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郭組合」重塑金融監管
「易郭組合」引領的金融監管改革
並非一路平坦,
有期許,亦有挑戰。
「易郭組合」推動超級央行模式
本文首發於總第848期《中國新聞周刊》
4月8日上午,隨著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保監會」)正式掛牌,在金融街15號樓懸掛了12年的兩塊牌子成為了歷史。至此,中國金融監管正式進入「一委一行兩會」的格局。
根據此前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方案,這不是兩家監管機構的簡單合併,而是將原來的一些職能進行了劃轉。
比如原銀監會和保監會擬訂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中國人民銀行。由此,金融監管由機構監管轉為功能監管,央行負責宏觀審慎和貨幣政策,銀保監會負責微觀審慎,證監會負責資本市場。
那麼如何保證一行和兩會之間的監管協調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這一問題隨著央行人事任命的下達得出了答案。
3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黨委副書記易綱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黨委副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兼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副行長。
這樣的人事安排打破了之前多年央行黨委書記、行長兩個職務由同一人擔任的慣例,而易綱和郭樹清兩位具有顯著個人風格的官員搭檔,將為中國金融改革帶來怎樣的影響,亦令人期待。
超級央行模式
無論是易綱,還是郭樹清,對央行都不陌生。值得關注的是,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易綱和郭樹清有過四年在央行共事的時光。
「這樣的人事任命,對於央行和銀保監會兩個監管機構而言,顯然提供了一種監管協調的機制,尤其是能夠提高貨幣政策的宏觀經濟調控職能和宏觀審慎監管職能之間的協調效率,這一點在目前的經濟和金融環境中特別重要,因為系統性風險和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密切相關。」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助理曹嘯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稱。
曹嘯還認為,這一人事任命也需要克服一些問題——央行行長和黨委書記是平級的,銀保監會和央行之間在監管職能上的地位難以明確,或增加兩者之間在協調上的不確定性,這是決策部門需要加以解決的。
易綱。攝影/本刊記者 杜洋
目前,在央行網站上的領導排序,易綱排在郭樹清之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國人民銀行實行行長負責制。行長領導中國人民銀行的工作,副行長協助行長工作。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認為,根據已公開的信息,郭樹清在央行主要管人事。下一步,郭樹清可能側重於兩方面工作:一是央行的大區行改革,以及基層金融監管協調、整合、強化;二是以人為抓手,以業務與產品為重點,對一些跨行業產品與業務推動監管協調。
「而易行長或許在貨幣政策方面會考慮得更多。」楊濤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根據央行的職責分工,行長負責業務層面,一是貨幣金融政策,二是各國的央行行長都是國際上的重要交流參與者,特別是在複雜的全球形勢下,易綱或將發揮更大作用。
3月25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剛上任不久的易綱將金融方面的主要工作概括為三句話:一是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二是推動金融業改革開放;三是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保持金融業整體穩定。
在貨幣政策上,易綱提出總量上要鬆緊適度,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保持M2、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在控制好總量的前提下,結構上將更加註重質量的提高,適當地、有針對性地支持經濟中的薄弱環節,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對社會資本參與較少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適度採取「精準滴灌」,加大對扶貧、小微企業、「三農」「雙創」等普惠金融及綠色金融的支持,尤其向深度貧困地區作一些傾斜,助力打好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
今年1月29日,易綱在《中國金融》撰文指出2018年貨幣政策面臨的挑戰,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仍有望保持平穩增長。「但也要看到,經濟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隱患,內生增長動力仍待強化,結構調整任重道遠,債務和槓桿水平還處在高位,金融監管構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期待易郭組合能推進中國的超級央行模式。」青島大學青島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易憲容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從這幾年的數據來看,中國的貨幣供應量(M2)由2008年底的47萬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168萬億元,10年間增長了近4倍,這種格局並沒有由於2017年央行主張實行的穩健貨幣政策有所改變。
他表示,中共十九大報告要求國內金融市場由以往強調金融創新及金融過度擴張轉向為防範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而這種轉向並非僅是金融監管加強,也並非僅是制定宏觀審慎政策來防範金融風險,更不只是對銀行業及保險業的金融亂象的治理整頓,而是在貨幣政策的觀念上如何來調整現在的政策取向。
「這種調整僅從央行及銀行保險業兩者協調的角度是無法完成的,只有站在超級央行的角度才能夠做到。」易憲容說,從這個意義上,要真正防範國內金融體系風險,也需求超級央行這個角色。
堅定的改革派
梳理易綱和郭樹清兩人的履歷,不難發現,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學者型官員和堅定的改革派。
在加入人民銀行系統之前,易綱在高校執教11年,長期從事研究工作。1997年,易綱以北大教授的身份直接出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開始了與央行20多年的緣分。
進入央行後,易綱依然熱愛學術,在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領域不斷鑽研,筆耕不輟,先後出版了兩本論文集《中國的貨幣化進程》《中國金融改革思考錄》。他的研究成果,被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國內外學術界和政策研究界的學者多次引用。
而易綱相信市場經濟的力量,堅信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長期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他深諳中國經濟運行之道,並將理論與中國國情充分結合,提倡用漸進式改革的方法,尋找改革路徑。
從2003年到2017年,易綱先後擔任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在此期間,他主管的貨幣政策逐步完成了從行政調控到市場調控的轉型,從利率市場化到匯率市場化,從資本項下對外開放再到外匯儲備多元化運用,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箱日益豐富和完善。
郭樹清。圖/視覺中國
而郭樹清博士畢業於社科院,赴英訪學後正式進入國家體改委。1985年開始,郭樹清和吳敬璉、樓繼偉、周小川等人接連發表了多篇關於宏觀經濟體制改革的文章,強調市場經濟是一個有機體系,需各要素整體推進、配套進行,提出要推進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稅制、財政體制、金融體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這套改革理論框架,後來被稱為「整體改革理論」。2010年11月,「整體改革理論」獲得了第三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在學術上思考中國經濟的深層次問題的同時,兩人也都身體力行地踐行改革主張。
梳理郭樹清過去近30年的履歷不難發現,從證監會到山東省,再到銀監會,無論在哪兒,都能颳起一陣「郭氏旋風」。自郭樹清2011年10月29日出任證監會主席後,證監會平均六七天就出台一項新政,一年多達70餘項政策落地,掀起著名的證監會新政風暴。
上任伊始,郭樹清便直面發審制度,質問「IPO不審行不行」。為重振投資者信心,他著手應對內幕交易問題,並採取更嚴格的股票上市標準。
赴山東工作後,郭樹清主導并力推金融改革,僅任職131天後,山東省政府就印發被業界解讀為「山東金改22條」的《關於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7年年初,郭樹清回京執掌銀監會,彼時,銀行業金融亂象令人側目,在2017年3月2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剛剛履新的郭樹清首次亮相,就對外釋放出強監管的信號。
據統計,銀監會在2017年開出了452張罰單,1877家機構、1547名責任人員被罰,罰沒金額近30億元。其中,廣發銀行因「僑興債」事件被罰沒7.22億元;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因違規發放貸款被罰款4.62億元;郵儲銀行因甘肅武威文昌路支行違規票據案件被罰沒2.95億元……這些「天價」罰單震動了整個金融業,與2016年相比,處罰機構數量增長近3倍,罰沒金額超過10倍。
「從郭樹清的經歷與閱歷來看,他是一個有深厚的思想功底,有理論、有實踐、有政策的人,是一個敢幹事、敢觸及既得利益、能幹事、有擔當的人。」易憲容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許多問題上,郭樹清一下就能夠把握住問題的要害,舉重若輕,「這兩人的任命和分工,希望將中國的金融改革帶向一個新的高度。」
未來挑戰
按照易綱的三句話目標,推動金融業改革開放和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保持金融業整體穩定,將成為「易郭」組合在下一階段的重點。
在金融業開放方面,過去一年,中國已放寬了外資金融服務公司開展信用評級服務限制,明確了銀行卡清算機構外資准入政策,同時進一步放寬銀行、證券和保險業股比限制。未來還將繼續推進放寬市場准入等一系列的改革。人民幣於2016年10月1日正式加入SDR(特別提款權)。人民幣跨境使用基礎設施也在進一步完善,跨境支付系統(CIPS)一期已上線運行,二期預計近期上線。未來還將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提高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
此外,在債券市場方面,推出了「債券通」。股票市場方面,先後推出了「滬港通」「深港通」。下一步還將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繼續推動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
而在金融改革方面,楊濤認為,最主要是要解決三個層面的問題,即金融服務實體,金融風險可控,金融國際化的挑戰。
關於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4月2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做出部署,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從源頭入手,有效控制宏觀槓桿率和重點領域信用風險,積極化解影子銀行風險,穩妥處置各類金融機構風險,全面清理整頓金融秩序。
而在此前的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這個被業內稱為資管新規的文件,或將成為金融機構降槓桿的有力舉措。百萬億資管行業涉及範圍甚廣,幾近覆蓋銀行、信託、基金、證券全行業,央行牽頭制定的資管新規直指金融業混業經營、監管套利亂象。有業內人士表示,該文件的通過,將是打擊影子銀行的一記重拳,也成為易綱與郭樹清組合的「監管首秀」。
曹嘯認為,目前改革的難點在於金融創新效率和宏觀風險控制之間的權衡。他表示,目前的經濟增長強調的是技術創新推動,而技術創新的前提是金融創新,金融創新能夠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但對於微觀層面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水平以及宏觀審慎監管的水平也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合理設計金融監管的制度架構,在創新效率和風險防範之間實現有效的權衡,這才是未來金融改革的關鍵所在。
未來,「易郭組合」引領的金融監管改革並非一路平坦,有期許,亦有挑戰。他們將如何帶領中國央行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管住貨幣供給閘門,同時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繼續穩妥推進各項金融改革,外界將拭目以待。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賀斌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