5角左右,交易活躍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更是超過了6 角」。至於2018 年金融不良資產成交價格相對賬麵價格,多數受訪者認為在五折左右。

警惕房地產領域不良反彈

2017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1.71萬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4%, 比2016年下降了0.01個百分點。 基於宏觀數據的改善,部分觀點認為,我國不良貸款率將觸頂並迎來拐點。

不過報告課題組認為,此判斷為時尚早。從中長期來看,目前不良貸款率可能只是一次階段性下探,未來3~5年仍將緩慢上升。短期內不良貸款率的基本穩定,或存在機構人為因素影響。例如結合具體情況逐步釋放存量不良貸款,有的甚至採取多種方法掩蓋不良資產,這無法扭轉經濟形勢造成的實際發展趨勢。

報告也顯示,多數受訪者認為2018年商業銀行賬面不良貸款率與其實際信貸風險相比普遍被低估。近兩年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受訪者認為其所在地區的銀行類金融機構真實不良貸款率可能達到3%以上的受訪者明顯增多,且多數集3%~5%。 報告中也預測了2018年不良貸款走勢,預計2018年底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1.88萬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5%。從規模上看,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的不良貸款餘額一直處於較高水平。截至2017年末,其不良貸款佔比分別為31%和33%左右。

房地產領域的不良資產也同樣值得關注。自2017年北京「3·17」嚴調控開始,全國超百城發布了近250次樓市調控政策,有效遏制了熱點城市的投機需求。在2017年人民幣貸款餘額中,房地產類貸款在2017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分別高達55.8%、56.3%和57.2%。報告預計2018年房地產類貸款比重仍可能在56%以上。

報告認為,儘管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率總體上相對較低,但一直處於上升態勢,隨著調控政策持續發力,預計2018年房地產行業不良貸款率會達到1.5%左右。

不良資產包價格虛高

隨著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擴容,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的競爭進一步加劇。截至2017年底,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家數超過40家,另有10多家正在籌建,加上五大行已成立的專司債轉股子公司,部分商業銀行成立的專門處置不良資產的部門,民營機構也大規模進入,目前市場已經形成了「4+2+N+銀行系」的多元化格局。

行業競爭日益加劇,資產包收購價格也隨之整體走高。

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45.1%的受訪者認為2018年金融不良資產將以三折至五折的價格成交,43.1%的受訪者預計成交價格相對賬麵價格打五折至七折。此外,還有91%的商業銀行受訪者預計,2018年其所在單位向市場推出不良資產包的價格與上年同類資產價格相比不會降低。

報告也顯示,除了銀行自身處置不良資產的動力增強,有些還存在惜售心理之外,部分新設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出於儘快開展業務、做大規模、搶佔市場份額等考慮,利用自身緊密的地緣關係和信息更加對稱的優勢,在當地不良資產包批量轉讓過程中報價激進,有的甚至出現盲目報價、不盡職調查報價等非理性行為。

受訪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近期部分不良資產包價格的非理性飆升,有可能導致不良資產經營機構出現新的不良,釀成新的風險。

很明顯,資產包價格虛高降低了行業投資回報率,對於高資金成本的市場主體而言,盈利空間將受到大幅擠壓,,甚至引發風險。例如,私募基金對現金流和安全性有明確要求,若到期低價拋售不良資產,將面臨較大虧損和兌付危機。

不僅如此,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分公司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也是找到可持續盈利模式。因為不良資產收購與處置具有逆周期業務特點,通常是在經濟下行期大量收購不良資產,在經濟上行階段處置變現不良資產,以獲取處置收益。新常態 下我國資產價格低位徘徊,利於資產管理公司收購不良資產,但不利於其處置退出,長期「多進少出」的業務模式必將給不良資產經營機構帶來盈利壓力。

不過,對於未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在不良資產市場上的主要競爭者,受訪者大多數認為是兄弟資產管理公司。因為四大作為同類別經營機構,業務同質性更高,彼此成為不良資產市場上主要的競爭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經濟報道 的精彩文章:

賽迪研究院工經所研究員梁一新:美「301調查」報告證據過於主觀 單方加征關稅違反WTO協定
專訪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全球副總裁余鋒:中國區營收大增25% 環保技術十年內換擋

TAG: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