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降旗飄出太原城:宋太宗攻滅北漢

降旗飄出太原城:宋太宗攻滅北漢

宋太宗趙光義得位不正,很想建立不世之功以立根本。此情此想,與唐太宗弒兄殺弟後極其相似。

南方割據諸國均已拔掉,北漢自然是宋太宗第一個下刀的目標。當然,這塊肉非常不好切,北漢雖彈丸小國,其身後卻是強大的契丹。

宋太宗伐北漢,經濟上已經不用發愁。趙匡胤時代,設置「封樁庫」儲藏了大量金帛。這麼一大筆財富,宋太宗一上台就剛好用上。他把兄皇所置的「封樁庫」改為內藏庫,表示此舉非為「自供嗜好」,而是要儲積以待時缺。

當然,宋太宗開始看見封樁庫內「金帛如山」,對兄皇「儲積太過」很有微詞,「先帝每焦心勞慮,以經費為念,何其過也!」

宋老三嘖嘖之餘,慨嘆這麼多的財帛「何能用盡」,顯然是剛當家不知柴米貴。只要一打仗,金銀糧帛就會水一般嘩嘩淌出去。

趙光義征北漢之前,頗有疑慮,他問大臣曹彬:「周世宗與本朝太祖皇帝,皆親征太原而不克,難道是因為其城池太過堅牢而不能接近嗎?」

曹彬老將,經驗豐富,回答:「周世宗時,大將史超在石嶺關一戰即敗,人情震恐,不得不還軍;太祖紮營於甘草地中,軍人因水土原因多得腹疾下泄,也只得提軍而返。太原城池雖堅完,但並非想像中那樣不可攻克。」

由此,宋太宗北伐之意遂決。宰相薛居正等人勸諫,不聽。

宋朝遣潘美、崔彥進、李漢瓊、曹翰、劉遇等大將,率各路兵馬直趨太原。

宋初時一直與契丹有和約,乍聞宋朝伐北漢,契丹君臣還真嚇一大跳,忙遣使來問:「你們北漢,軍出何名?」

太宗血氣方剛,拍胸脯言道:「河東(北漢)逆命,正應興師問罪!如北朝(契丹)不援,和約如故;否則,只有兵戎相見!」

此種豪言壯語,宋朝自太宗以後的近三百年間,再也聽不到半句!

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車駕發自汴京,親征北漢。

途中,有一「花絮」可表:師次澶州,有一名縣級文官於路中獻策言事,此人姓宋名捷。「宋捷,宋捷,宋朝大捷!」太宗見此姓名高興,認定必克北漢。

北漢的「皇帝」,此時是劉繼元在位。當初,宋太祖開國,當時的國主劉鈞曾一度生出妄念,想重拾後漢舊河山,與李筠聯合,結果是大敗而返。

當時,宋太祖曾遣人轉告他:「君家(你們劉氏)與周氏(後周)為世仇,互相爭殺也合情理。我大宋朝與你並無前嫌,何必因一家一姓之故困一方之人?如果你有志於中原,可以率軍下太行山與我一決勝負。」劉鈞學得也乖,派人回復說:「河東(北漢)土地甲兵不足以當中國(中原王朝),我劉鈞一家並非叛賊出身,守此區區之地,只是擔心(北)漢社稷無人祭祀罷了。」

如此低三下氣裝孫子,讓宋太祖不得不起了惻隱之心,對來人講:「替我告訴劉鈞,朕放他一條生路。」

所以,劉鈞在世時,宋朝果然未曾出兵進攻。

劉鈞日子很難過,南怕宋兵來打,北畏契丹逼迫,憂憤成疾,沒多久就死了,可以說是嚇死的,也可以說是急死的,年僅43歲。

劉鈞本人無子,繼位的是他外甥劉繼恩。劉繼恩本姓薛,年幼時被劉鈞收為養子。劉繼恩繼位僅僅兩個月就被人暗殺,其弟劉繼元被眾人推立。事實上北漢現在的繼承人,已經不是真正的沙陀劉氏後人。

劉繼恩的生父薛釗本一莽撞軍漢,娶北漢「高祖」劉崇之女為妻,一次酒醉,差點把公主一刀剁死。酒醒之後,薛軍爺知道自己闖禍,畏罪自剄而死。公主再嫁一個姓何的,生下劉繼元,所以這位北漢主原名應叫何繼元。那位公主真乃一大掃箒星,不久何軍爺也病死,小繼元也為劉鈞收為養子。

遼朝得知宋朝出兵,馬上派出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率兵守燕地,以南府宰相耶律沙等人率軍入援北漢。

宋朝的雲州觀察使郭進為沙場宿將,早已率軍於石嶺南(今山西陽曲附近)扼守。遼朝耶律沙率前部人馬行至白馬嶺,隔一條闊澗,正好看見宋軍嚴陣以待。耶律沙想等後軍趕至再進攻,但監軍的遼朝宗室冀王耶律敵烈等人貪功,認定要趁宋軍立足未穩,馬上出擊。

無奈,耶律沙只得下令遼兵進攻。倘若在平原,人如猛虎馬如龍的遼軍精騎忽然衝鋒,肯定佔盡大便宜。然山地崎嶇,前面又是一條大澗橫亘,遼兵喪失了突然發威的衝力,或下馬,或邊試水深邊前行。

未等這些下半身皆濕的遼軍上岸,郭進率宋軍迎頭猛擊,大敗遼軍。耶律敵烈父子以及耶律沙的兒子均被殺死,耶律沙本人勉強逃得一命。

宋軍窮追不捨,如果不是遼朝南院大王耶律斜軫及時帶兵趕到,用勁弩射退宋兵,耶律沙等人也要被宋軍割去人頭。

此戰宋軍克捷,各路遼軍氣沮,紛紛退軍。劉繼元驚惶之下,又派秘使把告急乞師信塞進蠟丸插入髮髻之中,潛出太原城向遼朝方向狂奔。殊不料半路上,北漢秘使為郭進逮個正著,押著秘使在太原城下游示。城中奪氣。

不久,北漢的駙馬都尉盧俊從代州遣人向遼朝告急,但敗衄喪師之餘,不能再發兵救北漢。

宋軍乘勢再攻,連克太原周邊重鎮及戰略要地。

五月下旬,宋太宗本人也趕至太原城下,慰勞諸將,指揮攻城。

宋太宗本人親擐甲胄,不避矢石,親自指揮攻城。

宋軍見皇帝親自坐陣,群情激奮,皆冒死先登。

劉繼元帳下將校有不少人窬城投降,北漢守軍漸漸不支。

宋太宗親自草詔勸諭:「越王、吳王獻地歸朝,或授以大藩,或位列上將,臣僚、子弟皆享官封,(劉)繼元但速降,必保始終富貴!」

為了防止攻城宋軍因傷亡生怒而屠城,宋太宗還指揮軍隊暫緩攻城。

窮窘至極,北漢主劉繼元只得親自於城北投降。

趙光義沒有食言,釋罪不殺,授劉繼元可檢校太師,封彭城郡公,給賜甚厚。至此,宋朝滅北漢,得十州之地,共有三萬五千多戶。

劉繼元雖是個動輒誅殺臣下全家的暴君,投降後他卻活得還不錯,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病死,臨終把兒子劉三豬託付給宋太宗照顧。

當時劉三豬才6歲,宋太宗惻然哀之,賜三豬名為「守節」,授西京作坊副使,家居賜祿,好好養了起來。

劉繼元乃一暗弱庸識之人,故而在太宗之世得以好死。

攻克太原後,趙光義下詔平毀太原堅城,改為「平晉縣」,並派兵縱火盡焚太原廬舍,城中老弱趨避城門不及,焚死者甚眾。可見,對於太原兵民的抵拒,太宗心中仍有好大一股邪火。

平滅北漢,乍看上去乃宋太宗一大成功。其實,福兮禍兮,不能光看一時一地之得失。

北漢不過是蕞爾小國,於宋朝而言,大敵乃契丹遼朝。如果宋太宗親征北伐,首先攻下幽州,平定燕地,北漢必為掌中之物,弓矢不發就可能一舉得之。此種戰略,宋太祖在世時已經與趙普等文臣達成共識。而宋太宗急於求成,舍本取末,滅北漢得不償失,已經為日後的伐遼失敗埋下一大伏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燭光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的燭光 |