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職業精神」的源頭——馬克斯·韋伯論職業精神

「職業精神」的源頭——馬克斯·韋伯論職業精神

原標題:「職業精神」的源頭——馬克斯·韋伯論職業精神

  • 作者:朱仁健 王祥伍
  • 來源: 節選自《在組織中綻放自我——從專業化到職業化》


「天職觀的概念給所有的職業都帶上神聖的光環,賦予職業超越功利的意義。人們不再把職業僅僅當作一個飯碗、一種謀生的手段、一種權宜之計;人們不敢輕視任何職業,人們開始對於各種職業都懷著一種虔敬的態度,敬業的概念便由此而來。」

馬克斯·韋伯認為,是新教倫理直接或間接地催生了現代資本主義精神,是現代資本主義精神促進了現代社會財富的創造。


馬克斯·韋伯的觀點可以用幾個人物的關係通俗地加以理解:以馬丁·路德和約翰·加爾文為代表的新教領袖(所謂新教,是指基督教的一個較新的派別,其核心教義與天主教、東正教等老派別,在宗教觀念上有很大差異),影響了以富蘭克林(美國開國元勛)為代表的資本主義的精神領袖。而富蘭克林所倡導的資本主義精神(文化)影響了洛克菲勒、卡耐基、摩根、福特、杜蘭特、沃森等企業界領袖,這些企業界領袖分別創立了美國標準石油、美國鋼鐵公司、摩根銀行、福特汽車、通用汽車、IBM等世界著名企業,這些企業撐起了美國經濟、支撐起了美國社會。馬克斯·韋伯的這個邏輯也可以在瑞士、荷蘭、英國等國家進行演繹,從而串聯起這些國家經濟與文化之間的關係。


不但如此,馬克斯·韋伯還詳細地列舉了新教教義的具體內容對人們工作態度的影響,以及人們工作態度的變化對於經濟的影響。


1.工作態度——「努力工作才能免除恐懼,獲得心靈歸屬」

馬克斯·韋伯認為,基督新教對經濟的影響首先是人們對工作態度,或者說對勞動的態度上。老派教義認為,一個人死後若想進入天堂,今世必須潛心修行、遠離世俗、清心寡欲,多禱告、多懺悔、多唱讚美詩、多讀聖經,這是上帝所關注的最主要的「績效考核指標」。它與你的世俗工作,比如,種了多少莊稼,養了多少牛羊,莊稼種得怎麼樣,牛羊養得怎麼樣,沒有太大的關係,或者說幾乎沒有關係。避世修行,是老教教義中上帝跟人約定的、來生能夠升入天堂的方式。所以,很多有理想、有才華的人都到教堂、修道院里修行。為了避免世俗的煩擾,很多教堂和修道院都建在遠離城市的地方,有的建在山頂上,有的建在大海邊。歐洲很多中世紀的教堂,幾乎都在偏遠的地方。


在老教教徒的心目中,誦經、禱告、宗教儀式比所有的世俗工作都重要,這是與上帝的約定。大家因此不願意從事世俗的工作,不願意幹活,認為這些不重要,甚至有些鄙視從事世俗工作的人。當這種心態成為共識、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時,整個社會的發展動力不足,社會精英不去發展科技、創造財富,都遁世避俗當修行士去了,社會經濟能發展嗎?


直到1517年,德國的馬丁?路德寫了《九十五條論綱》,提出了一些新思想。他說:「上帝與人並不是那樣約定的,上帝認為,人們沒有必要避世修行,每個人做好現實的工作,比如,農民種好自己的莊稼、牧人養好自己的牛羊、老師教好自己的學生、國王愛護好自己的子民,等等,這是最好的修行方式,未來上帝將依據每個人在各自世俗工作上的成就,判定他們死後能否進入天堂。」


在馬丁·路德之後,新教隊伍中又出現了一位影響深遠的領袖人物——約翰·加爾文,約翰·加爾文繼承了馬丁·路德入世修行的理念,同時提出了「預定論」的思想。「預定論」認為,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上帝事先安排好的,人們後世的努力是無法改變上帝預定的結局的,但是,人們可以通過努力工作、通過工作中取得的成就,證明自己是上帝挑選好的、未來要進入天堂的人選。約翰·加爾文的思想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在瑞士、英國、美國等擁有很多信徒,約翰·加爾文後來被譽為新教教皇、「美國信仰之父」。


馬丁·路德和約翰·加爾文的新教思想徹底改變了人們對世俗工作、現實勞動的看法,人們從鄙視勞動、鄙視工作轉變為熱愛勞動、努力工作。因為按照新教教義的精神,一個人只有通過努力工作才能夠證明自己是上帝的「選民」,才能夠感受到上帝的榮光,才可以免除地獄的恐懼,才有可能獲得心靈的安慰。於是,大量的社會優秀人才不再守在修道院、走出教堂,積極地投身於農業、牧業、手工業、航運業等眾多的民生領域,並以前所未有的工作狀態和勞動熱情投入到工作中。新教所到之處,經濟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提到的例子也讓人印象深刻:美國南北戰爭之前南北方經濟發展速度的對比。從自然條件來講,美國南方的條件要好於北方:陽光充足,水資源豐富,植物茂盛;而北方的陽光、水資源、植物等都比南方差。從移民的經濟基礎來講,美國南方的大多數移民是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中產階級,資金實力雄厚,他們在美國的南方開墾了大量的種植園,並從非洲買來奴隸為他們勞動,成為大種植園主。與南方相比,大多數美國北方的移民是經濟條件較差的底層人民,或者是在歐洲失意的政治犯等,他們從歐洲移民過來,除了對自由的新大陸的好奇和熱情外,幾乎沒有財富。但是不到一百年的時間,當美國南北戰爭發生時,美國南北經濟的實力已經發生了徹底的轉變,美國北部的移民白手起家,在他們移駐的地方建立了工廠、礦山、學校、城市,而美國南方的經濟發展則乏善可陳。馬克斯·韋伯認為,造成美國南北經濟發展差距的最重要因素是宗教信仰上不同,南方人民普遍信仰傳統的基督教,而北方人民信仰新派基督教,是新教信仰中的入世修行喚起的勞動創業熱情,造成了初期南北經濟的發展差距。


新教教義改變了人們對工作和勞動的態度,極大地提升了人們的勞動熱情,從而提升了社會生產的點效率,社會財富創造的速度因此加速。


2.西方勞動分工的前提——天職觀


如果說新教教義中倡導的新的修行方式改變了人們對工作的態度,從而提升了社會的點效率,那麼,新教教義中倡導的天職觀則為大規模的社會分工提供了前提條件。


新教思想認為,我們在現實中所從事的每一項工作都是上帝派給我們的,是「上天分配之職」,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是神聖的,必須抱著敬畏的態度做好,這是上帝考核的主要指標,或者說是我們證明自己是否被上帝「揀選」的關鍵。這種觀點被稱為天職觀。

天職觀的提出,使信眾消除了職業的功利意識和職業歧視意識,他們開始長期專註於自己的行業,心無旁騖。種莊稼的農民,天天鑽進莊稼地里不願出來,松地、除草、施肥、澆水、除蟲等,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自己的莊稼,盡心儘力把莊稼種好,稍有偷懶行為,睡覺時就可能做噩夢;做皮鞋的就想辦設法地把鞋子做得更好,他們認真探究皮鞋製造的各個環節,每個環節、每個細節都做到極致和完美才會讓自己輕鬆下來;做軍刀的人,幾代人鑽研軍刀設計、製作的技術,最後,他們做出了全球聞名的瑞士軍刀;做手錶的人,世世代代以手錶為職業,鑽研製表工藝,最後,他們做出了勞力士和歐米伽;做汽車的人以造汽車為榮,專註於提升汽車技術工藝,最後,造出了寶馬、賓士……實際上,很多歐洲的知名企業,都是世代傳承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家族企業,規模不大,但是他們都把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視為天職,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心無旁騖、兢兢業業、持之以恆地鑽研,最後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天職觀的概念給所有的職業都帶上神聖的光環,賦予職業超越功利的意義。人們不再把職業僅僅當作一個飯碗、一種謀生的手段、一種權宜之計;人們不敢輕視任何職業,人們開始對於各種職業都懷著一種虔敬的態度,敬業的概念便由此而來。天職觀消除了世俗社會慣有的職業歧視態度,把世俗人眼中的職業等級觀改為了職業平等觀、職業神聖觀,觀念的轉變給了人們安於職業的理由,無論什麼職業、什麼崗位,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從事什麼行業無所謂,做好才是關鍵。


案 例


2014年4月初,英國開展了一輪小王子喬治的「尿片外交」,小王子的保姆瑪麗婭·波拉洛一下子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波拉洛現年43歲,來自西班牙帕倫西亞的一個富裕的家庭,20年前到諾蘭德學院學習,能高速駕車、精通跆拳道,獲得教學學位。波拉洛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不善交際,低調務實,沒有男朋友。同時,諾蘭德學院也映入人們的眼帘,這個學校以培養專業保姆而享有盛名,一直以「愛永不消失」為校訓,並將保守僱主隱私作為天條,諾蘭德的畢業生走入富人家庭,成為家政行業專業的象徵。

亨利·普爾制衣公司坐落於倫敦薩維爾街,查爾斯·狄更斯曾是這裡的顧客,溫斯頓·丘吉爾留下了衣服尺寸,戴高樂將軍也親往定做西服,公司曾為維多利亞女王製作禮服,至今仍在為伊麗莎白二世量體裁衣。200多年了,他們一直在這條街道上以家族傳承的方式保持著精良的工藝,也堅守著自己的職業信念。


有了天職觀的人們開始把目光從不同行業的比較上移開,各自專註於自己所在的行業、崗位,開始追求把當前的工作做到極致,開始追求在自己所在的行業中取得領先地位。因為只有做到極致和領先,才能保證通過上帝的考核,或者證明自己已經成為上帝的「選民」。一句話,有了天職觀的人們把盡職盡責當成了自我救贖的唯一手段。所以,大家玩命地鑽研各自的業務,積累行業知識、提高行業技能、學習行業知識!久而久之,社會上的人群就會分化為擁有不同行業知識、行業技能、行業習慣的人群,社會化分工在天職觀的支持下得以完成。


魯恩·本尼迪克特在研究日本文化時發現,日本文化中有一個觀念和西方新教文化中的天職觀相似,那就是各安其分。具體來說,各安其分就是每個階層、每個職業,都要安守自己的本分:武士要守好武士的本分,不能讓武藝荒廢;農民要種好自己的地,不能讓田地荒廢;工匠要練就一副好手藝,不能粗製濫造;官員要履行好自己的公職,等等。日本人並沒有三教九流的概念,他們不認為做農民就不光榮,反而,他們認為大家都把自己的東西做好了,各安其分,每個人才有自己的尊嚴。


日本文化雖然也有社會分層,但它有各安其分的文化,這與西方的天職觀相似。魯恩?本尼迪克特認為,這是日本的企業、日本這個國家能夠快速融入西方市場經濟的關鍵文化基礎。我們看到,日本人養牛,能養出全球知名的神戶牛,一斤牛肉賣到1000多元;做電器,能做出索尼、松下、東芝等暢銷全球的電視機、照相機;做杯子,能做出虎牌名杯;做棒棒糖,能做出不二家名糖;做汽車,能做出全球馳騁的豐田汽車;做火車,能做出新幹線。各行各業都能製造出世界頂尖的產品,這些都與他們的各安其分的文化有很大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基石管理評論 的精彩文章:

TAG:華夏基石管理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