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代越州兩賢牧的家訓、家風

宋代越州兩賢牧的家訓、家風

家訓、家風

宋代越州兩賢牧的

摘要

唐宋八大家之范仲淹、曾鞏,與紹興有不解之緣。他們先後出仕紹興地方官, 政績卓著;其子孫又分別遷居紹興,生齒繁衍,出了不少名人。本文從家訓、家風方面, 對二位大家的人生信念、價值理念和人品操守的形成影響進行研究。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989年~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謚「文正」,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授廣德軍司理參軍,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等職,後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他主持的慶曆新政,後來成為王安石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間;他逐步推進教育變革,為國家選拔了大批實用人才,經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流光溢彩的一頁。他與浙江有不解之緣,曾先後三次出任浙江地方官,後來其子孫又遷居紹興,著名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范文瀾就是他的後代。

圖一 范仲淹像

仁宗寶元二年(1039)三月,范仲淹由潤州(今江蘇鎮江)移知越州(今浙江紹興), 第二年三月,因西夏戰事告急,奉調赴西北戰場。范仲淹出知越州時間雖然不長,但他勤政為民,留下了不少為民稱頌的政績。他延聘名師,創辦州學,開紹興重學風氣之先河;他深入群眾,體察民情,救民疾苦;他還教化吏民,致使化淳俗美,留下了一段佳話。一天,范仲淹帶衙役去州署旁開荒,不意發現一口廢井,其水清白,其味甚甘。范仲淹心有 所感,遂命其井曰「清白泉」,並在泉邊建「清白堂」,構「清白亭」,又作《清白堂記》。《清白堂記》以很短的篇幅記述了從發現清白泉到建成清白堂的過程,提出了「清白而有德義,為官師之規」的為官之道,倡導為官要清白,對民要有德義。在范仲淹看來,居官要清白廉潔,勤政為民,克己奉公,潔身自好。這自然與他後來在《岳陽樓記》中提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信念是相一致的。

范仲淹當官施政是這樣,在治理家事和家庭教育上也是如此。他不但身體力行,率先垂範,也制定了嚴密的治家規條,要求家人和族中親戚嚴格遵守。他的後代依其訓導整理形成了《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范氏家規》《新定家規》等家訓,教導兒孫後代做人要正心修身、積德行善,教導族人要和睦共處、相扶相助。

一、志存高遠,先憂後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摘自《岳陽樓記》

范仲淹說,人生在世,就要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國家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甘於奉獻。范仲淹的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信條既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是對范氏家族的人格熏陶。范仲淹有四子:純祐、純仁、純禮、純粹。四個兒子在父親的教導下皆德才兼備,都當了朝廷官員,為國出力,不遺餘力,口碑極好。

圖二 范仲淹書法藝術

二、勤讀書,立大節

且溫習文字,清心潔行,以自樹立平生之稱。當見大節,不必竊論曲直,取小名招大悔矣。

——摘自范仲淹《誡諸子書》

范仲淹教導孩子們平時要多讀有益的書,清心寡欲,潔身自好,以此樹立良好的品德,不要玷污自己的名聲。同時也告誡他們要注意培養自己高尚的節操,不要背後討論 別人的是非曲直,這樣或許能博得一時小名,卻會招致日後更多的煩惱和懊悔。

三、厚人倫,相扶助

家族之中,不論親疏,當念同宗共祖,一脈相傳,務要和睦相處,不許相殘、相妒、 相爭、相奪,凡遇吉凶諸事,皆當相助、相扶,庶幾和氣致祥,永遠吾族家人熾昌般。

——范仲淹親定《六十一字族規》

范仲淹在族規中對家族中人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他說家族中的所有人,不論關係親疏遠近,都應當念在大家擁有同一祖先、同一血脈傳承的分上,和睦相處,不允許相互之間殘害、嫉妒、爭執、搶奪。無論遇到順境還是逆境,族中所有人都有義務相互幫助、相互扶持。希望族人和睦融洽,使我范氏家族永遠昌盛。

四、為官清白,不營私利

京師少往還,凡見利處,便須思患。老夫屢經風波,惟能忍窮,故得免禍。

——摘自范仲淹《誡諸子書》

范仲淹在給孩子的信中說,在京城少與別人搞一些無聊的交往應酬,凡是遇到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就要多想想是否有不利的地方。我經歷過很多波折,由於我能夠忍窮樂道,才得以消除隱患,禍不及身。

汝守官處小心,不得欺事,與同官和睦多禮,莫縱鄉親來部下興販,自家且一向 清心做官,莫營私利。當看老叔自來如何,還曾營私否?自家好,家門各為好事,以光祖宗。

——摘自范仲淹《誡諸子書》

范仲淹在信中諄諄教導侄子們:你們做官後要處處小心,對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能懈怠,與同僚也要和睦相處。不要讓鄉親來你的治下做生意,自己做官也要清心寡欲,不要想著為自己謀取私利。你們看看叔叔我一向是怎麼做的,有過為自己謀私利的事情嗎?我們自家要培養良好的家風,家族中所有人都要做好事,為祖宗增光添彩。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一生坎坷,在仕途上也是幾起幾落,但其虛懷若谷、謙恭寬厚的品格一直為後世敬崇與效仿。他制定的家規家訓也以樸實無華、言簡意賅的文字,總結出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要點,至今也仍能給我們以啟迪。

曾鞏:文章道德兩不虧

曾鞏(1019~1083),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江西南豐人,後遷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學術、文學、政事上貢獻卓著。

圖三 曾鞏像

熙寧二年(1069),曾鞏出任越州(今浙江紹興)通判(知州的副手)。曾鞏到任後,隨即察民情、訪貧苦、搞調研。越州這個地方有個老習慣,那就是從酒坊徵收賦稅,供衙門使用。曾經有一段時間,酒坊稅有限,不夠財政開支,州上便想了個法子,不足部分,分攤到老百姓身上徵收,而且定下了七年的期限。然而七年後,州上仍然徵收如初,老百姓因此怨聲載道。曾鞏了解情況後,馬上停止了這筆賦稅的徵收。

後來越州又碰上饑荒,災情嚴重,民生凋敝。曾鞏考慮到常平倉(古代一種調節糧價的方法,建造倉庫儲備米糧,糧價低時就從外面高價買來,糧價高時就減價出售)的糧食不夠救濟,而遍布鄉野的災民又不方便到城裡購糧,為解燃眉之急,便派人廣貼告示,要求各縣富戶如實申報自家糧食的儲量,並讓他們以比常平倉糧價略高一點的價格向百姓出售,以便使饑民能就近購買,這對饑民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同時,他還籌集資金,借給農戶購買種子。

通過這些措施,越州百姓平穩度過了災年,沒有出現大量餓死人的情況,這不能不說是曾鞏的功勞。他還重視水利,考察了越州鑒湖。總之,曾鞏出任越州通判雖然不到兩年,但治績顯著。曾鞏一家三代皆與紹興有不解之緣,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占、孫子曾怘都在紹興做過官。

宋代南豐曾氏以曾鞏為代表,湧現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究其原因,是這個家族秉持了良好的家訓、家風。

一、讀書立業

南豐曾氏從曾鞏祖父曾致堯開始,就非常重視子女的家庭教育,家裡藏書很多。他們走的都是讀書出仕的道路。他們家不但男子讀書多,文化素質高,甚至女子也粗通文墨。曾鞏還在臨川城內故居一側創辦興魯書院,還親定學規,可見曾鞏對家庭教育重視之一斑。曾鞏兄弟讀書應試的道路並不順利,曾鞏考了多次也沒考中,鄉人也有嘲弄他們兄弟的,但是他們毫不氣餒。有一天,曾鞏和兄弟們正在讀書,忽然外面有人遞進來一張紙條,紙條上面是一首詩:「一年一度舉場開,落殺曾家兩秀才。有似檐間雙燕子,一雙飛去一雙來。」原來是嘲笑兄弟倆多次應考未中的。曾鞏來回踱步,思緒萬千,最後他冷靜地訓示弟弟:「這張紙條是對我們的鞭策。」從此,兄弟們更加發憤,孜孜不倦地讀書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以後,兄弟倆去省城參加考試,雙雙高中,在科舉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讀書立業為南豐曾氏家族人才輩出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四 曾鞏《局事帖》

二、以孝為本

我與子事親,未飽藿與薇。

常苦去左右,辛勤治鞍鞿。

子行何時反,我眼日已睎。

應須畢秋刈,相見慰依依。

——摘自曾鞏《寄子進弟》詩

南豐曾氏一直提倡以孝為本。孝悌是維持家族和諧和睦的根本。曾氏兄弟長年在外做官,不能經常在父母膝前盡孝,曾鞏心中總覺歉然。他在詩中勸導弟弟不要因為長年在外而忘記了孝養父母。詩中說,我與你侍奉父母,未能給他們物質上的優厚享受,而且常常離開左右,在外奔走謀生。你什麼時候回來,我已望眼欲穿。秋收之後你應該回來了吧,這樣可以告慰一下父母對你的依依期盼之情了。曾鞏自幼生母就死了,繼母朱氏含辛茹苦將包括曾鞏在內的十幾個孩子們帶大。曾鞏儘管和朱氏沒有血緣關係,但繼母從小對他的教育和愛護,已讓他感恩一生。對於侍養老人,曾鞏一直引為己任,朝廷多次想調他到外地做官,他都以繼母年事已高而謝絕了。

三、正直廉潔為官

士固有大意,秋毫豈能幹。

——摘自曾鞏《寄舍弟》詩

曾鞏在詩中勉勵弟弟要正直做官,人若有大志,就不能為一些小事所干擾。南豐曾氏自曾鞏祖父曾致堯以來,就不乏為官正直廉潔之士。《南豐縣誌》記載,曾致堯曾做過監越州酒稅的官,這是一個肥缺。有一次,回家探親,其母周氏設宴招待族人。大家看曾致堯衣服破舊,奴僕和坐騎都很羸弱,不免驚訝。然而周氏卻對曾致堯說:「你貧而見我,是我的榮耀,但如果你貪污受賄滿載而歸來見我,則會給我帶來憂慮。」正是在這樣的家訓教育和熏陶下,曾氏後人中湧現了大量正直廉潔而又不乏氣節之士,曾致堯、曾易占、曾鞏、曾怘就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曾鞏當齊州知州時,當地周氏是一個豪富家族,氣焰囂張。周氏之子橫行非法,驕奢淫逸,甚至殘害平民,污人婦女。由於周氏家族勢力強大,又四處打點官府,因此歷任知州對其無可奈何。但是不畏權貴的曾鞏一到任,就首先將其繩之以法,老百姓拍手稱快。曾鞏為官除正直不畏權貴外,還非常廉潔,他從不接受下屬的饋贈,即使是門生的一點心意,也絲毫不受。曾鞏的這種正直廉潔的品性也教育和熏陶了他的兄弟子侄和族人們,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揚,曾鞏的弟弟曾肇、曾布,他的孫輩曾怘、曾悟、曾紆、曾元禮以及族兄曾叔卿等,都是以忠直敢言甚至在民族危難關頭殺身成仁而著稱於世的。

在宋代,南豐曾氏湧現了一批以曾鞏為代表的優秀人物,這是與曾氏家族良好的家訓家風密不可分的,他們成功的事例,對當代的家庭教育和人才培養仍有借鑒和啟發意義。

(註: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本期編輯 | 吳旭沨

( 總第246期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紹興市鑒湖研究會 的精彩文章:

從西扆村到興浦村 ——「紹興禹跡行」之一

TAG:紹興市鑒湖研究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